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92010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毛细血管的血流的诊断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以及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进行了循环器官疾病的血管内治疗的情况下,有时出现斑块(plaque)飞散,使毛细血管堵塞。因此,在治疗后使用X射线CT装置、血管造影装置来确认毛细血管相下的血流。另外,还已知如下方法在循环器官检查中,为了观察血管的微细的状态,对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之前摄影得到的蒙片(mask)图像数据、与在注入了造影剂的状态下摄影得到的造影(contrast)图像数据进行减法处理,从而得到强调了造影部分的减法(subtraction)图像,将该减法(subtraction)图像用作诊断图像。在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61763号公报中,记载了对蒙片图像与造影图像进行减法处理而取得减法图像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一个例子。另外,在血管造影检查中,向动脉注入了造影剂的情况下,包含造影剂的血液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进而流向静脉,包含造影剂的血液在通过脏器的期间造影剂被吸收。另一方面,为了抽出毛细血管相,而具有使用了X射线CT装置的脑功能解析(BrainPerfusion(脑灌注))这样的功能。所谓BrainPerfusion(脑灌注),在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并进行CT透视,求出图像在时间上的浓度变化(Time-densitycurve)而导出血流指标。在X射线CT装置中,可以仅抽出毛细血管相,但由于在治疗后等待患者的恢复然后进行摄影,所以需要在治疗几小时后进行摄影。另外,有时在发现了血管堵塞的情况下,还需再次回到检查室,存在时间性的制约、伴有移动等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了血管造影装置的3D-血管造影功能来抽出毛细血管相,但难以仅抽出毛细血管相,而是还包括动脉相与静脉相的3D像。即,在通过血管造影装置进行3D摄影的情况下,可以在紧接着治疗之后进行摄影,但在重构时会成为伪像较多的图像。另外,需要使摄影部(X射线产生器与X射线检测器)在约200度的范围内旋转摄影。在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3495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对不包含造影剂像的X射线图像(蒙片(mask)图像)、与包含造影剂像的X射线图像(造影图像)进行减法处理而生成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清晰地显示造影剂的流动。在日本特开2006-34952号公报的例子中,使保持了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部的C形臂(C_arm)绕被检体的周围旋转200度而进行蒙片像的摄影,使C形臂绕被检体的周围旋转200度而进行造影像的摄影。另外,在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44865号公报中,公开了对血管系统的脉动相以及静脉相进行摄影并三维显示的显示方法。在日本特开2007-244865号公报的例子中,在没有造影剂的状态下对蒙片像进行摄影,然后使用造影剂进行多次造影像的摄影。另外,在使用了造影剂的摄影中,使得在动脉相与静脉相的期间进行造影剂的注入动作。但是,由于包含造影剂的血液经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即使想要摄影毛细血管相的图像,也会收集到包含了动脉相以及静脉相的血管像,所以在重构时会成为伪像较多的图像。另外,在对造影像进行摄影时,有时在被检体发生运动时在通过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摄影得到的图像上将产生偏移。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以及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正确地生成毛细血管相的3D图像。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影部,对向地支撑对被检体辐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与对透射了上述被检体的X射线进行检测的X射线检测部,可以使上述X射线产生部与X射线检测部绕床上的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控制部,在使上述摄影部绕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而摄影图像重构中所需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图像时,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旋转而进行第一次的摄影,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而进行第二次的摄影,以使上述第一角度范围与第二角度范围的一部分重叠而进行摄影那样地控制;以及图像数据处理部,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次的摄影以及第二次的摄影取得的图像进行图像重构处理,并且对通过上述第一次的摄影以及上述第二次的摄影取得的图像的偏移进行校正而进行图像重构处理。