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222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是一种导致膀胱和盆腔周围不适或疼痛的疾病,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在美国估计有超过70万患者,90%为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个体症状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患者,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患者可以有膀胱和盆腔周围的轻度不适、压迫感、压痛,或剧烈疼痛。症状可能包括急迫排尿(尿急),频繁排尿(尿频),或者这些同时存在。在膀胱充满尿液时这些症状会加重,也可能在空虚时加重。女性在经期症状会加重。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壁受刺激,变得瘢痕化或僵硬。由于反复刺激导致膀胱壁可能会出现点状出血。IC患者发现他们的膀胱不能储 存较多的尿液,使尿频进一步加重。然而尿频并不总是与膀胱大小特别相关,许多尿频严重的患者膀胱容量正常。IC严重的患者一天排尿60多次。IC患者还可能经历性交痛。因为IC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差异如此之大,所以大部分研究者认为IC不是单一的病,而是几个病。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病机现在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理论认为IC是继发于膀胱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而由于IC患者的一些症状类似细菌性感染,但IC患者的尿液检查未能发现致病微生物,故而另一种理论认为细菌存在膀胱细胞内,但常规尿液检查不能发现,或者尿液里的特殊物质刺激IC患者,但是还没有针对IC患者的物质被分离出来。由于IC病因不清,现代医学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一种可治愈IC的方法,没有扩张、或碰巧饮食改变、或经过治疗,症状都可能消失。尽管症状消失,但经过几天、几周、几年,症状也许又出现。所以现在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如对于膀胱和盆腔周围的无法控制的疼痛使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减轻疼痛,通过服用抗抑郁药或抗阻胺药减轻尿道症状,甚至泰诺林加可待因来控制严重疼痛,但是上述药物都是仅仅能够控制症状,对于IC本身并无助益。中医药治疗,重在其证不在其病,故对于这种病因不清的疾病往往会有奇效。但是普通的清热利水通淋的药物对于间质性膀胱炎疗效并不好,同样的既往研究也表明,IC患者对抗炎治疗无效。所以说,现有的通淋治则对于IC不是很恰当。故,临床尚缺乏一种专门用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且不良反应轻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的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雀榕叶6 10份,甘菊8 15份,肿节风8 15份,垂盆草6 10份,白术6 10份,赤小豆8 15份,知母6 10份,积实8 15份,干姜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雀榕叶8份,甘菊10份,肿节风10份,垂盆草8份,白术8份,赤小豆10份,知母8份,枳实10份,干姜5份。其中所述的雀格叶,为桑科植物笔管格Ficus virens Ait . [F. wightana(Miq. ) Benth.的叶。味甘;微苦;性平。功可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甘菊,为菊科植物小甘菊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 Poljak.的全草。性味
微苦;辛;性微寒。功可清热祛湿。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 Nakai的干燥全株。苦、辛、平。归心、肝经。功可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垂盆草,为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wrB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性味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功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功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功可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可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积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功可破气导滞。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组方原理间质性膀胱炎,用药与一般的淋证大不相同。一则木通、通草、防己等药物由于有明确的肾毒性,会增加肾脏负担;另外,泽泻、瞿麦等利水通淋的药物,药性苦寒,易伤其肾阴,水运失常,反而容易造成本病迁延不愈,且疗效不好。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所得,IC的发病与膀胱粘膜的缺损相关,故本方主旨在于修复膀胱粘膜缺损。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组方独特避免使用药性苦或寒的利水通淋的药物,而选用性平和的利水除湿的药物,且配合清热药物;选用佐制药物,使得组方平稳;
2、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所得,使用雀榕叶、甘菊、肿节风,三味药物配合,可以有效的快速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且无伤肾阴之虞;其中肿节风可以促进修复膀胱粘膜缺损,效果也很好,而其他的活血药物并无修复膀胱粘膜缺损的效果,故而具体机理需要进一步药理实验进行探究;
3、佐助药物的使用,从肾和脾胃多方面考虑选用垂盆草清利湿热,发明人临床研究表明,加入该药可以迅速控制本病的疼痛症状;选取白术燥湿且可以健脾益气、赤小豆利水厚气;知母清生阴去虚火;枳实原本用于脾胃病破气散痞,但是发明人临床经验表明,在本方中加入枳实,可以达到调节局部气机的作用,而且与知母配合,知母还有引经的效果,使枳实效果可以延至下焦;
4、药对配合有特色枳实通过知母引经至下焦;枳实配合白术缓解药物对脾胃的刺激;垂盆草与肿节风配合,则垂盆草除了清肝胆湿热外,可以入膀胱经,为助肿节风入膀胱的引经之药;
5、反佐药物选取干姜温阳通脉,使寒药中有丝丝温阳之气;
6、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药重 量配比雀格叶6g,甘菊8g,肿节风8g,垂盆草6g,白术6g,赤小豆8g,知母6g,积实8g,干姜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雀格叶IOg,甘菊15g,肿节风15g,垂盆草IOg,白术IOg,赤小豆15g,知母IOg,积实15g,干姜6g。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雀格叶8g,甘菊IOg,肿节风IOg,垂盆草8g,白术8g,赤小豆IOg,知母8g,积实IOg,干姜5g。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雀榕叶、甘菊、肿节风、垂盆草、白术、赤小豆、知母、干姜和枳实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分早晚服用。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9年I月 2011年9月间质性膀胱炎48例,均符合间质性膀胱炎诊断标准,各病例均营养状况好,并排除泌尿系畸形。其中男6例,女42例。病例中有尿路刺激症状者35例,盆腔疼痛42例,盆腔不适感6例。分为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 2 方法。1. 2.1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对于膀胱和盆腔周围的无法控制的疼痛使用布洛芬减轻疼痛,服用抗阻胺药减轻尿道症状;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中药治疗。1. 2. 2评价指标治疗后5天重新对症状进行评估,症状消失或恢复大致正常视为有效。随诊I年,记录复发情况。1. 2. 3安全性评价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常规检测。1.2.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O进行统计分析,P〈 O.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2.1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治疗后5天后,对照组有效率为62. 50% (15/24),治疗组有效率为91. 67%(22/24),二者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2. 3两组间复发率比较1年内,对照组复发率为87. 50% (21/24),治疗组复发率为58. 33%(14/24),二者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2. 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报道。3.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本发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 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雀榕叶6 10份,甘菊8 15份,肿节风8 15份,垂盆草6 10份,白术6 10份,赤小豆8 15份,知母6 10份,枳实8 15份,干姜3 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雀榕叶8份,甘菊10份,肿节风10份,垂盆草8份,白术8份,赤小豆10份,知母8份,枳实10份,干姜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以解决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雀榕叶6~10份,甘菊8~15份,肿节风8~15份,垂盆草6~10份,白术6~10份,赤小豆8~15份,知母6~10份,枳实8~15份,干姜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007230SQ2012105780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何燕, 王海水 申请人:何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