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5080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以半身不遂为主,或兼患侧凉麻无力,或语言謇涩、口角流涎等。中医上说的语言謇涩是指因舌体强硬、运动不灵而致发音困难,言语不清的表现。治法应以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辅,兼有痰阻者,尚需配伍化痰通络药。常见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多采用口服药,因病程长,长期服药患者不容易接受,加上语言謇涩患者交流困难,容易情绪烦躁而形成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药方便、疗效好、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石菖蒲10-14、远志8-12、云苓18-22、白附子8-12、郁金18-22、胆南星13-17、川贝10-14、射干 8-12、麝香 0. 3-0. 6、冰片 2-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山萸肉13-17、石斛1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制附子5-7、肉桂5-7、巴戟天5-7。上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各成分共为细末,成为混合药粉;然后取新鲜生姜榨取的姜汁与所述混合药粉混合,搓成直径5 —10毫米的药丸,将药丸压扁成为药饼,姜汁的用量为混合药粉重量的0. 3-0. 8倍;最后将药饼药饼贴在胶布上,即成为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石菖蒲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远志别名萎绕、蔬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该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 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癫痫惊狂、咳嗽痰多、痈疽疮毒、乳房肿痛。
云苓又叫茯苓,俗称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其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湾,遗精,淋池,惊t季,健忘等症。白附子又称独角莲,别称滴水参、天南星、野芋、禹白附、疔毒豆、芋叶半夏。是佛焰苞目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主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结核,阴疽肿毒辣,毒蛇咬伤。郁金又名毛姜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其块根入药。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胆南星为制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为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之功效。常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川贝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苦,寒。入肺、肝经。能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功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散结止痛。其性辛香走窜,内而脏腑筋骨,外而肌肤毛窍,无所不达。主要用于温热病邪陷心包、神志昏迷;小儿惊痫、痉厥抽搐;中风、痰厥、气郁暴厥、猝然倒仆、牙关紧闭,以及心腹急痛、癥瘕积聚、痈疽恶疮、跌打损伤等证。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是近乎于纯粹的右旋龙脑。亦有用化学方法合成。其可用于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山萸肉别名山茱萸、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率儿。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常用语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石斛又名石斛兰,为兰科石斛属植物。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含石斛碱等生物碱,粘液质、淀粉等。有一定解热镇痛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有增强新陈代谢、抗衰老等作用。用于热伤津液,低热烦渴,舌红少苔;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呕逆少食,胃脘隐痛,舌光少苔;肾阴不足,视物昏花。制附子制附子是生附子经过一定的程序炮制而成的,其毒性已经远不及生附子。所谓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回阳救逆、补阳助火之功效主要与其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抗寒冷等作用相关;逐风寒湿邪又与抗炎,镇痛、抗寒冷、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相关。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桂皮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少量乙酸桂皮酯,桂皮酸和肉桂醇D1、D2等。这些成分有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汤及增进消化的作用。有温肾补肾、祛寒去痛的作用。主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检酸软,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小便不利或尿频、遗尿,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命门火裳,火不归原,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烂;虚寒腰痛,寒湿搏痛,寒沛,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痈疡脓成不溃,或后溃后不敛。巴戟天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通里穴主治暴瘡,舌强不语,心痛,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咽喉肿痛,腕关节痛等。
·