关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影部,对向地支撑对被检体辐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与对透射了上述被检体的X射线进行检测的X射线检测部,可以使上述X射线产生部与X射线检测部绕床上的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控制部,在向上述被检体注入造影剂并使上述摄影部绕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而摄影图像重构中所需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图像时,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旋转而进行第一次的摄影,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而进行第二次的摄影,以使上述第一角度范围与第二角度范围的一部分重叠而进行摄影那样地控制;定时设定部,通过上述第一次的摄影,对从上述造影剂的注入到包含上述造影剂的血液到达毛细血管为止的时间进行解析,根据上述解析结果,设定上述第二次的摄影中的X射线的辐射开始的时间;以及图像数据处理部,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次的摄影以及第二次的摄影取得的图像,进行图像重构处理。关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备摄影部,在该摄影部中,对向地支撑对被检体辐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与对透射了上述被检体的X射线进行检测的X射线检测部,可以使上述X射线产生部与X射线检测部绕床上的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在使上述摄影部绕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而摄影图像重构中所需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图像时,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旋转而进行第一次的摄影,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以使上述第一角度范围与第二角度范围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第二次的摄影,对通过上述第一次的摄影以及第二次的摄影取得的图像的偏移进行校正而进行图像重构处理。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备摄影部,在该摄影部中,对向地支撑对被检体辐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与对透射了上述被检体的X射线进行检测的X射线检测部,可以使上述X射线产生部与X射线检测部绕床上的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在使上述摄影部绕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而摄影图像重构中所需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图像时,向上述被检体注入造影剂并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旋转而进行第一次的摄影,通过上述第一次的摄影,对从上述造影剂的投入到包含上述造影剂的血液到达毛细血管为止的时间进行解析,根据上述解析结果,设定上述第二次的摄影中的X射线的辐射开始定时,向上述被检体注入造影剂并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以使上述第一角度范围与第二角度范围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第二次的摄影,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次的摄影以及第二次的摄影取得的图像,进行图像重构处理。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包含造影剂的血液流向动脉、毛细血管、以及静脉时的时间上的变化的说明图。图4A4C是示出包含造影剂的血液流向动脉、毛细血管、以及静脉时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5A5E是取得造影图像数据时的摄影动作的说明图。图6A、6B是取得蒙片图像数据时的摄影动作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直至造影图像的收集和合成处理为止的动作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毛细血管图像的收集动作的说明图。