穴位分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17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穴位分寸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穴位分寸仪。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中,人体的不同穴位点之间距离是有具体的“寸”数规定的。但由于不同人的身体特征不同,因此在中医医学理论中,每个人的“一寸”标准是不一祥的。所以,在中医医师进行穴位定位的过程中,第一歩要做的就是针对患者个人身体特征选取对应的“一寸”的标准。传统的中医医师定取“一寸”的标准方法主要有骨度分寸法和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法,如将前后发际之间的直寸距离作为12寸,如果前后发际不明,从眉 心量至大椎穴为18寸,眉心至前发际为3寸,大椎穴至后发际的距离为3寸。手指比量法是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由于生长相关律的缘故,人类机体的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人类手指上的相关数值就可以作为个体的分寸标准。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如图I所示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距离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以上两种对干“寸”标准量定取的方法很常见,这两种方法都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増加了针灸师的工作強度。为了方便经络穴位定位,也有ー些方便寸度标准量定取的辅助定位的仪器出现,如申请号为200420003795. 3的《腧穴定位分寸尺》专利申请及申请号为200520079893. X的《人体背俞穴定位尺》专利申请。但传统的分寸仪器均是ー些带有刻度的简易的机械装置,这些仪器虽然可以减少传统手法中的经验和估量误差,但是操作起来依旧很繁琐,在对机械仪器的数值读取时同样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操作灵便、灵敏度较高的穴位分寸仪。一种穴位分寸仪,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组件上的主控系统、驱动组件、传感器系统及夹持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持件运动;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カ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測量所述夹持件的运动位移;所述压カ传感器设于所述夹持件上用于测量压カ;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测物;所述主控系统中存储有预设压カ阈值,当测量的压カ达到所述压カ阈值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驱动所述夹持件,所述位移传感器得到夹持件的运动位移,所述主控系统根据所述运动位移输出穴位分寸数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导向平台、运动平台、支撑架、測量平台、挡板及驱动组件固定板;所述导向平台设于所述底座上,两侧分别与所述底座形成二级阶梯结构,所述导向平台的中部开设有轴向贯穿所述导向平台的容置槽;所述运动平台呈框型,架设在所述导向平台上,可沿所述导向平台的轴向运动;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运动平台上,用于固定所述夹持件;所述挡板及所述驱动组件固定板分别设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挡板与所述夹持件配合用于夹持待测物;所述测量平台固定在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挡板垂直设置,所述测量平台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容置槽平行的导向槽,所述支撑架可穿过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向槽运动;所述待测物可夹在所述挡板、所述夹持件及所述测量平台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系统设在所述运动平台的一侧,所述主控系统与所述传感器系统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单元、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数据管理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组件;所述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传感器系统测得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有针对具有不同生理参数的待测者的预设压力阈值;所述数据管理单元通过对比所述传感器数据 处理单元测得的数据与存储单元中预设压力阈值,以选择相应的方案指导所述驱动控制单元,进而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丝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固定板上;所述传动丝杆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丝杆驱动所述运动平台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为平板状,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夹持件的与所述挡板相邻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位移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测距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在所述运动平台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位移传感器,包括定栅和动栅;所述定栅沿所述导向平台的轴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导向平台的一侧;所述动栅固定在所述运动平台上;所述定栅与所述动栅配合用于测量所述运动平台的运动位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运动平台一侧的输入系统和显示系统,所述输入系统用于输入待测者的生理参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电连接的扩展接口,所述扩展接口设在所述运动平台的一侧。上述穴位分寸仪可自动完成待测者的穴位取寸,测量时,待测者可将相应的手指放在分寸仪上,驱动组件驱动夹持件运动而夹持待测者的手指,设在夹持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量夹持件挤压手指的力度,当测量压力达到主控系统中预设的压力阈值时,驱动组件停止驱动,此时,位移传感器测量夹持件的运动位移,主控系统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可自动得到待测者的手指尺寸作为中医定寸的标准。该测量过程操作简便,精度高,可以广泛应用在中医穴位定寸过程中。


图I为手指比量法分寸标准示意图2为ー实施方式的穴位分寸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穴位分寸仪的正视图;图4为图2中穴位分寸仪的俯视图;图5为图2中穴位分寸仪的软件架构图;图6为图2中输入及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穴位分寸仪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ー实施方式的穴位分寸仪100包括固定组件110、主控系统120、驱动组件130、传感器系统140及夹持件150。请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的固定组件110包括底座111、挡板112、驱动组件固定板113、导向平台114、运动平台115、支撑架116及测量平台117。底座111大致呈长方形。挡板112及驱动组件固定板113分别固定在底座111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11、挡板112及驱动组件固定板113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挡板112与驱动组件固定板113为从底座111的两端垂直延伸形成的。导向平台114设在底座111上,具体是设在挡板112与驱动组件固定板113之间。导向平台114形状与底座111大致相同,尺寸小于底座111,从而在两侧分别与底座111的上表面形成ニ级阶梯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平台114的中部设有轴向(即导向平台114的长度方向)贯穿导向平台114的容置槽118。运动平台115呈框型,架设在导向平台114上,可沿导向平台114的轴向运动。支撑架116设在运动平台115上,可与运动平台115—起运动。测量平台117固定在挡板112的ー侧,与挡板112垂直设置。測量平台117的中部开设有与容置槽118平行的导向槽119。支撑架116可穿过该导向槽119,并沿导向槽119运动。待测物(如手指)可夹在挡板112、夹持件150及测量平台117之间。