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53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治疗胆道蛔虫病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大黄4-8克,生姜8-12克,大枣10-14克,半夏3-7克,花椒6-10克。本发明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组方简单,易于取材,造价低,疗效高,无任何毒副作用。由于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因此患者均有疗效,具有广谱的实用性,能有效地治疗胆道蛔虫病。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具体地是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胆道蛔虫病是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蛔虫从小肠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括约肌痉挛,以患者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蛔虫进入胆道后,多数停留在胆总管,因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角度较大,蛔虫很少进入胆囊,但可钻入左右肝胆管之中。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目前治疗胆道蛔虫病一般是目前靠西药,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导致药量越来越大,造成恶性循环。
[0003]现在大多使用西医方法治疗,不能去根,容易反复,中药治疗初期感冒较西医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根治。因此本发明特进一步优选采用了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大黄4-8克,生姜8-12克,大枣10-14克,半夏3-7克,花椒6_10克。
[0005]本发明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大黄6克,生姜10克,大枣12克,半夏5克,花椒8克。
[0006]本发明所选组分之一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0007]本发明所选组分之二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0008]本发明所选组分之三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消炎,止血,止泻。
[0009]本发明所选组分之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0010]本发明所选组分之五花椒:辛温有毒,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主要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
[0011 ] 将精选好的上药洗净加水煎服。
[0012]本发明使用方法:直接取煎好的中药,每日2-3次,4-5天既有明显效果,7-9天即可痊愈。
[0013]本发明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组方简单,易于取材,造价低,疗效高,无任何毒副作用。由于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因此患者均有疗效,具有广谱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将精选好的上药洗净加水煎服。直接取煎好的中药,每日2-3次,4-5天既有明显效果,7-9天即可痊愈。
[0015]应用本发明临床试验:
[0016]1、病例资料
[0017]患者病例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20_60岁之间。
[0018]2、诊断标准
[0019]胆道蛔虫病: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0020]3、治疗方法
[0021]将精选好的上药洗净加水煎服。直接取煎好的中药,每日2-3次,4-5天既有明显效果,7-9天即可痊愈。
[0022]4.疗效判定标准
[0023]有效: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
[0024]治愈: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
[0025]5.结果
[0026]胆道蛔虫病患者使用本发明4-9天`,有效100例,治愈95例,治愈率95%,有效率10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组成:大黄4-8克,生姜8-12克,大枣10-14克,半夏3-7克,花椒6_10克。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组成:大黄6克,生姜10克,大 枣12克,半夏5克,花椒8克。
【文档编号】A61P33/10GK103845709SQ20121053247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赵骁栋 申请人:赵骁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