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
背景技术: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其病因在于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或颅脑损伤;中枢神经手术或广泛盆腔手术;先天性疾病;药物作用;糖尿病、梅毒、震颤性麻痹症等疾病。上述原因继而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出现无抑制性收缩;或者导致逼尿肌对刺激无反射或反射减退。目前,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其目的在于保护肾脏功能,防止肾盂肾炎,肾积水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症状以减轻其生活上的痛苦。西医的药物治疗方案为对于膀胱残余尿量较多的患者,应用α受体阻滞剂以减少残余尿;对于有逼尿肌反射亢进症状(尿频、尿急、遗尿)而无残余尿或残余的很少的患者应用抑制膀胱收缩的药物如尿多灵、异搏停、普鲁本辛等。对于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而没有残余尿者可应用麻黄素、心得安等促进膀胱颈部和后尿道收缩的药物。由于本病的复杂性,中医并没有相应病名记载,普通利尿通淋用药在治疗神经原性膀胱使用禁忌问题①木通、通草、防己等药物由于有明确的肾毒性,对于NB属于禁用;②泽泻、瞿麦等利水通淋的药物,药性苦寒,NB本身就是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气化失司,阴阳已然失衡,使用该类药物更加伤其肾阴,水运失常,反而容易造成本病迁延不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的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猫爪草6 10份,八月札8 15份,山海螺8 15份,垂盆草6 10份,白术6 10份,赤小豆8 15份,知母6 10份,枳实8 15份,干姜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猫爪草8份,八月札10份,山海螺10份,垂盆草8份,白术8份,赤小豆10份,知母8份,枳实10份,干姜5份。其中所述的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辛,温。归肝、肺经。功可散结,消肿。八月札,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的成熟果实。性味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功可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山海螺,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肺经。功可益气养阴;解毒凉血;排脓;通络;通乳。
垂盆草,为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wrB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性味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功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功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功可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可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积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功可破气导滞。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组方原理神经原性膀胱,用药与癃闭大不相同。癃闭主要为膀胱气化失司,治则从肺从肾,而神经原性膀胱则多由于神经传导恢复缓慢,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不协调,也就是络脉不通、经筋张弛失道。此外,用药也大有不同,一则木通、通草、防己等药物由于有明确的肾毒性,NB禁用;另外,泽泻、瞿麦等利水通淋的药物,药性苦寒,NB本身就是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气化失司,阴阳已然失衡,使用该类药物更加伤其肾阴,水运失常,反而容易造成本病迁延不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组方独特避免使用药性苦或寒的利水通淋的药物,而选用性平和的散结通络的药物,且配合利湿清热药物;选用佐制药物,使得组方平稳;
2、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所得,使用猫爪草、八月札、山海螺,三味药物配合,可以有效的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症状,且无伤肾阴之虞;其中猫爪草为温性药物,辛温走散,有利于恢复膀胱局部的络脉通畅,有利于恢复盆腔神经传导;而八月札活血止痛,散结,利小便,多效合一,且性平,最适合神经原性膀胱使用,可谓不可替代之唯一;山海螺增强其通络之能效,且有补益之功,所谓一药补泻兼施;
3、佐助药物的使用,从肾和脾胃多方面考虑选用垂盆草清利湿热,发明人临床研究表明,加入该药可以治疗粘膜损伤所产生的炎症,尤其适合膀胱刺激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病例;选取白术燥湿且可以健脾益气、赤小豆利水厚气;知母清生阴去虚火;枳实原本用于脾胃病破气散痞,但是发明人临床经验表明,在本方中加入枳实,可以达到调节局部气机的作用,而且与知母配合,知母还有引经的效果,使枳实效果可以延至下焦;
4、药对配合有特色枳实通过知母引经至下焦;枳实配合白术缓解药物对脾胃的刺激;垂盆草与山海螺配合,则垂盆草除了清肝胆湿热外,可以引山海螺入膀胱经利水通淋;
5、反佐药物选取干姜温阳通脉,使寒药中有丝丝温阳之气;
6、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猫爪草6g,八月札8g,山海螺8g,垂盆草6g,白术6g,赤小豆8g,知母6g,积实8g,干姜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猫爪草10g,八月札15g,山海螺15g,垂盆草10g,白术IOg,赤小豆15g,知母IOg,积实15g,干姜6g。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猫爪草8g,八月札10g,山海螺10g,垂盆草8g,白术8g,赤小豆IOg,知母8g,积实IOg,干姜5g。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猫爪草、八月札、山海螺、垂盆草、白术、赤小豆、知母、干姜和枳实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分早晚服用。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神经原性膀胱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9年I月 2012年9月确诊为神经原性膀胱的患者48例,各病例均营养状况好,并排除泌尿系畸形。其中男20例,女28例,分为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 05)。1. 2 方法。1. 2.1研究方法对照组使用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案上加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中药药物治疗。1. 2. 2评价指标用药后28d进行症状评估,并检测膀胱内压。1. 2. 3安全性评价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常规检测。1.2.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O进行统计分析,P〈 O.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2.1两组间有效率比较用药28d后,对照组有效率为62. 50% (15/24);实验组有效率为83. 33% (20/2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Ρ〈0· 05)。2. 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报道。3.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本发明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猫爪草6 10份,八月札8 15份,山海螺8 15份,垂盆草6 10份,白术6 10份,赤小豆8 15份,知母6 10份,枳实8 15份,干姜3 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猫爪草8份,八月札10份,山海螺10份,垂盆草8份,白术8份,赤小豆10份,知母8份,枳实10份,干姜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以解决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猫爪草6~10份,八月札8~15份,山海螺8~15份,垂盆草6~10份,白术6~10份,赤小豆8~15份,知母6~10份,枳实8~15份,干姜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P25/02GK103007229SQ20121057801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陈淑香 申请人:陈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