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 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肉眼或胃镜观察胃癌有多种形态,如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癌(为慢性胃溃疡癌变)。显微镜放大观察癌细胞有多种类型(组织学分类),如腺癌(占约90%,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类癌。更细微的癌细胞内部的分子结构也有很多差异,因此,虽都称为胃癌,即使肉眼和显微镜下所见类型是相同的,但个性仍有很大差异,目前并不知晓究竟有多少个性独特的胃癌。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中国占42%,死亡约80万,中国占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7年,在我国前10位癌症中,(I)胃癌发病率为第二位,死亡率为第三位;(2)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男女之比均为2比I ;(3)农村的发病率是城市的1. 6倍、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1. 9倍;(4)死亡/发病比率(相当于患病后的病死风险)为第八位。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 80岁,但已逐年呈现年轻化趋势,胃癌中19 35岁患者的比例40年来已从1. 7%升至当前的3. 3%。一般都采用手术疗法、化学疗法、药物疗法等,但是上述方法效果都非常不明显,而且还伴有很多并发症,不易被患者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能够延缓病情发展速度、从而延长患者寿命的治疗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15-20份、鱼渥草8-15份、漏芦5-10份、香薷10-18份、厚朴8-16份、白扁 5-10份、香砂
10-20份、马齿苋8-18份、麦芽6-15份、绿萼梅10-18份、萍逢草6_15份、大青叶8_15份、吴茱萸5-15份、荜澄茄8-12份、高良姜6-10份、山奈5_10份;
所述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18-20份、鱼腥草10-15份、漏芦8-10份、香薷12-18份、厚朴8_14份、白扁丑8-10份、蚕砂15-20份、马齿苋10-18份、麦芽8-15份、绿萼梅15-18份、萍逢草8_15份、大青叶12-15份、吴茱萸5_10份、荜澄茄10-12份、高良姜8-10份、山奈6-10份;
所述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以下按重量份最优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20份、鱼腥草10份、漏芦8份、香薷12份、厚朴10份、白扁S· 6份、蚕砂12份、马齿觅15份、麦芽12份、绿萼梅15份、萍逢草8份、大青叶9份、吴茱萸8份、荜澄茄10份、高良姜8份、山奈6份;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称取,加水浸泡2小时;
(2)先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小时;
(3)过滤,取出药渣;
(4)将所剩药渣再加水煎煮2小时,取药液服用。各中药组分的功效 山豆根苦,寒,清火,解毒;
鱼腥草味辛,微温,清热解毒;
漏芦味苦咸,清热解毒,舒筋通脉;
香薷味辛甘,性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厚朴苦,辛,行气消积,燥湿除满;
白扁豆甘,微温,补脾和中;
蚕砂甘温,燥湿祛风,和胃化浊;
马齿苋性寒,味甘酸,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麦芽甘,平,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绿萼梅酸涩,平,舒肝,和胃;
萍逢草和胃化浊;
大青叶味苦,寒,清热解毒;
吴茱萸味辛,温,温中下气;
荜澄茄味辛,性温,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高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山奈辛,温,行气温中,消食止痛。本发明治疗胃癌的中药,能够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温中散寒,配伍合理,相得益彰,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抑制了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减毒增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
本实施例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15份、鱼腥草8份、漏芦5份、香薷10份、厚朴8份、白扁豆5份、蚕砂10份、马齿苋8份、麦芽6份、绿萼梅10份、萍逢草6份、大青叶8份、吴茱萸5份、荜澄茄8份、高良姜6份、山奈5份。实施例2
本实施例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20份、鱼腥草15份、漏芦10份、香薷18份、厚朴16份、白扁豆10份、蚕砂20份、马齿苋18份、麦芽15份、绿萼梅18份、萍逢草15份、大青叶15份、吴茱萸15份、荜澄茄12份、高良姜10份、山奈10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18份、鱼腥草12份、漏芦8份、香薷14份、厚朴14份、白扁S· 6份、蚕砂15份、马齿觅14份、麦芽10份、绿萼梅14份、萍逢草8份、大青叶12份、吴茱萸10份、荜澄茄10份、高良姜8份、山奈8份。实施例4
本实施例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以下按重量份最优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20份、鱼腥草10份、漏芦8份、香薷12份、厚朴10份、白扁豆6份、蚕砂12份、马齿觅15份、麦芽12份、绿萼梅15份、萍逢草8份、大青叶9份、吴茱萸8份、荜澄茄10份、高良姜8份、山奈6份;
上述治疗胃癌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称取,加水浸泡2小时;
(2)先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小时;
(3)过滤,取出药渣;
(4)将所剩药渣再加水煎煮2小时,取药液服用。试验例
试验患者共178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82例,都患有胃癌。疗效标准
显效经4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食量正常,体质恢复;
好转患者症状减轻,肠胃功能好转,体质基本恢复正常;
无效治疗后无任何效果;
以下为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15-20份、鱼渥草8_15份、漏芦5-10份、香薷10-18份、厚朴8-16份、白扁 5-10份、香砂10-20份、马齿苋8-18份、麦芽6-15份、绿萼梅10-18份、萍逢草6_15份、大青叶8_15份、吴茱萸5-15份、荜澄茄8-12份、高良姜6-10份、山奈5_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 根18-20份、鱼渥草10-15份、漏芦8-10份、香薷12-18份、厚朴8-14份、白扁 8-10份、蚕砂15-20份、马齿苋10-18份、麦芽8_15份、绿萼梅15-18份、萍逢草8_15份、大青叶12-15份、吴茱萸5-10份、荜澄茄10-12份、高良姜8_10份、山奈6_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重量份最优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20份、鱼腥草10份、漏芦8份、香薷12份、厚朴10份、白扁豆6份、蚕砂12份、马齿苋15份、麦芽12份、绿萼梅15份、萍逢草8份、大青叶9份、吴茱萸8份、荜澄茄10份、高良姜8份、山奈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中药原料按重量份称取,加水浸泡2小时; (2)先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小时; (3)过滤,取出药渣; (4)将所剩药渣再加水煎煮2小时,取药液服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山豆根15-20份、鱼腥草8-15份、漏芦5-10份、香薷10-18份、厚朴8-16份、白扁豆5-10份、蚕砂10-20份、马齿苋8-18份、麦芽6-15份、绿萼梅10-18份、萍逢草6-15份、大青叶8-15份、吴茱萸5-15份、荜澄茄8-12份、高良姜6-10份、山奈5-10份。本发明治疗胃癌的中药,能够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温中散寒,配伍合理,相得益彰,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抑制了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减毒增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3007158SQ20121058251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柳尧花, 王丽华 申请人:柳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