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冰二黄软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复方冰二黄软膏”是基于长期以来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繁琐、疗效缓慢、费用高昂且副作用明显而研制的以治疗带状疱疹为主的皮肤科外用药。该药运用冰片(3-5g)、硫黄(3-5g)、雄黄(1-2g)三味中药和地塞米松(0.75mg×10片)、痢特灵(0.1mg×5片)两味西药研末混合辅以适量凡士林调和而成,以涂搽患部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皮炎、湿疹、疥疮、痤疮、腮腺炎、酒糟鼻、牛皮癣等疾病。
【专利说明】复方冰二黄软膏
[0001]—、名称:复方冰二黄软膏
[0002]二、【技术领域】:医药科学领域中的皮肤科外用药类。
[0003]三、技术背景:带状疱疹为病毒性皮肤病,在西医中归类于《皮肤性病学》,中医取名为蛇串疮,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归类于《中医外科学》。
[0004](一 )在西医《皮肤性病学》中,对带状疱疹的治疗表述为:
[0005]本病具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0006]1.内用药物治疗:
[0007](I)抗病毒药物: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通常在发疹后48-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每次800mg,每日5次口服;或伐昔洛韦每次lOOOmg,每日3次口服;或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7天。
[0008](2)止痛:可酌情选用索米痛片、吲哚美辛等。同时可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B12。
[0009](3)糖皮质激素:应用有争议,多认为及早合理应用可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期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病程,但对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无肯定的预防作用。主要应用于病程7天以内、无其他相关疾病的老年患者,可口服泼尼松30-40mg/d。疗程7-10天。
[0010]2.外用药物治疗:
[0011](I)外用药:以干燥、消炎为主。疱液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 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用
0.5%新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
[0012](2)眼部处理:如合并眼部损害需请眼科医生协同处理。可外用3%阿昔洛韦眼膏、碘苷(疱疹净)滴眼液,局部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
[0013]3.物理治疗如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等局部照射,可缓解疼痛,促进水疱干涸和结痂。”
[0014]——摘自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皮肤性病学》第7版。
[0015]由此可见,其内治法非常繁琐,用药复杂而疗效缓慢,价格昂贵且副作用明显。这就是全身给药治疗局部病变所承受的代价与结果。其外治法和物理治疗是辅助治疗,起到的是对症治疗效果。其主要作用是干燥、消炎、缓解疼痛,促进水疱干涸和结痂。
[0016]综观上述治疗方法:疗效慢、病程长,一般在2-3周,老年人为3-4周。
[0017](二)在《中医外科学》中,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表述为:
[0018]本病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0019]1.辨证论治:
[0020](I)内治①肝经郁热证证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有血疱者,加水牛角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②脾虚湿蕴证证候: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蘚、车前草。③气滞血瘀证证候: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烦失眠者,加珍珠母、牡蛎、山桅子、酸枣仁;疼痛剧烈者,加玄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0021](2)外治①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每天三次;或鲜马齿花,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②若水疱破后,用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管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丹或海涂散换药。③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空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0022]2.其他疗法:
[0023](I)西医治疗①抗病毒药物:应及早应用阿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每8小时I次,5-7日为I个疗程。此外尚可用阿糖腺苷15mg/(kg*d),l次/日,缓慢静滴12小时以上;也可口服阿昔洛韦,每次0.2g,5次/日;或法昔洛韦,每次0.25g,3次/日;或万乃洛韦,每次0.3g,2次/日。疗程均为7-10日。②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减轻疼痛,最好是起病5-7日内应用。一般应用泼尼松20-30mg/d,分2_3次口服,连用3-7日。③止痛药物:可选去痛片、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戴芬等。也可选择阿司匹林。
[0024](2)针刺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I次。疼痛日久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或阿是穴强刺激。”
[0025]—摘自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
[0026]由此看来,在辨证论治中,其内治之辩证分型,理法方药,加减变化非常复杂,非经验丰富的资深专职中医师不能准确辩证用药,且疗效慢,疗程长,从看病抓药到煎服等均存在繁杂和影响疗效的因素,难以成为首选。其外治中提供选择的方药较多,均非成品药,购药、制剂、使用等都极不方便,且疗效慢而不肯定。其西医治疗与前《皮肤性病学》的内用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弊病多多。其针刺治疗,一是非专业针灸理疗师不能实施;二是病人痛苦;三是属于辅助治疗,止痛可以,抗炎、抗病毒尚不肯定。
