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敷脐治疗便秘的中药膏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敷脐治疗便秘的中药膏剂,属于中药配伍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 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排便习惯多为每日I 2次或I 2日I次(60%),粪便多为成型或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I日3次(30%),或3天I次(10% ),粪便半成型或呈腊肠样硬便。因此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各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
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但便秘的危害很大。I.便秘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便秘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病人可导致生命意外,有很多惨痛事例让我们警觉。3.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目前在临床上虽有多种口服西药及中成药制剂治疗便秘,但这些口服制剂多存在口服剂量不足不能起到通便的效果,而口服剂量稍大又会导致腹泻,剂量难以把握,导致对便秘的治疗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开拓如应用中药敷脐治疗便秘的新途径势在必行。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敷脐治疗便秘的中药膏剂,可有效解决便秘的治疗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敷脐治疗便秘的中药膏剂,主要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效原料制成大黄130-160g,槟榔130-160g,炒二丑260_320g,朱砂 70-80g,党参 70-85g、羊毛脂 18-22g、氮酮 8_10g、白凡士林 400_550g。
本发明各组分优选重量配比为大黄150g,槟榔150g,炒二丑300g,朱砂75g,党参 75g、羊毛脂20g、氮酮9g、白凡士林500g。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中医穴位经络理论,采用药物敷贴于神闕穴穴位上,实现内病外治,根据中医药学原理,脐为任脉之神闕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 消除腹胀。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 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
上述中药配伍中主要组分药理作用分析如下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肠道积热、热痢初起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主要成分含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等15种;含蒽酮和双蒽酮衍生物大黄酸、番泄苷和大黄酚苷A. B. C. D等。其泻下作用部位在大肠,其活性成分可刺激大肠黏膜下及肠壁肌层内的神经丛,显著促进横结肠和降结肠蠕动,小部分被小肠吸收入血液作用于骨盆神经丛,使大肠运动增加。
槟榔味苦、辛,性温。入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功效。
炒二丑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之功效。
朱砂性微寒,味甘,有清热解毒,镇心安神之效,《别录》“通血脉,止烦满……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痿诸疮”。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不同浓度的党参使离体豚鼠回肠有抑制或兴奋两种作用,可使回肠张力升高或先降后升收缩幅度变大。
本发明膏剂的制备方法见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膏剂利用穴位和药物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费用低,治疗方便,安全,副作用小,避免了口服通便药物剂量难以把握的弊端,是利用穴位和药物相结合治疗便秘的创造性贡献。
本膏剂同贴敷于神闕穴穴位相结合,具有清热行气通便之功效,适用于内热积滞、 胸腹胀满之大便秘结。临床应用取得了充分证明,具体资料如下
I、选择病例的标准
I. I病例的入选标准
选择由于胃肠道传输功能障碍,肠道内容物通过缓慢造成的传输性便秘患者,包括全胃肠道传输功能障碍和结肠传输功能障碍。
1. 2病例的排除标准
由于肛管和直肠等的消化道梗阻所致的便秘,如肛管和/或直肠的肿瘤,以及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盘底疝,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直肠癌等疾病,此类患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
2、诊断标准
(I)排便频率减少,每3天或3天以上时间排便I次。
(2)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粪便干燥坚硬甚或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符合上述3条者,即可纳入诊断。
3、治疗方案
将上述敷脐治疗便秘的中药膏剂适量至于专用胶贴上,平整敷于患者神闕穴处, 每24小时更换一次,7天为一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成人便秘疗效标准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6.)
(I)治愈ld内排便I次,便质正常,排便通畅,I个月内无复发;
(2)显效2d内排便I次,便质趋于正常,排便通畅,I个月内无复发;
(3)有效3d内排便I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
(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5、临床统计处理
治疗组按上述3治疗方案,对临床便秘患者用本发明膏贴贴敷于神闕穴进行治疗 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在25-85岁之间,其中45-70岁者100例;对照组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通便药物麻仁软胶囊2粒/次,2次/日、口服,共选择132例,其中男80例, 女52例,年龄在25-85岁之间,其中45-70岁者116例。两组在年龄构成,性别上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统计结果如下
表I穴位贴敷和口服中成药对便秘影响的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敷脐治疗便秘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膏剂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效原料制成大黄130-160g,槟榔130-160g,炒二丑260_320g,朱砂70_80g,党参70_85g、羊毛脂 18-22g、氮酮 8-10g、白凡士林 400-550g。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膏剂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效原料制成大黄150g,槟榔150g,炒二丑300g,朱砂75g,党参75g、羊毛脂20g、氮酮9g、白凡士林50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敷脐治疗便秘的中药膏剂,可有效解决便秘的治疗问题,本中药膏剂是采用大黄、槟榔、二丑、朱砂、党参、羊毛脂、凡士林、氮酮制成,其中大黄、炒二丑、槟榔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蒸发得提取物;党参,采用水煎煮法提取;朱砂,采用水飞法制得极细粉,用磁铁吸尽铁屑,加水碾磨成糊状,干燥朱砂,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得朱砂为极细粉;取朱砂极细粉置于研钵中,用等量递增法依次加入党参浸膏,大黄、二丑浸膏及槟榔浸膏,研磨混合均匀后,加入水浴加热融化的羊毛脂、凡士林,研匀,最后加入氮酮,研匀,既得本中药膏剂。本发明疗效好,有效率高,费用低,治疗方便,副作用小,安全,为治疗便秘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文档编号A61K33/28GK102973756SQ20121055478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振涛, 刘望乐, 柴松波, 李中心, 韩丽华 申请人:王振涛, 刘望乐, 韩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