涌泉穴主治咽痛、舌干、失音、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等。天突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位主治病症为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照海穴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蹢,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大椎穴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即共有7条经脉再此穴交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因此是阳气汇聚的点。能激发督脉的经气,调整和振奋全身的阳气,使经络疏通。膻中穴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又是宗气聚会之处,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因此,以此穴为主穴治疗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及其它疾患,临床上屡获佳效。通过现代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以对各类气病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本发明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将上述各种成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成分的药理作用,通过皮肤吸收、渗透,作用于人体穴位,药效缓慢而平稳释放,既节省药物资源又避免口服药带来的种种不便,容易为患者接受,疗效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石菖蒲10、远志8、云苓18、白附子8、郁金18、胆南星
13、川贝10、射干8、麝香0.3、冰片2。将所述各成分共为细末,成为混合药粉;然后取新鲜生姜榨取的姜汁与所述混合药粉混合,搓成直径5毫米的药丸,将药丸压扁成为药饼,姜汁的用量为混合药粉重量的0. 3倍;最后将药饼药饼贴在胶布上,即成为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实施例2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石菖蒲14、远志12、云苓22、白附子12、郁金22、胆南星17、川贝14、射干12、麝香0.6、冰片4。将所述各成分共为细末,成为混合药粉;然后取新鲜生姜榨取的姜汁与所述混合药粉混合,搓成直径10毫米的药丸,将药丸压扁成为药饼,姜汁的用量为混合药粉重量的0. 8倍;最后将药饼药饼贴在胶布上,即成为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实施例3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石菖蒲12、远志10、云苓20、白附子10、郁金20、胆南星15、川贝12、射干10、麝香0. 5、冰片3。将所述各成分共为细末,成为混合药粉;然后取新鲜生姜榨取的姜汁与所述混合药粉混合,搓成直径7毫米的药丸,将药丸压扁成为药饼,姜汁的用量为混合药粉重量的0. 5倍;最后将药饼药饼贴在胶布上,即成为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随机选取患者20人,年龄50-69岁,中风后7_20天,单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语言謇涩,有呛咳,纳差,大便干,舌苔白厚腻,脉玄滑,查CT示有脑梗塞。用上述治疗中风引起 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贴在患者特定穴位上,这些特定穴位是双侧通里穴、双侧涌泉穴、双侧照海穴、天突穴、大椎穴、膻中穴,各穴位同时贴药。每次贴5-6小时,每天一次。连续10天后,其中15人产生明显好转,语言较前明显清晰,能够和家人做一般交流,继续治疗10次,其中13人语言謇涩状态基本消失,6人好转,I人无明显效果。实施例4
备药,各成分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石菖蒲10-14、远志8_12、z 茶18-22、白附子8_12、郁金18-22、胆南星13-17、川贝10-14、射干8-12、麝香0. 3-0. 6、冰片2_4、制附子5_7、肉桂5-7、巴戟天5-7。本实施例的配比适合偏肾阳虚的患者。各成分的具体用量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药材的品质差异做适当调整,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患者刘某,男,80岁,农民,中风后3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语言謇涩,有呛咳,纳差,大便溏,舌质暗,舌苔白厚腻,脉滑,平素四肢发凉,畏寒。查CT示右侧脑梗塞。将本实施例的外用药贴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这些特定穴位是双侧通里穴、双侧涌泉穴、双侧照海穴、天突穴、大椎穴、膻中穴,各穴位同时贴药。每次贴5-6小时,每天一次。连续10天后语言较前明显清晰,能够和家人做一般交流,继续治疗20次,随访6个月未复发。实施例5
备药,各成分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石菖蒲10-14、远志8_12、z 茶18-22、白附子8_12、郁金18-22、胆南星13-17、川贝10-14、射干8-12、麝香0. 3-0. 6、冰片2-4、山萸肉13-17、石斛10-14。本实施例的配比适合偏肾阴虚的患者。各成分的具体用量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药材的品质差异做适当调整,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患者谭某,女,75岁,中风后3天,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语言謇涩,眠差、纳差,大便干,舌质干红略肿,无苔,脉细数。查CT示左侧脑梗塞。将该外用药贴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这些特定穴位是双侧通里穴、双侧涌泉穴、双侧照海穴、天突穴、大椎穴、膻中穴,各穴位同时贴药。每次贴5-6小时,每天一次。连续10天后语言较前明显清晰,能够和家人做一般交流,继续治疗20次,随访6个月未复发。
权利要求
1.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石菖蒲10-14、远志8-12、云苓18-22、白附子8-12、郁金18-22、胆南星13-17、川贝10-14、射干8-12、麝香 0. 3-0. 6、冰片 2-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山萸肉13-17、石斛10-1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制附子5-7、肉桂5-7、巴戟天5-7。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各成分共为细末,成为混合药粉;然后取新鲜生姜榨取的姜汁与所述混合药粉混合,搓成直径5 —10毫米的药丸,将药丸压扁成为药饼,姜汁的用量为混合药粉重量的0. 3-0. 8倍;最后将药饼贴在胶布上,即成为所述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包括石菖蒲、远志、云苓、白附子、郁金、胆南星、川贝、射干、麝香、冰片。偏肾阴虚者加山萸肉、石斛。偏肾阳虚加制附片、肉桂、巴戟天。将所述各成分共为细末,取适量用姜汁将其合成药饼,用通气防过敏胶布将药饼贴在特定穴位上,每次贴5-6小时。该外用药将上述各种成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成分的药理作用,通过皮肤吸收、渗透,作用于人体穴位,药效缓慢而平稳释放,既节省药物资源又避免口服药带来的种种不便,容易为患者接受,疗效好。
文档编号A61P9/10GK102784362SQ20121030494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6日
发明者朱海艳, 李明, 邓玉霞 申请人:邓玉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