图9A、9B是示出摄影部的旋转动作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全部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仅是表示一个例子,但是本发明的设备并不限于此。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部位附加同一标号。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血管造影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I中,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0具备对被检体P产生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10;以及二维地检测透射了被检体P的X射线并且根据检测结果生成X射线投影数据的X射线检测部20。X射线产生部10具备具有X射线管11和X射线光阑器(絞>9器)12的X射线照射部;以及具有高电压控制部13和高电压产生器14的高电压产生部。X射线管11是产生X射线的真空管,使从灯丝(filament)中放射出的电子通过高电压加速并碰撞到钨(tungsten)阳极而产生X射线。X射线检测部20具备平面检测器(FlatPanelDetector)21;将从平面检测器21中读出的电荷变换为电压的电荷/电压变换器22;以及将电荷/电压变换器22的输出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23,从A/D变换器23中输出X射线投影数据。X射线产生部10与X射线检测部20由C形臂24支撑。C形臂24可以在载置于床的顶板(tabletop)25上的被检体P的体轴方向上移动,并且可以绕被检体P的体轴旋转。另外,X射线产生部10与X射线检测部20构成摄影部26,通过使C形臂24旋转,摄影部26能够在被检体P的周围旋转,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对被检体P进行摄影。另外,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0具备图像数据处理部31、系统控制部32、操作部33、以及监视器34。图像数据处理部31根据来自A/D变换器23的X射线投影数据进行重构处理,并保存所处理的图像数据。另外,将在图像数据处理部31中生成的图像数据显示在监视器34上。系统控制部32经由总线35对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0的各单元进行综合地控制。操作部33用于由医生等用户进行各种命令的输入等,具有鼠标、键盘、轨迹球及操纵杆等输入设备、以及具备显示面板或各种开关等的交互接口。另外,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0具备移动机构部40。移动机构部40具有光圈移动控制部41与机构控制部42,光圈移动控制部41进行X射线光阑器12的光圈叶片等的移动控制,机构控制部42进行载置被检体P的顶板25的移动机构43、摄影系统移动机构44的移动控制。移动机构部40响应于操作部33的操作而动作,在系统控制部32的控制下进行各部分的移动控制。图2是示出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0(血管造影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0的X射线产生部10与X射线检测部20通过C形臂24被相对地支撑。另外,相对C形臂24配置了床,在床的顶板25上载置被检体(未图示),可以由机构控制部42控制顶板25的位置以及高度。C形臂42可以在从被检体的头部(Cranial)朝向脚部(Caudal)的体轴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C形臂42的旋转,如箭头A所示那样,摄影部26(X射线产生部10与X射线检测部20)可以绕被检体的周围向左右方向(LA0方向/RAO方向)旋转。另外,可以使摄影部26在箭头B方向上滑动旋转。由图像数据处理部31对X射线投影数据进行重构处理,将图像数据显示在监视器34上。监视器34被安装在例如天花板部上。另外,在床上安装有操作部33,系统控制部32响应于操作部33的操作,进行顶板25的高度控制、C形臂42的移动/旋转控制、X射线的照射范围调整、以及照射定时的设定等。接下来,对由本发明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0生成毛细血管相的3D图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示出在血管造影检查中,在向动脉注入了造影剂时包含造影剂的血液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进而流向静脉时的时间上的变化。在图3中,在定时t0向动脉注入了造影剂时,包含造影剂的血液在动脉中流动t0-t2约五秒。另外,在定时tl附近从动脉转移到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中流动tl-t4约四秒。进而,在定时t3附近从毛细血管转移到静脉,在静脉中流动t3-t5约五秒。图4A图4C示出包含造影剂的血液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又从毛细血管流向静脉时的图像的一个例子。图4A示出动脉相的血管图像,图4B示出毛细血管相的血管图像,图4C示出静脉相的血管图像。