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226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盐酸普萘洛尔(propranololhydrochloride, PPL · HCl)为活性成分的外用凝胶。
背景技术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胚胎期血管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多见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29Γ3%,1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约为10%,而在早产儿或低体重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可高达229Γ30%。好发于头颈、躯干等体表部位,影响美观,且往往毗邻重要器官,影响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应积极进行早期治疗,控制生长,促进消退。传统治疗方法很多,如 冷冻、同位素贴敷、激光、药物局部注射、手术切除植皮等,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留下瘢痕、发生色素改变)或治疗风险。自2008年L6aut6-LabMZe等在《新英格兰医学》首次介绍口服普萘洛尔用于IH的治疗后,为I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随后的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普萘洛尔对眼部、唇部、耳部、头部、会阴等部位的血管瘤,起效快,疗效好,有望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但口服普萘洛尔在血管瘤治疗的较长用药周期内仍有心率减慢、发绀、气道高反应、粒细胞缺少、腹泻、睡眠改变、血糖降低等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外用普萘洛尔(直接将药物与宝宝霜或软膏基质混合)对浅表血管瘤有效,提示浅表血管瘤治疗局部给药同样有效,全身给药并非必须手段。尽管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降低NO释放而使血管收缩、阻断血管形成的信号通路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等有关。可以确定的是,普萘洛尔在血管瘤瘤体的浓度高低对疗效有明显影响,因此,局部用药是治疗此类血管瘤的潜在方案,可特异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一般外用剂型有软膏剂、擦剂和凝胶剂。凝胶剂作为经皮给药剂型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还有许多特有的优点可提高药物局部浓度,延长药物的释放或扩散过程;透气性好,能吸收组织渗出液;涂布性好,易洗除等。水性凝胶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外用半固体制剂。与外用溶液剂相比,凝胶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使用方便等优点,还可避免溶液剂在使用时的药物流失导致的剂量不准;与软膏剂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易清洗、稳定性好,制备工艺条件要求低等特点,且凝胶的粘稠度较软膏低,可能更有利于药物经皮渗透。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的认识,本发明的目的是将PP L · HCl制成一种可经皮吸收的局部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凝胶。本发明的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是一种无色透明或乳白色的半流动的凝胶状的外用制剂,该凝胶在皮肤上滞留时间较长,不易流失,能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且刺激性小,毒性低,相容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盐酸普萘洛尔 O. 5% 10· 0%,凝胶基质1.0% 5.0%,经皮促渗剂 0.5% 5.0%,防腐剂0.5% 1.0%,保湿剂5.0% 15.0%,表面活性剂0.2% 2.0%,醇溶剂5.0% 10.0%, 水余量;其中,所述经皮促渗剂选自香叶醇、橙花叔醇、松节油、法尼醇、四氢香叶醇、茴香脑和甘草酸二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优选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盐酸普萘洛尔2.5% 5%,凝胶基质I. 0% 3%,经皮促渗剂1% 3%,防腐剂O. 5% 1· 0%,保湿剂5. 0% 15· 0%,表面活性剂O. 2% 2· 0%,醇溶剂5. 0% 10. 0%,蒸馏水余量。上述凝胶基质优选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卡波姆、透明质酸、聚乙烯醇(PVA)、玻璃酸钠、海藻酸钠和甲基纤维素(MC)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上述防腐剂优选选自羟苯乙酯、尼泊金丁酯、苯甲酸钠、苯扎溴铵、三氯叔丁醇和山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经皮促渗剂优选选自香叶醇、橙花叔醇、法尼醇、四氢香叶醇、茴香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保湿剂优选为丙二醇或甘油;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聚山梨酯-60或聚山梨酯-80 ;所述的醇溶剂优选为乙醇、丙二醇或异丙醇。一种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按照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凝胶基质,加保湿剂分散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溶胀过夜,得基质A ;另称取盐酸普萘洛尔,加水,水浴溶解,得溶液B;另称取防腐剂、渗透促进齐U、醇溶剂及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得溶液C ;(2)将溶液B,溶液C加入基质A中,搅拌均匀,即得产品。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盐酸普萘洛尔水溶性好,油水分配系数低,在透皮吸收过程中,高度亲脂性的角质层是其主要屏障。对于该类水溶性药物,添加经皮促渗剂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经皮促渗剂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不损害任何活性细胞;可以提高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同时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有利于药物分子通过。