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15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展为右心衰竭的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咳喘、咳痰、水肿、紫绀等为特征。可分为代偿及失代偿两个方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本病常年存在,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期病情危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喘证”、“痰饮”、“肺胀”、“水肿”等范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其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人参7-11,黄芪12-18,熟地9-15,五味子7-11,紫菀9-15,桑白皮7-11,山茱萸7-11,茯苓9-15,泽泻7-11,附子7_11,桂枝5_7,炙甘草5_7。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可以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汤液本草》:人参,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泄肺之阴也,若便言补肺,而不论阴阳寒热,何气不足,则误矣。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虎萎黄;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用于咳嗽虚喘,梦遗滑精,尿颇遗尿,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紫菀味辛;性微温。祛痰;止咳;理气活血;止痛。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腰腿痛,劳伤,跌打损伤。桑白皮甘;辛;性寒。归肺;脾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药品化义》桑皮,散热,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皆由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附子辛;甘;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用于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针对肺肾气虚所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认为肺虚无以主气,肾虚无以纳气,故气短,活动后加重,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肺气不足,不能宣肺布津,故咳嗽,痰白无力咯出;肺病及心,心气虚弱,气机不利,故胸闷心悸,汗出;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故舌淡或黯;脉沉细数或结代亦为肺肾气虚,兼有血瘀之征。方中之选者,补肺益肾,去湿化痰。人参补脾益肺,黄芪益气固表,熟地益精填髓,五味子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紫菀祛痰止咳,桑白皮泻肺平喘,山茱萸补益肝肾,茯苓渗湿利水、宁心安神,附子散寒除湿,炙甘草益气复脉。全方共奏,补肺益肾,去湿化痰,平衡机体阴阳。针对肺肾气虚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50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龄40-60)使用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持续治疗I个疗程(I个月),其中18例完全治愈,指标恢复正常;26例症状缓解;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达88%,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I :周某,男性,58岁,咳嗽气短,活动后加剧,并伴有胸闷心悸、多痰等症。舌淡或黯,脉沉细。经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2周,症状好转,咳嗽减轻,胸闷缓解,但多痰症状仍有,后继续服药2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至今半年无复发。患者2 :刘某,男性,45岁,I个月前突然出现咳嗽气喘、多痰胸闷的症状,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近来症状加剧,经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后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4周,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3个月未见发作。患者3 :李某,女性,47岁,胸闷、心悸、痰多气急,痰白而稀,咯痰吃力,舌淡、脉结代。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后来使用本发明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半个疗程后,胸闷、痰多气急症状好转,心悸缓解,继续用药2周,上述症状均消失,至今无复发。患者4 :尉某,男性,51岁,半个月前出现咳嗽气促、心悸、汗出等症。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I周前症状加剧,出现气促憋闷,咳嗽不断,严重胸闷。经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使用本发明的中成药进行治疗,2周后症状稳定并好转,继续用药2周,症状消失,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I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人参7,黄芪12,熟地9,五味子7,紫菀9,桑白皮7,山茱萸7,茯苓9,泽泻7,附子7,桂枝5,炙甘草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人参7,黄芪12,熟地9,五味子7,紫菀9,桑白皮7,山茱萸7,茯苓9,泽泻7,附子7,桂枝5,炙甘草5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
O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人参U,黄芪18,熟地15,五味子11,紫菀15,桑白皮11,山茱萸11,茯苓15,泽泻11,附子11,桂枝7,炙甘草7。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人参11,黄芪18,熟地15,五味子11,紫菀15,桑白皮11,山茱萸11,茯苓15,泽泻11,附子11,桂枝7,炙甘草7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人参9,黄芪15,熟地12,五味子9,紫菀12,桑白皮9,山茱萸9,茯苓12,泽泻9,附子9,桂枝6,炙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人参9,黄芪15,熟地12,五味子9,紫菀12,桑白皮9,山茱萸9,茯苓12,泽泻9,附子9,桂枝6,炙甘草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人参9,黄芪15,熟地12,五味子9,紫菀12,桑白皮9,山茱萸9,茯苓12,泽泻9,附子9,桂枝6,炙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人参9,黄芪15,熟地12,五味子9,紫菀12,桑白皮9,山茱萸9,茯苓12,泽泻9,附子9,桂枝6,炙甘草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 4g/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人参7-11,黄芪12-18,熟地9-15,五味子7_11,紫菀9_15,桑白皮7_11,山茱萸7_11,茯苓9-15,泽泻7-11,附子7-11,桂枝5-7,炙甘草5_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人参9,黄芪15,熟地12,五味子9,紫菀12,桑白皮9,山茱萸9,茯苓12,泽泻9,附子9,桂枝6,炙甘草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成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人参7-11,黄芪12-18,熟地9-15,五味子7-11,紫菀9-15,桑白皮7-11,山茱萸7-11,茯苓9-15,泽泻7-11,附子7-11,桂枝5-7,炙甘草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成药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K36/884GK102961524SQ20121044488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刘进生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