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84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以血中尿酸盐增高为其特点。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男女发病比例是20 I。临床 症状为突发的下肢远端单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最常见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踝、足跟、膝、腕、掌指关节等。临床上治疗痛风主要是根据症状给药,在发作期吃秋水仙碱加止痛药,以便快速消炎,解除痛苦,间歇期吃别嘌呤等药物降低尿酸,预防再次发作。目前痛风所用的西药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另外,在间歇期服用降尿酸西药,在停药后反弹较快,而且也会因为尿酸溶解过快而引起转移性痛风的发作。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毒性反应小、标本兼治的优势,既能在急性期改善症状,又能在慢性期和缓解期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减少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费用低,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风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知母6-12克,威灵仙10-20克,黄柏3-12克,秦艽3-9克,赤芍6_12克,土茯苓15-60克,炙甘草I. 5-9克,虎杖9-15克,姜黄3-9克,川牛膝4. 5-9克,当归6_12克,金银花6-15克。治疗通风的中药,其可以是下列重量组成的知母6克,威灵仙12克,黄柏9克,秦艽9克,赤芍12克,土茯苓10克,炙甘草9克,虎杖10克,姜黄9克,川牛膝9克,当归12克,金银花15克。治疗通风的中药,其可以是下列重量组成的知母9克,威灵仙15克,黄柏9克,秦艽6克,赤芍8克,土茯苓25克,炙甘草6克,虎杖15克,姜黄9克,川牛膝6克,当归12克,金银花10克。治疗通风的中药,其可以是下列重量组成的知母9克,威灵仙12克,黄柏6克,秦艽9克,赤芍12克,土茯苓18克,炙甘草6克,虎杖10克,姜黄6克,川牛膝8克,当归8克,金银花15克。本发明中的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为清热泻火,功效为生津润燥、利水消肿、滋阴降火。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为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秦艽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为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赤芍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为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土茯苓甘淡,平,归肝经、胃经、脾经,功效为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关节痉挛。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为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痈肿疮毒。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功能为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风湿疼痛,肿痛。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效为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用于关节痹痛,足痿筋挛,跌扑损伤。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为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金银花味甘,微苦、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配制及服用方法将上述重量的中草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3cm左右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煎煮,煮沸后要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水沸后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300ml。药汁的服用方法早晚各一次,每次150ml, 2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连续服用四个疗程。本发明的解决技术方案是根据痛风的发病机理,以中药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治痛,进行组方。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药源广,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愈率高,具有价格低廉,疗效好,不宜复发的特点,有效率为93.2%。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配制的组成及重量是知母6-12克,威灵仙10-20克,黄柏3-12克,秦艽3-9克,赤芍6-12克,土茯苓15-60克,炙甘草I. 5-9克,虎杖9-15克,姜黄3-9克,川牛膝4. 5-9克,当归6_12克,金银花6_15克。实施例2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配制的组成及重量是知母6克,威灵仙12克,黄柏9克,秦艽9克,赤芍12克,土茯苓10克,炙甘草9克,虎杖10克,姜黄9克,川牛膝9克,当归12克,金银花15克。实施例3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配制的组成及重量是知母9克,威灵仙15克,黄柏9克,秦艽6克,赤芍8克,土茯苓25克,炙甘草6克,虎杖15克,姜黄9克,川牛膝6克,当归12克,金银花10克。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配制的组成及重量是知母9克,威灵仙12克,黄柏6克,秦艽9克,赤芍12克,土茯苓18克,炙甘草6克,虎杖10克,姜黄6克,川牛膝8克,当归8克,金银花15克。将上述重量的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3cm左右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煎煮,煮沸后要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水沸后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300ml。药汁的服用方法早晚各一次,每次150ml,2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连续服用四个疗程。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发明中药经过四年多的应用,治疗患者118例,其中男性患者86例,年龄25-70岁,女性患者32例,年龄40-65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4年。 临床症状为突发的下肢远端单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累及足背、踝、足跟、膝、腕、掌指关节等。实验室检查尿酸、血沉、白细胞及尿蛋白指标高,不正常。二、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尿酸、血沉、白细胞及尿蛋白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尿酸轻度增高、血沉、白细胞及尿蛋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尿酸值下降明显,血沉及其白细胞偶见偏闻。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变。三、制备和服药方法水煎,每日2次,每次150ml。20天为一个疗程四、治疗效果本发明治疗118例,结果临床治愈22例,占18. 6%,显效48例,占40. 7%,有效40例,占33. 9%,无效8例,占6. 8%,总有效率93.2%。五、典型病例I、杨XX,男,38岁。2008年10月23号就诊,有明显的通风特征,化验指标很高,服用本发明2个疗程,症状明显改善,4个疗程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2、方XX,女,47岁。2010年7月15号就诊,化验指标较高,服用本发明后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治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ー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知母6-12克,威灵仙10-20克,黄柏3-12克,秦艽3-9克,赤芍6_12克,土茯苓15-60克,炙甘草I. 5-9克,虎杖9-15克,姜黄3-9克,川牛膝4. 5-9克,当归6_12克,金银花6_15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通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组成的知母6克,威灵仙12克,黄柏9克,秦艽9克,赤芍12克,土茯苓10克,炙甘草9克,虎杖10克,姜黄9克,川牛膝9克,当归12克,金银花15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通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组成的知母9克,威灵仙15克,黄柏9克,秦艽6克,赤芍8克,土茯苓25克,炙甘草6克,虎杖15克,姜黄9克,川牛膝6克,当归12克,金银花10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通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组成的知母9克,威灵仙12克,黄柏6克,秦艽9克,赤芍12克,土茯苓18克,炙甘草6克,虎杖10克,姜黄6克,川牛膝8克,当归8克,金银花15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知母6-12克,威灵仙10-20克,黄柏3-12克,秦艽3-9克,赤芍6-12克,土茯苓15-60克,炙甘草1.5-9克,虎杖9-15克,姜黄3-9克,川牛膝4.5-9克,当归6-12克,金银花6-15克。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药源广,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愈率高,具有价格低廉,疗效好,不宜复发的特点,有效率为93.2%。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949675SQ201210494688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崔海玲, 苏桂华, 周沛慧, 李珊 申请人:崔海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