但是,如图3的说明那样,在定时tl_t2中包含造影剂的血液流入动脉与毛细血管这两方,在定时t3-t4包含造影剂的血液流入毛细血管与静脉这两方。另外,如图3所示,主要流入毛细血管中的期间只不过是用定时t2-t3示出的少量的期间(约两秒)。如上所述,对毛细血管相的血管图像进行摄影的时间仅为四秒左右。另一方面,在3D-血管造影摄影中,可以通过使摄影部26旋转180度以上来摄影,从而得到3D重构像,但为了生成3D图像需要使摄影部26在约200度左右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即,在一秒中需要旋转约50度,但通过当前的装置无法在主要流入毛细血管中的期间(t2-t3约两秒)旋转200度。因此,在当前在四秒内旋转200度是极限。因此,在毛细血管图像中包含了动脉、静脉图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使摄影部26绕被检体P的体轴旋转而对3D重构中所需的规定角度范围内(例如200度)的图像进行摄影时,使摄影部26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旋转进行第一次摄影,使摄影部26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进行第二次摄影,以使第一角度范围与第二角度范围的一部分重叠地进行摄影的方式进行控制。S卩,分两次进行3D摄影,在第一次摄影中在约120度的旋转范围内进行摄影,在第二次摄影中从不同的方向在约120度的旋转范围内进行摄影而收集图像。另外,在二次摄影中设置重叠区域。另外,对重构中不需要的范围也离散地进行摄影,从两次摄影中仅抽出毛细血管像,从重叠部分分离动脉相、静脉相。进而,在进行两次摄影时,图像有可能因患者的运动而发生偏移,所以使用通过两次摄影得到的骨头、血管像,对第一次与第二次的图像进行比较,校正两次摄影的位置偏移(身体运动)。这样在两秒(X两次)内实现200度的摄影动作。由系统控制部32进行摄影部26的旋转控制、X射线的辐射定时,根据系统控制部32的控制,图像数据处理部31进行所摄影的图像数据的重构和运动校正等图像处理。另外,在重构处理中,通过对从例如不同的方向摄影得到的图像进行逆投影处理,从而求出表示了被检体内部的组织构造的截面图像或三维图像。以下,参照图5A图5E,对毛细血管图像的收集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注入是指投入造影剂,动脉相、静脉相以及毛细血管相分别是指在投入了造影剂时造影剂在动脉中流动的相位、在静脉中流动的相位以及在毛细血管中流动的相位。图5A图5E示出用于在注入了造影剂的状态下得到造影图像数据的摄影动作。7图5A示出在向动脉注入了造影剂时包含造影剂的血液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进而从毛细血管流向静脉时的时间上的变化。在定时tlt3进行第一次摄影,在定时t2t4进行第二次摄影。图5B放大示出第一次摄影期间。即,在从开始摄影起预先设定的期间内,扩大摄影间隔而离散地进行摄影,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期间之后,减小摄影间隔而较密地进行摄影。通过离散的摄影(疏摄影)得到的图像数据用于运动校正,通过密摄影得到的图像数据用于重构。图5B的附加了斜线的部分表示各摄影定时。图示出进行第一次摄影时的摄影部26的旋转动作。在图中,当设为在定时t0投入了造影剂时,摄影部26从定时t0开始旋转,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约四秒)的时刻(定时tl),开始辐射X射线。在摄影部26旋转期间,如图5B所示在定时tl至t2进行疏摄影,在定时t2以后进行密摄影。然后,摄影部26在定时t3停止旋转,结束摄影。因此,实际的摄影在定时tlt3中摄影部26在旋转约120度的期间进行,并在包含造影剂的血液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的定时进行。特别,在包含造影剂的血液在毛细血管相流动的定时进行密摄影。图5C放大示出第二次摄影期间。在该情况下,摄影部26逆向地旋转(参照图5E)。在从开始摄影起预先设定的期间内,减小摄影间隔而较密地进行摄影,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期间之后,扩大摄影间隔而离散地进行摄影。通过密摄影得到的图像数据用于重构,通过离散的摄影(疏摄影)得到的图像数据用于运动校正。图5E示出进行第二次摄影时的摄影部26的旋转动作。在图5E中,当设为在定时t0投入了造影剂时,摄影部26从定时t0开始旋转,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约五秒)的时刻(定时t2),开始辐射X射线。在摄影部26旋转期间,在定时t2t3进行密摄影,在定时t3以后进行疏摄影。然后,摄影部26在定时t4停止旋转,结束摄影。因此,实际的摄影在定时t2t4中摄影部26在旋转约120度的期间进行,在包含造影剂的血液从毛细血管流入到静脉的定时进行。特别是,在包含造影剂的血液在毛细血管相中流动的定时进行密摄影。另外,由图5B、图5C可知,在两次摄影中,在对比100度宽的角度范围(例如120度的范围)进行摄影,设置重叠区域。这样,对通过两次摄影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从而可以得到对为了得到3D图像而所需的约200度的角度范围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图像。另外,在第一次摄影中,根据摄影前的透视和手术前的解析信息等,设定从注入开始到辐射X射线为止的时间。