其中,萜类促渗剂是一类安全有效的促渗剂,对水溶性药物具有较好的促渗作用,性质温和,对皮肤刺激小,有的甚至有皮肤保护作用,特别适用于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婴幼儿。经过对萜类促渗剂和药物的基本结构及理化性质的调研,发明人筛选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萜类促渗剂。通过考察萜类促渗剂的种类、浓度及联用对PPL ·Ηα经皮渗透的影响,探索PPL · HCl局部渗透规律,筛选出促渗效果最好的促渗剂,增加经皮累积渗透量,以提高血管瘤病变部位局部药物浓度,为PPL · HCl外用治疗IH提供一种参考。另发明人经过实验显示,PPL · HCl在凝胶中的渗透速率和经皮累积渗透量约为软膏的3倍,因而得出凝胶是是较好的选择。研究过程中还重点考察了凝胶基质种类、浓度与新型萜类促渗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凝胶中PPL ·Ηα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经处方筛选制得的PPL ·Ηα凝胶的外观性状良好, 光滑细腻,经皮吸收好,能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而减少不良反应;外用涂抹于皮肤上,能迅速在所选皮肤区域形成在柔韧性薄膜,避免了普通外用制剂可被衣物带走的缺陷,同时用药部位为非密闭状态,透气性好且刺激性小,这将为局部外用治疗浅表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合理的施药形式提供实验依据。另外,临床试验已初步证实PPL -HCl凝胶治疗浅表血管瘤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这将为浅表血管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I)所选萜类经皮促渗剂对PPL · HCl具有很好的经皮促渗作用,可达到局部治疗浓度;(2)该外用制剂制备简单、成本低、给药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及老人用药;该外用制剂外用涂抹于皮肤上,透气性好且刺激性小;(3)该外用制剂用于治疗浅表血管瘤,减少甚至避免口服产生的不良反应;(4)这将为局部外用治疗浅表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合理的施药形式提供实验依据。


图I是实施例1-4制备凝胶体外单位面积经皮累积渗透量-时间曲线(η=5,mean ±SD);图2是实施例5-9制备凝胶体外单位面积经皮累积渗透量-时间曲线(n=5,mean ±SD);图3是实施例10-14制备凝胶体外单位面积经皮累积渗透量-时间曲线(n=5,mean ±SD);图4是浅表血管瘤患者外用PPL · HCl凝胶(5%PPL · HCl凝胶)治疗背部血管瘤前后的对比图片;其中图4a是治疗前,图4b是治疗16天后;图5是浅表血管瘤患者外用PPL · HCl凝胶(5%PPL · HCl凝胶)治疗眼周血管瘤前后的对比图片;其中图5a是治疗前,图5b是治疗19天后;图6是浅表血管瘤患者外用PPL · HCl凝胶(5%PPL · HCl凝胶)治疗颈部血管瘤前后的对比图片;其中图6a是治疗前,图6b是治疗18天后;图7是浅表血管瘤患者外用PPL · HCl凝胶(2. 5%PPL · HCl凝胶)治疗腹部血管瘤前后的对比图片;其中图7a是治疗前,图7b是治疗20天后; 图8是浅表血管瘤患者外用PP L · HCl凝胶(5%PPL · HCl凝胶)治疗耳部血管瘤前后的对比图片;其中图8a是治疗前,图8b是治疗30天后;图9是浅表血管瘤患者外用PPL · HCl凝胶(2. 5%PPL · HCl凝胶)治疗耳部血管瘤前后的对比图片;其中图9a是治疗前,图9b是治疗12天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本发明所述百分含量均指质量百分含量。实施例I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HC1 3g,轻丙基甲基纤维素3g,香叶醇5g,丙二醇10g,吐温-601.0g,羟苯乙酯I. 0g,余量为蒸馏水。实施例2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HC1 6g,轻丙基甲基纤维素3g,香叶醇5g,丙二醇10g,吐温-601.0g,羟苯乙酯I. 0g,余量为蒸馏水。实施例3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HCl 10g,羧甲基纤维素钠3g,香叶醇5g,丙二醇10g,吐温-601.0g,羟苯乙酯I. 0g,余量为蒸馏水。实施例4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HC1 4g,卡波姆3g,香叶醇5g,丙二醇10g,吐温-601. 0g,羟苯乙酯I. 0g,余量为蒸馏水。实施例5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 HCl 4. 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g,法尼醇5g,丙二醇IOg,吐温-601. Og,轻苯乙酯I. Og,余量为蒸懼水。实施例6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HCl 4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g,茴香脑5g,丙二醇10g,吐温-601.0g,羟苯乙酯I. 0g,余量为蒸馏水。实施例7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 HCl 4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g,甘草酸二钾5g,丙二醇IOg,吐温-601. Og,轻苯乙酉旨I. Og,余量为蒸懼水。实施例8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 HCl 2. 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g,四氢香叶醇5g,丙二醇IOg,吐温-601. Og,轻苯乙酯I. Og,余量为蒸懼水。实施例9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 HCl 2. 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g,橙花叔醇5g,丙二醇IOg,吐温-601. Og,轻苯乙酯I. Og,余量为蒸懼水。实施例10按以下处方制备凝胶(按IOOg计)=PPL · HCl 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g,丙二醇IOg,吐温-601. Og,轻苯乙酯I. Og,余量为蒸懼水。
