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00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脉管炎,发生于中小动脉(同时累及静脉及神经)的慢性进行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损害;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该病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 脉及其伴行的盖肢和皮肤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遗皇及逐疸。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2(Γ40克、元参20 40克、金银花20 40克、党参10 30克、川弯10 20克、土炒白术10 30克、黄芪10 30克、赤芍1(Γ20克、广木香8 18克、炮穿山甲5 15克、陈皮5 15克、炒乳香5 15克、炒没药5 15克、云苓5 15克、附子5 15克、甘草2 8克。具体的,该药物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2Γ36克、元参24 36克、金银花24 36克、党参14 26克、川芎12 18克、土炒白术14 26克、黄芪14 26克、赤芍12 18克、广木香10 16克、炮穿山甲8 12克、陈皮10 15克、炒乳香10 14克、炒没药1(Γ14克、云苓1(Γ14克、附子8 12克、甘草3 7克。具体的,该药物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30克、元参30克、金银花30克、党参20克、川弯15克、土炒白术20克、黄芪20克、赤芍15克、广木香12克、炮穿山甲10克、陈皮12克、炒乳香12克、炒没药12克、云苓12克、附子10克、甘草5克。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药料按重量比进行配比;
b、将配比好的药物放入药锅中,加水1500ml;
C、点火煎熬,水开后,改为文火,再煎熬2(Γ30分钟; d、过滤,去渣,凉到温热即可服用。中医认为脉管炎病因病机为由于寒湿侵袭,凝滞脉络;外伤血瘀,阻滞脉络;情志失调,气滞血瘀等因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到达肢端,肢端失去气血之温养,而造成疼痛、溃烂、甚至坏死。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其治病应从其基本的病因病理,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为主。本发明配方独特,为中药制剂。选用的药物甘草其有清热解毒抗炎及增加身体低抗力的功能;党参具有抗炎及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配川芎能行血活血、化瘀消肿;川芎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疼、化瘀通络作用;乳香具有活血、祛瘀、定疼、消肿、敛疮生肌作用;没药具有散血、祛瘀、消肿、定疼、活血通络、舒筋活络作用;元参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黄芪用于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具有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炮穿山甲具有托毒排脓,止痛消炎的作用;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陈皮具有抗炎、抗溃疡的作用,与茯苓同用则有祛湿的作用;土炒白术具有除湿益燥,和中益气的作用;广木香具有行气止痛、理气消滞的作用;金银花具有宣散风热,还清解血毒的作用;附子具有逐风寒湿邪、抗炎、镇痛、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本发明是把原料药水煎服,经临床的反复实践证明,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疼、清热解毒的功能,其治愈率高、药力集中、作用迅速、无毒、无副作用、药效持续时间长,可用于脉管炎的治疗。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该药物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30克、元参30克、金银花30克、党参20克、川芎15克、土炒白术20克、黄芪20克、赤芍15克、广木香12克、炮穿山甲10克、陈皮12克、炒乳香12克、炒没药12克、云苓12克、附子10克、甘草5克。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药料按重量比进行配比;
b、将配比好的药物放入药锅中,加水1500ml;
C、点火煎熬,水开后,改为文火,再煎熬20分钟; d、过滤,去渣,凉到温热即可服用。实施例2
该药物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28克、元参28克、金银花28克、党参18克、川芎13克、土炒白术18克、黄芪18克、赤芍13克、广木香11克、炮穿山甲9克、陈皮11克、炒乳香11克、炒没药11克、云苓11克、附子9克、甘草4克。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药料按重量比进行配比;
b、将配比好的药物放入药锅中,加水1500ml;
C、点火煎熬,水开后,改为文火,再煎熬25分钟; d、过滤,去渣,凉到温热即可服用。实施例3
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40克、元参40克、金银花40克、党参30克、川芎20克、土炒白术30克、黄芪30克、赤芍20克、广木香15克、炮穿山甲13克、陈皮15克、炒乳香15克、炒没药15克、云苓15克、附子13克、甘草8克。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药料按重量比进行配比;
b、将配比好的药物放入药锅中,加水1500ml;
C、点火煎熬,水开后,改为文火,再煎熬30分钟; d、过滤,去渣,凉到温热即可服用。
为了验证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治疗效果,发明人进行了临床试验,情况如下
一般资料治疗患者120例,其中,男115例,女5例,20 30岁16例,30 40岁35例,40 55岁57例,55岁以上12例。治疗方法每日口服该药物汤剂,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一副药可连续煎熬2次。禁忌服药期间食辛辣、酒、烟。疗效评定标准
显著痊愈;
好转疼痛消失;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治疗效果如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20 40克、元参20 40克、金银花20 40克、党参10 30克、川芎10 20克、土炒白术10 30克、黄芪1(Γ30克、赤芍1(Γ20克、广木香8 18克、炮穿山甲5 15克、陈皮5 15克、炒乳香5^15克、炒没药5 15克、云苓5 15克、附子5 15克、甘草2 8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24 36克、元参24 36克、金银花24 36克、党参14 26克、川芎12 18克、土炒白术14 26克、黄芪1Γ26克、赤芍12 18克、广木香1(Γ 6克、炮穿山甲8 12克、陈皮10 15克、炒乳香10 14克、炒没药10 14克、云苓10 14克、附子8 12克、甘草3 7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30克、元参30克、金银花30克、党参20克、川芎15克、土炒白术20克、黄芪20克、赤芍15克、广木香12克、炮穿山甲10克、陈皮12克、炒乳香12克、炒没药12克、云苓12克、附子10克、甘草5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药料按重量比进行配比; b、将配比好的药物放入药锅中,加水1500ml; C、点火煎熬,水开后,改为文火,再煎熬2(Γ30分钟; d、过滤,渣,凉到温热即可服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由按重量比计的下列各原料药制成全当归20~40克、元参20~40克、金银花20~40克、党参10~30克、川芎10~20克、土炒白术10~30克、黄芪10~30克、赤芍10~20克、广木香8~18克、炮穿山甲5~15克、陈皮5~15克、炒乳香5~15克、炒没药5~15克、云苓5~15克、附子5~15克、甘草2~8克。本发明是把原料药水煎服,经临床的反复实践证明,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疼、清热解毒的功能,其治愈率高、药力集中、作用迅速、无毒、无副作用、药效持续时间长,可用于脉管炎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P9/14GK102895370SQ20121033664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魏喜成 申请人:魏喜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