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130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多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面部或者胸背部出现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和心理健康。目前市场上痤疮制剂多为搽剂,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是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药物。其中盐酸克林霉素为抑菌性抗生素,其抗菌活性较高,甲硝唑系人工合成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广泛地应用于抗厌氧菌感染,临床治疗酒渣鼻、痤疮,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但传统搽剂存在着一定弊端,如对皮肤刺激性大、作用时间短等。乳膏剂与搽剂相比刺激性小,皮肤保留时间长。具有膏体细腻,涂展性好、不油腻、无色无味,用于面部易于接受, 疗效确切等特点。传统的乳膏基质的处方组成较为复杂,一般由水相、油相及乳化剂三种组分组成,但所用油相物质多为半固体或固体,且制备时常需加热乳化形成半固体或液体状态,工艺过程较长,大量配制时还需冷却装置以加快冷却速度来缩短配制时间。难溶性药物及热不稳定药物加入前分别需要预先经粉碎过筛或经适量水溶解等工艺过程,再以研和法加入配好的基质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药物分布不匀,影响外观、制剂稳定性及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组分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制备过程无需加热、疗效较好的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为达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含有重量百分数的下列组分盐酸克林霉素1%、甲硝唑0. 8%、白凡士林7°/Tl6%、甘油4°/Tl2%、液体石蜡1% 3%、二甲基硅油4%飞%、乳化剂3% 8%、促渗剂4%飞%、余量为蒸馏水;其中所述乳化剂含有聚丙烯酸酯、聚异丁烯和聚山梨醇酯20,所述聚丙烯酸酯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1. 8%-2. 5%,所述聚异丁烯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0. 5%-1%,所述聚山梨醇酯20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0. 7%-1. 0%。本发明的复方乳膏,其中所述乳化剂还可含有聚丙烯酸钠、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异十六碳烷和聚山梨醇酯80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0.7%_1.0%,所述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0. 5%-1. 0%,所述异十六碳烷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0. 3%-1.0%,所述聚山梨醇酯80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
0.2%-0. 5%。
本发明的复方乳膏,其中优选所述促渗剂为氮酮和丙二醇的混合物,更优选所述氮酮与丙二醇的质量比为1:4。本发明还涉及制备上述复方乳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取甲硝唑研细过100-12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2)取盐酸克林霉素置于烧杯中,用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制成,搅拌后备用;( 3 )取白凡士林、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
本复方乳膏与一般的搽剂,酊剂以及软膏剂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I)以室温制备取代加热乳化,工艺简单快捷,降低生产成本。传统乳膏制备时通常采取加热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药物分布不均。本发明实现了常温下乳膏制备的可能性。复合乳化剂起到调整产品粘度和乳化效果的作用,使原本在常温下不能相容的油相(包括甲硝唑、白凡士林)和水相(包括克林霉素、丙二醇)在常温下即可乳化。形成了均一,稳定的剂型。采用此法制备的乳膏剂,外观细腻、洁白、柔软,有较好的手感和稳定性。本发明减少了加热装置的设备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及医院临时处方的调配。(2)添加复合促渗剂,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药效增强。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常见的透皮促进剂单独使用时往往达不到效果,或是联合应用时无合适的浓度范围,使得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因此起效缓慢,治疗周期较长,效果不理想。本发明寻找到了一种复合促渗剂,并筛选到了两者最佳的质量比,使其在合适的范围内有效的发挥协同作用。在添加复合促渗剂后,增加了药物在皮肤中的溶解度,使药物透皮吸收率增加,渗透浓度为同类药物的2-3倍,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药效。(3)降低副作用,毒性和皮肤刺激性低,安全性高。本发明解决了难溶性药物分布不均,热不稳定药物受热易变色分解,且分解后的产物易产生副作用等难题、同时采用乳膏剂型,也可降低痤疮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试验显示本发明的复方乳膏毒性和皮肤刺激性均较低,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试验数据,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I)取甲硝唑O. Sg研细过10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4g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2)取盐酸克林霉素Ig置于烧杯中,用蒸懼水74. 2g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5g,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搅拌后备用;其中促渗剂由氮酮和丙二醇按质量比1:4组成,即氮酮添加量是lg、丙二醇添加量是4g。
(3)取白凡士林7g、液体石腊lg、二甲基娃油4g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3g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100g。其中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1.8g、聚异丁烯O. 5g和聚山梨醇酯200. 7g组成。实施例2(I)取甲硝唑0.8g研细过10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12g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 (2)取盐酸克林霉素Ig置于烧杯中,用蒸懼水50. 7g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6g,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搅拌后备用;其中促渗剂由氮酮和丙二醇按质量比I 4组成。(3)取白凡士林16g、液体石腊3g、二甲基娃油6g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4. 5g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100g。其中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2. 5g、聚异丁烯Ig和聚山梨醇酯201g组成。实施例3(I)取甲硝唑O. Sg研细过10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IOg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2)取盐酸克林霉素Ig置于烧杯中,用蒸馏水60. 5g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4g,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搅拌后备用;其中促渗剂由氮酮和丙二醇按质量比I 4组成。(3)取白凡士林12g、液体石腊2g、二甲基娃油5g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4. 7g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100g。其中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1. 8g、聚异丁烯0. 5g、聚山梨醇酯200. 7g、聚丙烯酸钠0. 7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0. 5g、异十六碳烧0. 3g和聚山梨醇酯800. 2g组成。实施例4(I)取甲硝唑0. Sg研细过10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IOg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2)取盐酸克林霉素Ig置于烧杯中,用蒸懼水49. 2g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6g,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搅拌后备用;其中促渗剂由氮酮和丙二醇按质量比