另外,可以根据含有造影剂的血液的浓度通过人或软件处理来判断动脉相与毛细血管相的边界以及毛细血管相与静脉相的边界。因此,也可以在第二次摄影中,根据第一次摄影来解析直到转移到毛细血管相为止的秒数,与实际情况匹配地变更X射线的辐射开始定时等。例如,如图4A所示设定包含较多的毛细血管的区域Z,通过第一次摄影,对含有造影剂的血液在区域Z流动时的状态进行解析。在从动脉相转移到毛细血管相时,由于流入毛细血管相的血液开始增加,所以将区域Z内的血液的浓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定时判断为从动脉相转移到毛细血管相的定时。在第二次摄影中,可以根据通过第一次摄影而解析了的信息、即从动脉相转移到毛细血管相的定时数据,开始X射线的辐射。因此,可以如图5E的tl”或t2’所示,与被检体的实际情况匹配地变更X射线的辐射开始定时。系统控制部32构成设定X射线的辐射开始定时的定时设定部。或者,也可以由医生等设定X射线的辐射开始定时。图6A、图6B示出用于得到蒙片图像数据的摄影动作。在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之前,进行蒙片图像的摄影。图6A示出从动脉向毛细血管、进而从毛细血管向静脉的血液流动。对于蒙片图像的摄影,如图6B所示,在一次摄影中摄影约200度的范围。摄影部26例如在定时tl开始旋转而辐射X射线,在定时t4停止旋转而结束摄影,在没有造影剂的状态、即没有血管像的状态下,摄影蒙片图像。这样,可以得到在3D重构中所需的约200度的旋转范围内摄影的造影图像数据与蒙片图像数据。之后,对通过两次摄影取得的造影图像数据进行运动校正、重构以及合成处理,可以在监视器34中显示3D图像。另外,在造影图像的第一次与第二次摄影中,从分别不同的角度方向在约120度的范围中进行摄影,所以需要解析是否抽出了适合于毛细血管相的3D重构的区域的图像。因此,通过对蒙片图像与造影图像进行减法处理,得到减法图像,根据该减法图像解析是否抽出了毛细血管相的图像。另外,运动校正是对造影图像的第一次与第二次摄影的偏移进行校正,根据通过第一次与第二次的疏摄影而得到的骨头和造影像等,解析并校正第一次与第二次的被摄体的偏移。即,由于有时在第二次摄影中被检体的位置或倾斜角稍微偏移,所以根据第一次的摄影图像与第二次的摄影图像的偏移量,校正某一个图像的位置或角度。由于有时用于运动校正的图像是通过疏摄影而得到的,所以可以降低对被检体的辐射机会。另外,在第一次摄影中,有可能混杂有动脉相与毛细血管相,在第二次摄影中,有可能混杂有毛细血管相与静脉相。因此,在对两者的图像进行比较,而仅抽出两个图像中共同存在的部分时,可以分离动脉相、静脉相。因此,可以仅抽出毛细血管相的图像来进行重构。通过重构并合成这样由第一次以及第二次摄影得到的毛细血管相的图像,从而可以对毛细血管相的图像进行3D显示。图7是示出造影图像的收集动作、和直到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摄影图像的合成处理为止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7中,步骤SI是第一次摄影开始步骤,在步骤S2中进行注入。在步骤S3中,摄影部26开始旋转。在摄影部26旋转至规定的角度时,在步骤S4中进行X射线疏摄影。另外,在摄影部26进一步旋转时,在步骤S5中进行X射线密摄影,在摄影部26旋转至所设定的角度时,在步骤S6中停止旋转,结束第一次摄影。步骤S7是第二次摄影开始步骤,在步骤S8中进行注入。在步骤S9中,摄影部26开始逆向旋转。在摄影部26旋转至规定角度时,在步骤SlO中进行X射线密摄影。另外,在摄影部26进一步旋转时,在步骤Sll中进行X射线疏摄影,在摄影部26旋转至所设定的角度时,在步骤S12中停止旋转,结束第二次摄影。这样在二次摄影结束后的步骤S13中,根据通过第一次与第二次的疏摄影而得到的骨头和造影像等,解析第一次与第二次的被摄体的偏移而进行运动校正。在步骤S14中,根据运动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来进行重构处理。即,仅抽出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摄影得到的图像中共同存在的毛细血管相的图像而进行重构。在步骤S15中,对重构的图像进行合成处理而生成毛细血管相的3D图像,在步骤S16中结束。图8是示出毛细血管图像的收集动作的其他说明图。横轴表示时间的变化,示出在向动脉注入了造影剂时包含造影剂的血液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进而从毛细血管流向静脉时的时间上的变化。纵轴表示摄影部26的摄影范围(角度),在摄像部26旋转期间的定时tlt3进行第一次摄影,在定时tl至t2进行疏摄影,在定时t2t3进行密摄影。在定时t3,摄影部26停止旋转,结束摄影。在摄像部26旋转期间的定时t2t4进行第二次摄影,在定时t2至t3进行密摄影,在定时t3t4进行疏摄影。在定时t4,摄影部26停止旋转,结束摄影。LAOlOOdeg.表示第一次密摄影中的摄影范围(约100度),RAOlOOdeg.表示第二次密摄影中的摄影范围(约100度),角度范围a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密摄影中的重叠区域。另外,在以上说明中,叙述了在第一次摄影中使摄影部26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在第二次摄影中使摄影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来进行摄影的例子,但也可以使摄影部26如图9A、图9B所示那样进行旋转。图9A示出进行第一次摄影时的摄影部26的旋转动作。