[0027]综观上述治疗方法:病程2周左右,老年人约3-4周,治疗复杂、疗程长且疗效实难满意。
[0028]带状疱疹之病因与发病机制:
[0029]VZV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现已命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HHV-3)。病毒呈砖形,有立体对称的衣壳,内含双链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痂内很快失去活性。
[0030]人是VZV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0031]—摘自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皮肤性病学》第7版。
[0032]由上述病因与发病机制可以表明带状疱疹的病位在体表神经及其支配区域的皮肤上产生症状和体征。因为病位在表皮,所以完全可以根据其他皮肤病的治疗共性,以外治法为主给予治疗。
四、
【发明内容】
:
[003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带状疱疹治疗的【背景技术】,带状疱疹仍为皮肤病,均存在皮肤病以外治为主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外用外治法治疗皮肤病的新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据我所知,目前用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仍是一个空白。为了实现以外用药为主治愈带状疱疹的目的,本人于1988年研制了“复方冰二黄软膏”,以涂搽患部为主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且通过二十多年来数以百计的反复试验和验证,证明“复方冰二黄软膏”在治疗“带状疱疹”上疗效肯定,收效甚捷,方便价廉,经济实惠,副作用小,特别是病程短,一般在3-5天可癒,严重者均未超过一周而癒。“复方冰二黄软膏,,填补了带状疱疹仅通过外治可愈的空白,开创了仅用外治可治疗带状疱疫的先河。是目前带状疱疫治疗中最理想、最有效、最方便的药物。与此同时,经过反复验证,“复方冰二黄软膏”对皮炎、湿疹、疥疮、痤疮、腮腺炎、酒渣鼻、牛皮癣等多种皮肤病同样非常有效。
[0034]2、技术方案:“复方冰二黄软膏”是由冰片(3_5g)、硫黄(3_5g)、雄黄(l_2g)三味中药和地塞米松(0.75mgX 10片)、痢特灵(0.1mgX 5片)两种西药研末混合,调入适量的凡士林中制成软膏剂备用。
[0035]各组份药的药理作用分析:
[0036]冰片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有镇静、镇痛、抗菌、抗炎之效,更有广泛添加于各种外用制剂中以促进其它药的透皮吸收之用。
[0037]硫黄有软化表皮、杀疥虫、缓泻、镇咳祛痰之功效。临床外用对疥疮、痤疮、皮炎、湿疹、浓疱疹、酒渣鼻、牛皮癣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0038]雄黄有抗菌、抑制皮肤真菌、抗血吸虫、抗病原虫、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外用对面瘫、各种炎症、尿路感染、宫颈糜烂、腮腺炎、湿疹、疥疮、皮炎、虫积、胬肉等起有效治疗作用
[0039]地塞米松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组织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和缩短炎症过程,能缩短急性期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病程。
[0040]痢特灵既可亲和外周神经,有利于冰片、硫黄、雄黄的有效吸收,又有干扰细菌糖代谢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局部抗菌作用。
[0041]总之,本发明专利“复方冰二黄软膏”除能特效治疗带状疱疹外,
[0042]还能有效治疗皮炎、湿疹、疥疮、痤疮、腮腺炎、酒渣鼻、脓疱疮、牛皮癣等。
[0043]使用方法:将带状疱疹及主治功效相符的皮肤病患者用双氧水或酒精进行常规消毒后,将已制备好的“复方冰二黄软膏”涂搽于患处,尽量扩宽多出患面,然后再涂搽处轻揉1-2分钟,以促进药膏更多的吸收。
[0044]五、【具体实施方式】:1、将冰片(3_5g)、硫黄(3_5g)、雄黄(l_2g)三味中药和地塞米松(0.75mgX10片)、痢特灵(0.lmgX5片)两种西药共碾为细末,调入适量的凡士林中制
成“复方冰二黄软膏”备用。
[0045]大凡诊断为带状疱疹、皮炎、湿疹、疥疮、痤疮、腮腺炎、酒渣鼻、牛皮癣等皮肤病均可选择该软膏治疗,发挥其显著的治疗效果。
[0046]验案一则:赵某,男,78岁,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村人,因患慢支炎、肺气肿,急性发作住院于重庆市嘉陵厂医院,期间伴发带状疱疹致后肩颈上背部大面积集簇性水疱,疼痛难忍。医院确诊为伴发带状疱疹,经内科治疗三天,效果并不明显,经人介绍索药于我,因面积较大,即兑“复方冰二黄软膏”两份,涂搽患部,早晚各一次,I日疼痛减轻,2-3日疮消结痂,5日病愈。半年后随访,无留后遗症。
【权利要求】
1.“复方冰二黄软膏”的主要成分、制作方法及临床运用。其主要特征是:以冰片(3-5g)、硫黄(3-5g)、雄黄(l-2g)三味中药和地塞米松(0.75mgX10片)、痢特灵(0.lmgX5片)两味西药为主要成分,将其研末混合,辅以适量的凡士林调和而成;临床上以涂搽患部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皮炎、湿疹、疥疮、痤疮、腮腺炎、酒糟鼻、牛皮癣等疾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冰二黄软膏”的主要成分,其主要特征是:以冰片(3-5g)、硫黄(3-5g)、雄黄(l-2g)三味中药和地塞米松(0.75mgX10片)、痢特灵(0.lmgX5片)两味西药为主要成分。并请求保留与“复方冰二黄软膏”主要成分相同的任何组份百分比或组份配量以及对组份药味加减之改变的权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冰二黄软膏”的主要成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以冰片(3_5g)、硫黄(3-5g)、雄黄(l-2g)三味中药和地塞米松(0.751^父10片)、痢特灵(0.1mgX5片)两味西药为主要成分,将其研末混合。并请求保留源于“复方冰二黄软膏,,主要成分相同的运用科学技术提炼方式而形成之剂型改变的权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冰二黄软膏”的辅料选用,其主要特征是:以凡士林调和。并请求保留与“复方冰二黄软膏,,主要成分相同而发生的辅料改变的权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冰二黄软膏”的临床运用,其主要特征是:以涂搽患部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皮炎、湿疹、疥疮、痤疮、腮腺炎、酒糟鼻、牛皮癣等疾病。并请求保留源于“复方冰二黄软膏 ” 现有治疗范围之拓展的权利。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3622994SQ20121030913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项庄勇 申请人:项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