I 4组成。(3)取白凡士林16g、液体石腊3g、二甲基娃油6g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8g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100g。其中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2. 5g、聚异丁烯lg、聚山梨醇酯201. 0g、聚丙烯酸钠1. 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烧1. Og和聚山梨醇酯800. 5g组成。实施例5(I)取甲硝唑0. Sg研细过10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IOg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2)取盐酸克林霉素Ig置于烧杯中,用蒸懼水50. 7g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6g,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搅拌后备用;其中促渗剂由氮酮和丙二醇按质量比I 4组成。(3)取白凡士林16g、液体石腊3g、二甲基娃油6g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8g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100g。其中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2. 5g、聚异丁烯lg、聚山梨醇酯201. 0g、聚丙烯酸钠1. Og和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Og组成。实施例6(I)取甲硝唑0. Sg研细过10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IOg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2)取盐酸克林霉素Ig置于烧杯中,用蒸懼水51. 7g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 6g,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搅拌后备用;其中促渗剂由氮酮和丙二醇按质量比
I 4组成。(3)取白凡士林16g、液体石腊3g、二甲基娃油6g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8g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100g。其中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2. 5g、聚异丁烯lg、聚山梨醇酯201. Og和聚丙烯酸钠1. Og组成。对比例I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仅是由聚丙烯酸酯1.8g和聚异丁烯0. 5g组成,不含有聚山梨醇酯20。对比例2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仅是由聚异丁烯0. 5g和聚山梨醇酯200.1g组成,不含有聚丙烯酸酯。对比例3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仅聚丙烯酸酯1. 8g和聚山梨醇酯200. 7g组成,不含有聚异丁烯。对比例4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由聚异丁烯lg、聚山梨醇酯201. 0g、聚丙烯酸钠1. 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烧1. Og和聚山梨醇酯800. 5g组成,不含有聚丙烯酸酯。对比例5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2. 5g、聚山梨醇酯201. 0g、聚丙烯酸钠1. 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烧1. Og和聚山梨醇酯80 0.5g组成,不含有聚异丁烯。对比例6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2. 5g、聚异丁烯lg、聚丙烯酸钠1.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烷1. Og和聚山梨醇酯80 0.5g组成,不含有聚山梨醇酯20。对比例7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由聚山梨醇酯201. 0g、聚丙烯酸钠1. 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烧1. Og和聚山梨醇酯800. 5g组成,不含有聚丙烯酸酯和聚异丁烯。对比例8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由聚异丁烯lg、聚丙烯酸钠1. 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烧1. Og和聚山梨醇酯800. 5g组成,不含有聚丙烯酸酯和聚山梨醇酯20。对比例9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酯2. 5g、聚丙烯酸钠1. 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烧1. Og和聚山梨醇酯80 0. 5g组成,不含有聚异丁烯和聚山梨醇酯20。
对比例10各组分加入量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由聚丙烯酸钠1. 0g、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1. 0g、异十六碳烷1. Og和聚山梨醇酯80 0. 5g组成,不含有聚丙烯酸酯、聚异丁烯和聚山梨醇酯20。试验例(I)分别观察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乳膏的性状,将乳膏过夜放置,观察乳膏是否破乳,结果如表I所不表I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乳膏性状对比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数的下列组分盐酸克林霉素1%、甲硝唑O. 8%、白凡士林7°/Γ 6%、甘油4°/Γ 2%、液体石蜡1°/Γ3%、二甲基硅油4% 6%、乳化剂3% 8%、促渗剂4% 6%、余量为蒸馏水;其中所述乳化剂含有聚丙烯酸酯、聚异丁烯和聚山梨醇酯20,所述聚丙烯酸酯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1. 8%-2. 5%,所述聚异丁烯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O. 5%-1. 0%,所述聚山梨醇酯20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O. 7%-1. 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还含有聚丙烯酸钠、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异十六碳烷和聚山梨醇酯80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方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O. 7%-1· 0%,所述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O. 5%-1. 0%,所述异十六碳烷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O. 3%-1. 0%,所述聚山梨醇酯80添加量占乳膏重量的百分数为O. 2%-0. 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剂为氮酮和丙二醇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方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氮酮与丙二醇的质量比为1:4。
6.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复方乳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甲硝唑研细过100-120目筛,制成细粉,加入甘油研磨混匀,制备成混合均匀的混悬液备用;(2)取盐酸克林霉素置于烧杯中,用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促渗剂,溶解后再加入步骤(I)的混悬液,搅拌后备用;(3)取白凡士林、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置于烧杯中,加入乳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悬液中,继续搅拌3-5分钟即得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其含有重量份的下列组分盐酸克林霉素1%、甲硝唑0.8%、白凡士林7%~16%、甘油4%~12%、液体石蜡1%~3%、二甲基硅油4%~6%、乳化剂3%~8%、促渗剂4%~6%、余量为蒸馏水。本发明解决了难溶性药物分布不均及热不稳定药物受热分解、变色的难题,实现了常温下配制乳膏的可能性,得到的产品外观理想、膏体稳定。同时改善了皮肤角质层的通透性,可以保证药物到达病患部位的有效药量,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其有效用量少,毒性和皮肤刺激性均很低。
文档编号A61P17/10GK103006681SQ2012105122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郎伟君 申请人:哈尔滨乐泰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