实施例11凝胶体外透皮实验( I)体外透皮实验方案以2 3月的乳猪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将处理好的乳猪皮肤固定于改良Franz扩散池上,角质层面朝向供给池,加入约2mL pH 7. 4的磷酸缓冲液作为接收液。将O. 2g凝胶均匀涂抹于皮肤上,用封口膜密封,并用注射器穿孔以维持开放式给药。接收池置于(37 士I) V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子转速为200rpm,分别于I、2、4、8、12、24h定时取尽接收液,并补充等量同温的接收液。接收液样品于4°C冰箱保存。接收液于0.45 μ m水系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进HPLC分析,测定接收液中药物浓度。(2)经皮渗透评价参数
单位面积经皮累积渗透量Q ( μ g · cm-2),按下式计算
£T| _ _ — _式中Q为t时间内单位面积经皮累积渗透量;Cn和Ci分别为第η次和第(η_1)次取样时接收液的浓度;Α为有效渗透面积(本实验中有效渗透面积为O. 785cm2) ;V为接收池内溶液的体积(实验中为2mL) ;Vi为每次取样体积。以扩散平衡后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对时间t进行线性回归,Q_t曲线上直线部分的斜率即为稳态渗透速率Js( U g * cm_2 · IT1),增渗比(enhancement ratio, ER)用来衡量促渗剂对药物经皮渗透作用的大小,公式=ER=JeAJm Je为含促渗剂药物的稳态渗透速率Jtl为无促渗剂药物的稳态渗透速率。数据均以mean±SD表示,以方差分析及t检验做统计学处理。(3)结果本发明实施例1-14制得的PPL · HCl凝胶的外观性状良好,呈乳白色,稠度适中,光滑细腻,涂抹后皮肤感觉舒适,具有最佳体外经皮促渗作用,药物24h经皮累积渗透量高达4532 μ g · cm2,稳态透皮速率高199. 3 μ g · cnT2 · IT1,促渗倍数约等于4。单次、多次给予本发明凝胶对家兔正常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临床试验部分结果收集36例湘雅医院皮肤科浅表血管瘤患者,并经临床确诊。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月 2岁。通过观察PPL -HCl外用凝胶对浅表血管瘤的治疗过程,初步评价本发明对浅表IH的疗效及用药安全。结果发现,患者外用PPL · HCl凝胶后,瘤体张力均减小,颜色变淡,由鲜红变成淡紫色,体积缩小,瘤体表面温度下降,7d即可起效,l(Tl5d内变化显著。治疗期间仅发现个别患者出现脱皮现象,未观察到口服普萘洛尔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心率减慢、腹泻、睡眠改变、血糖降低等;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本发明将为PPL -HCl外用治疗浅表血管瘤的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也将为血管瘤治疗药物给药途径选择、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等提供方法参考。表I实施例1-4PPL · HCl凝胶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参数
表2实施例5-14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参数表3临床观察PPL · HCl凝胶治疗效果表I实施例1-4PPL · HCl凝胶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参数(n=5,mean土 SD)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盐酸普萘洛尔O. 59Γ10. 0%, 凝胶基质I. 0% 5. 0%, 经皮促渗剂O. 59Γ5. 0%, 防腐剂O. 5% L 0%, 保湿剂5. 0% 15. 0%, 表面活性剂O. 29Γ2. 0%, 醇溶剂5. 09Γ10. 0%,水余量; 其中,所述经皮促渗剂选自香叶醇、橙花叔醇、松节油、法尼醇、四氢香叶醇、茴香脑和甘草酸二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盐酸普萘洛尔2. 5°/Γ5%, 凝胶基质I. 0% 3%, 经皮促渗剂1% 3%, 防腐剂O. 5% L 0%, 保湿剂5. 0% 15. 0%, 表面活性剂O. 29Γ2. 0%, 醇溶剂5. 09Γ10. 0%, 蒸馏水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所述的凝胶基质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透明质酸、聚乙烯醇、玻璃酸钠、海藻酸钠和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所述的凝胶基质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腐剂选自羟苯乙酯、尼泊金丁酯、苯甲酸钠、苯扎溴铵、三氯叔丁醇和山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所述经皮促渗剂选自香叶醇、橙花叔醇、法尼醇、四氢香叶醇、茴香脑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湿剂为丙二醇或甘油;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60或聚山梨酯-80 ;所述的醇溶剂为乙醇、丙二醇或异丙醇。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其特征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按照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凝胶基质,加保湿剂分散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溶胀过夜,得基质A ;另称取盐酸普萘洛尔,加水,水浴溶解,得溶液B;另称取防腐剂、渗透促进剂、醇溶剂及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得溶液C ;(2)将溶液B,溶液C加入基质A中,搅拌均匀 ,即得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盐酸普萘洛尔(PPL·HCl)凝胶,外用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该盐酸普萘洛尔凝胶主要由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基质、经皮促渗剂、防腐剂、保湿剂等制成。该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减少甚至避免了血管瘤患者口服普萘洛尔伴有的心率减慢、发绀、气道高反应、粒细胞缺少、腹泻、睡眠改变、血糖降低等不良反应,并解决了口服剂量不易控制,婴幼儿用药不方便等问题。
文档编号A61K31/138GK102871956SQ2012104207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陈翔, 丁劲松, 张江林 申请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