即,从注入后的定时t0起,摄影部26开始旋转,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约四秒)的时刻(定时tl)开始辐射X射线,在定时tl至t2进行疏摄影,在定时t2以后进行密摄影。然后,在定时t3,摄影部26停止旋转,结束摄影。另一方面,在进行第二次摄影时,如图9B所示,使摄影部26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从自注入的定时t0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约五秒)的时刻起,摄影部26在与图9A相同的方向上开始旋转,在定时t2开始辐射X射线,在定时t2至t3进行密摄影,在定时t3以后进行疏摄影。然后,在定时t4,摄影部26停止旋转,结束摄影。因此,在摄影部26从旋转了规定角度的位置起旋转约120度的期间进行第一次摄影,在摄影部26从开始旋转后旋转约120度的期间进行第二次摄影,在开始第一次摄影的位置与第二次摄影结束的位置附近,摄影区域重叠。另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在两次摄影结束之后进行运动校正,之后进行重构的例子,但也可以在两次摄影结束之后进行重构,之后进行运动校正。以上,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两次摄影来收集约200度范围的摄影图像,使用仅是毛细血管相的图像来进行3D重构,从而可以降低伪像。另外,即使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摄影中被检体发生了运动,也可以进行运动校正,所以即使在通过第一次与第二次摄影而取得的图像中存在偏移也可以进行校正。这样,可以通过血管造影装置得到仅是毛细血管相的3D图像。另外,由于即使在紧接着血管内治疗之后也能得到图像,所以可以及时地发现血栓飞散的情况。在发现了血栓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再治疗,可以准确地诊断毛细血管相的血流。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说明,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其他优点和变更方式。因此,本发明就其更宽的方面而言不限于这里出示和说明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背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限定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摄影部,在该摄影部中,将对被检体辐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与对透射了上述被检体的X射线进行检测的X射线检测部相对地支撑,能够使上述X射线产生部与X射线检测部绕床上的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在使上述摄影部绕上述被检体的体轴旋转而对图像重构中所需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图像进行摄影时,对于第一次注入了造影剂的上述被检体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旋转进行第一次摄影,通过上述第一次摄影,对包含上述造影剂的血液从动脉到达毛细血管为止的时间进行解析,根据上述解析结果,设定第二次摄影中的X射线的辐射开始定时,对于第二次注入了造影剂的上述被检体使上述摄影部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以使上述第一角度范围与第二角度范围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上述第二次摄影,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次摄影以及上述第二次摄影取得的图像,进行图像重构处理。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以及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该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包括摄影部,将X射线产生部和X射线检测部相对地支撑,能够绕被检体的体轴旋转;控制部,在对图像重构所需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图像进行摄影时,使摄影部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旋转进行第一次摄影,使摄影部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进行第二次摄影,以使第一角度范围与第二角度范围的一部分重叠地进行摄影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及图像数据处理部,对通过第一次摄影以及第二次摄影取得的图像的偏移进行校正来进行图像重构处理。文档编号A61B6/00GK102973288SQ20121046442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申请日期2010年1月27日优先权日2009年2月6日发明者材木隆二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