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胆嚢炎中药ロ服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胆嚢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多发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井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但亦可于饮食无关,疼痛常呈持续性。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少有呕吐及发热、黄疸等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于进油腻食物后加重。在急性发作或结石嵌顿在胆管时可有急性胆嚢炎或胆绞痛的典型症状,中医药用于治疗慢性胆嚢炎药物,由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ー种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用于治疗慢性胆嚢炎中药ロ服液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胆嚢炎中药ロ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败酱草130-270份、大黄130-270份、虎杖70-180份、积雪草70-180份、姜黄70-180份、金钱草130-270份、甘草20-60份。所述的治疗慢性胆嚢炎中药ロ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败酱草270份、大黄270份、虎杖180份、积雪草180份、姜黄180份、金钱草270份、甘草60份。所述的治疗慢性胆嚢炎中药ロ服液及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取原料药败酱草270份、大黄270份、虎杖180份、积雪草180份、姜黄180份、金钱草270份、甘草60份,用水煎煮二次,毎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二次,毎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为60%,搅匀,静置,滤过,取滤液回收こ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 %的浸膏,加入蔗糖20%、炼蜜12%、防腐剂1_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服用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一次用量10ml,20天ー疗程,服药后多在5天见效,2-3个疗程治愈。本中药ロ服液特点是能使患者痊愈,见效快,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起到标本兼治、扶正不滞邪、祛邪不伤正的作用,无复发,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原料中,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功效活血止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积雪草苦、辛、凉,归肝、胆、膀胱经,功效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金钱草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利湿退黄、解毒消肿,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本发明中药ロ服液制备方法简单,配伍得当,疗效好,无毒副作用,诸药合理配伍,共奏清热利湿、破积行淤、消肿解毒、化瘀止痛之功。注意事项孕妇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原料药败酱草270份、大黄270份、虎杖180份、积雪草180份、姜黄180份、金钱草270份、甘草60份。制备取原料药败酱草270份、大黄270份、虎杖180份、积雪草180份、姜黄180 份、金钱草270份、甘草60份,用水煎煮二次,毎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为60%,搅匀,静置,滤过,取滤液回收こ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 %、炼蜜12 %、防腐剂1_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ロ服液,SP得。实施例2:原料药败酱草200份、大黄200份、虎杖125份、积雪草125份、姜黄125份、金钱草200份、甘草40份。制备取原料药败酱草200份、大黄200份、虎杖125份、积雪草125份、姜黄125份、金钱草200份、甘草40份,用水煎煮二次,毎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为60%,搅匀,静置,滤过,取滤液回收こ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炼蜜12 %、防腐剂1-3 %,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实施例3:原料药败酱草130份、大黄130份、虎杖70份、积雪草70份、姜黄70份、金钱草130份、甘草20份。制备取原料药败酱草130份、大黄130份、虎杖70份、积雪草70份、姜黄70份、金钱草130份、甘草20份,用水煎煮二次,毎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为60 %,搅匀,静置,滤过,取滤液回收こ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 %的浸膏,カロ入蔗糖20 %、炼蜜12 %、防腐剂1-3 %,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实施例4 I.临床试验病例5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25_60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短的一年,最长的10年。2.诊断标准I)病史发病前往往有精神因素,饮食不节,寒热不适等,病人可有消化不良肝区闷胀不适等症状,既往有类似发作史,和胆道蛔虫史。2)症状
a)胆绞痛90%的患者有胆绞痛史,或伴有心前区疼痛,症状剧烈,而持久,间歇性加剧。部位多在加右上腹部,及剑突下,重者疼痛如刀割样钝痛,或闷痛,轻者仅上腹部闷胀疼痛(+),60 %患者疼痛放射至右肩,或者左肩及腰背等。b)恶心呕吐65%患者有恶心呕吐病史,常与疼痛同时发生,ロ苦咽干,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胸胁苦闷,吐物为胃内容及胆汁。c)体温慢性胆嚢炎病人,一股无明显发热,急性发作时可合并发热,无寒战,体温38°C左右。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烦躁失眠;全身症状食欲不振,四肢发懒,乏カ;大小便尿少而黄,便秘或腹泻。
3)体检a) 一股情况急性发作期多有发热,有右上腹部及剑突下钝痛,辗转不安,呕吐严重者可有脱水证。b)黄疸急性胆囊炎仅15%呈轻度黄疸,轻者仅巩膜发黄,一股单纯性胆嚢炎多无黄疸。c)脉象以弦滑多见。d)舌苔轻者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严重者舌红降,苔黄腻或黄燥。e)腹部体症右上腹部有压痛占99. I%,发作时压痛较重,缓解后较轻,右上腹部胆囊区吸气有触痛,说明胆囊有炎症存在。3.治疗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一次用量10ml,20天ー疗程。4.疗效判定显效以上症状8项或8项以上消失。有效以上症状5项或5项以上消失。无效服用前后无明显变化。20天为ー疗程,连续服用1-3个疗程,统计最后疗效。5.治疗结果试验统计表明,服用本ロ服液患者54例,显效4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92. 6%o实施例5 典型病例魏某,58岁,女,患有反复发作右上腹连及后背胀痛,伴恶心,呃逆,打嗝,食后胃胀,厌油腻,大便溏薄,厌食三年余、加重ー个月,诊断为慢性胆嚢炎,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一次用量10ml,10天ー疗程,服药后在5天见效,3个疗程治愈。实施例6 典型病例萧某,42岁,女,患有右胁隐痛,牵引背部,反复发作已2年,伴呕吐发热,ロ干ロ苦,大便干结,厌食油腻,脉细弦,舌苔薄腻,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一次用量IOml, 20天ー疗程,服药后在5天见效,2个疗程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 败酱草130-270份、大黄130-270份、虎杖70-180份、积雪草70-180份、姜黄70-180份、金钱草130-270份、甘草20-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 败酱草270份、大黄270份、虎杖180份、积雪草180份、姜黄180份、金钱草270份、甘草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取原料药败酱草270份、大黄270份、虎杖180份、积雪草180份、姜黄180份、金钱草.270份、甘草6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搅匀,静置,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炼蜜12%、防腐剂1_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败酱草130-270份、大黄130-270份、虎杖70-180份、积雪草70-180份、姜黄70-180份、金钱草130-270份、甘草20-60份,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制备方法简单,配伍得当,疗效好,无毒副作用,诸药合理配伍,共奏清热利湿、破积行淤、消肿解毒、化瘀止痛之功。
文档编号A61K9/08GK102671144SQ20121018207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黄芸 申请人:黄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