主控系统120与驱动系统130及传感器系统140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系统130和接收传感器系统140的測量数据。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控系统120包括驱动控制单元121、传感器数据处理単元122、数据管理単元123及存储单元124。驱动控制単元121用于控制驱动组件130。传感器数据处理単元122用于接收传感器系统140测得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成待测者可接受的音频或视频数据。数据管理単元123通过对比传感器数据处理単元122测得的数据与存储单元124中存储的不同參数信息(如待测者的生理參数信息等),以针对不同的待测者选择合适的方案指导驱动控制单元121,进而控制驱动组件130的运动。存储单元124中存储有针对具有不同生理參数的待测者的预设压力阈值。驱动组件130主要包括驱动电机132及传动丝杆(图未示)。驱动电机132固定在驱动组件固定板113上。传动丝杆设于容置槽118内,驱动电机132通过传动丝杆驱动运动平台115的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132为步进电机,可以较为精确的控制夹持件150的行进距离。传感器系统140包括压カ传感器142和位移传感器144。在本实施方式中,压カ传感器142为一力敏电阻。压カ传感器142设在夹持件150上,当夹持件150夹持待测物时,压力传感器142可与夹持件150配合用于测量对待测物的挤压力度,当挤压力达到相应的预设压力阈值时,数据管理单元123指示驱动控制单元121控制驱动组件130停止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移传感器144为容栅位移传感器,包括定栅442和动栅444。定栅442沿导向平台114的轴向延伸并固定在导向平台114的一侧。动栅444固定在运动平台115上。定栅442与动栅444配合用于测量运动平台115的运动位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位移传感器144还可以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测距传感器等。夹持件150为平板状。压力传感器142设在夹持件150的与挡板112相邻的一侧。夹持件150固定在支撑架116上,可随运动平台115 —起运动。夹持件150与挡板112配合夹持待测物(如手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该穴位分寸仪100还包括输入系统、显示系统及扩展接口(图未示)。输入系统用于输入待测者的生理参数(年龄、身高、体重等)、相关个人信息(姓名)以及紧急停机按钮选项(图6中“停止测量”选项)等。主控系统120中存储的预设压力阈值包括多个对应不同生理参数的阈值。扩展接口设在运动平台的一侧,包括串口、USB接口、Wifi等设备的扩张模块接口等。待测者在测得相应数据后可以选择将测得的数据存储至存储单元124并发送给相关处理设备,或者选择数据归零以进行重新检测。上述穴位分寸仪100可自动完成待测者的穴位取寸,测量时,待测者可将相应的手指放在测量平台117上并位于挡板112与夹持件150之间,驱动组件130驱动夹持件150运动而夹持待测者的手指,设在夹持件150上的压力传感器142测量夹持件挤压手指的力度,当测量压力达到主控系统120中预设的压力阈值时,驱动组件停止驱动,此时,位移传感器144测量夹持件150的运动位移,主控系统120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可自动得到待测者的手指尺寸作为中医定寸的标准。该测量过程操作简便,精度高,可以广泛应用在中医穴位定寸过程中。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组件上的主控系统、驱动组件、传感器系统及夹持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持件运动;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测量所述夹持件的运动位移;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夹持件上用于测量压力;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测物;所述主控系统中存储有预设压力阈值,当测量的压力达到所述压力阈值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驱动所述夹持件,所述位移传感器得到夹持件的运动位移,所述主控系统根据所述运动位移输出穴位分寸数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导向平台、运动平台、支撑架、测量平台、挡板及驱动组件固定板;所述导向平台设于所述底座上,两侧分别与所述底座形成二级阶梯结构,所述导向平台的中部开设有轴向贯穿所述导向平台的容置槽;所述运动平台呈框型,架设在所述导向平台上,可沿所述导向平台的轴向运动;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运动平台上,用于固定所述夹持件;所述挡板及所述驱动组件固定板分别设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挡板与所述夹持件配合用于夹持待测物;所述测量平台固定在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挡板垂直设置,所述测量平台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容置槽平行的导向槽,所述支撑架可穿过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向槽运动;所述待测物可夹在所述挡板、所述夹持件及所述测量平台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设在所述运动平台的一侧,所述主控系统与所述传感器系统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单元、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数据管理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组件;所述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传感器系统测得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有针对具有不同生理参数的待测者的预设压力阈值;所述数据管理单元通过对比所述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测得的数据与存储单元中预设压力阈值,以选择相应的方案指导所述驱动控制单元,进而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丝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固定板上;所述传动丝杆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丝杆驱动所述运动平台运动。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平板状,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夹持件的与所述挡板相邻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位移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测距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在所述运动平台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位移传感器,包括定栅和动栅;所述定栅沿所述导向平台的轴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导向平台的一侧;所述动栅固定在所述运动平台上;所述定栅与所述动栅配合用于测量所述运动平台的运动位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运动平台一侧的输入系统和显示系统,所述输入系统用于输入待测者的生理参数。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分寸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电连接的扩展接口,所述扩展接口设在所述运动平台的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穴位分寸仪,其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设于固定组件上的主控系统、驱动组件、传感器系统及夹持件等。该穴位分寸仪可自动完成待测者的穴位取寸,测量时,待测者可将相应的手指放在分寸仪上,驱动组件驱动夹持件运动而夹持待测者的手指,设在夹持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量夹持件挤压手指的力度,当测量压力达到主控系统中预设的压力阈值时,驱动组件停止驱动,此时,位移传感器测量夹持件的运动位移,主控系统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可自动得到待测者的手指尺寸作为中医定寸的标准。该测量过程操作简便,精度高,可以广泛应用在中医穴位定寸过程中。
文档编号A61H39/02GK102716013SQ20121016418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于文龙, 姜永涛, 崔丹, 张海军, 林日强, 金雷, 陈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