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病是继呼吸道感染成为第二大疾病。全世界的小儿因腹泻造成营养不良的占70%。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 1800万,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我国小儿腹泻的患病比例也很高。小儿腹泻所发生的状况不容忽视。小儿身体与机能的发育和顺利成长,成为影响我们综合国民与国力的基本因素。加强小儿腹泻的研究已经成为关怀下一代成长的主要战略任务。对小儿腹泻的研究与治疗,主要以中药研究为目的,严格筛选与小儿腹泻相适应 的中药,将它们按照数量、剂量、功能、比例、作用、性味、升降、沉浮、归经等理论,再用“量化”理论指导复方的研究与应用。中药的外用也有很久的历史,历代的医家对待小儿腹泻多倡导外用的治法。因为,小儿服药非常困难,而且也不容易坚持。况且目前现在输液对腹泻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并且可以产生药物性腹泻,使腹泻治愈的时间大大延长,加剧了小儿腹泻,很快出现脱水,造成水液代谢紊乱,营养丢失,有的小儿会造成视力下降。有的腹泻后还可以产生肺炎与心肌炎。损害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蛋白质大量丢失,水电解质紊舌L导致了身体免疫功能的降低。通过中药的外用治疗后,小儿的腹泻治愈的情况比较好,避免了很多生理机能的恶性变化,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小儿腹泻几乎是所有6岁以下的小儿都会发生肠道腹泻性疾病。它可以引起发烧和严重的并发症,以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小儿脾胃的消化与吸收,特别是营养物质大量流失,有的小儿严重脱水,阻碍了小儿身体的发育与成长,甚至由于长达几个月的腹泻没有治愈,其智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历史已经与几千年的历史。有着实际的临证效果,而且理论上也比较成熟,况且小儿乃纯阳之体,又是至阴至阳之躯,脾胃尚未发育完善,不耐寒热,极易遭受生冷的侵袭,导致脾胃虚衰,不能运化,形成了常见的腹泻病。神闕穴是人体上唯一能够看得见摸的着的穴位,它是人体经络之气能够与内外相通,内外相连。它是先天之精汇聚之所,通十二经脉,有着强大的丹田气的作用。因为神闕穴作用广泛。现代中医对该穴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领域的成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贴敷于神闕穴治疗小儿腹泻,其可以调整肠道内环境,促进肠道吸收,促进脾胃运化,产生脾升胃降,解决了小儿腹泻的难题,且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稳定性、持久性。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其特征是,由如下重量敷的中药原料制成自]E 7 9份,木香4 6份,丁香8 10份,白豆蘧8 10份,肉桂8 10份。优选的,所述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白芷9份,木香6份,丁香10份,白豆蘧10份,肉桂10份。本发明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制作成各种形式的中药包、中药芯,使用时贴敷于患者神闕穴即可。本发明中采用中药原料的拉丁名称如下白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木香 Radix Aucklandiae, 丁香 FlosCaryophylli,白豆蘧 Fructus Amomi Rotundus,肉桂 Cortex Cinnamomi0本发明中采用的中药组分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如下白芷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与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木香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丁香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功能与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白豆蘧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肉桂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以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具体病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临床疗效观察试验1、一般资料从1986. 6. 1-2011. 6 共收治 1114 例。1.1性别比例:男436例女:678例1. 2年龄比例一个月内:201例,3个月:232例,6个月364例,I岁116例,2岁105例,3岁96例。1. 3患病时间7天:329例,15天:436例,20天以上:349例。2、治疗方法选取白 Ε 7 9g,木香4 6g, 丁香8 IOg,白豆蘧8 IOg,肉桂8 10,按照现有技术将药物进行破壁研磨,制成中药包贴敷于患者神闕穴。3、治愈时间2天:359例5天:421例7天:334例。平均治愈天数4. 6天4、疗效标准有效263,显效359,特效492,无效0,治愈的平均天数14。总有效率99. 9%。二、案例并举1.病例 I
司某,男,10个月,2011年10月5日,来诊。腹湾11天。患儿腹 写已经11天,家长给予思密达、蒙脱石散治疗,效果不明显,一天腹泻的最多次数多在7次,在来诊前的4天,小儿急剧消瘦,因为小儿腹泻的时候大便多少水与未消化的奶瓣,经常伴有绿色粪便,夜间不断地啼哭,不思饮奶,双目紧闭,未发热,但怕冷,舌质淡,苔白,纹浅红。辩证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治则温中散寒固肠止泻方药本发明的中药包,二贴,先贴一贴,5天后再贴第二贴。二诊家长特地前来告知,孩子的腹泻在第一贴就已经完全治愈,再贴第二贴竟然胃口大开。瞩其勿要吃的过饱,少欠一点,注意不要吃水果和凉的东西,以免再次伤胃。孩子的饮食较之前好。疗效满意。分析小儿腹泻除了秋季气候凉爽导致肠胃虚弱而出现腹泻外,关键是家长喂养不当,或者过饱,脾胃受伤,不能运化,食谷不化出现腹泻。一般的小儿身体在发育过程中,脾胃的功能还不是健全,消化与吸收的功能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消化能力,家长在喂养孩子的时候一般都会多给孩子吃点,正好适得其反,结果造成了腹泻。小儿的饮食是完全在家长的护理下生长的,由于家长缺乏对小儿的正确的喂养方法,都会造成腹泻。本小药包直接贴在肚脐上,不能服药,也不用输液,由于是外用,药物不直接进入体内,而是药物的性能在发挥作用,所以不但对孩子没有副作用的影响,而且还对孩子的脾胃功能的恢复有着十分好的效果,纠正在腹泻期间小儿脾胃的被损伤。如果没有这种后续的措施,就是腹泻被治愈,也因为孩子的脾胃没有得到恢复,小儿的饮食量大减,结果小儿吃的营养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孩子就肯定不会胖,一直到了 14岁左右,身体的发育就会比正常的孩子矮小和智力迟缓。2、病例 2王某,男,3岁,2000年10月18日来诊。腹泻3个月。患儿在近3个月,或者还要长一点的时间,一直在腹泻,其家长诉说孩子在满月后,就出现腹泻,当时没有那么多,但也经过多方治疗,始终无效。有一段时间孩子的腹泻减轻,但稍不注意,腹泻又出现,反复多次,曾经在门诊与住院治疗皆不能控制,稍好出院,复又腹泻,直至来诊的时候,小儿腹泻一天达到5次之多。身体消瘦严重,双目凹陷,两眼无神,面色光白,唇色青淡,不思饮食,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烦躁不安,或者嗜睡难醒,夜间经常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沉。辩证脾胃虚寒,中气下陷治则补中益气健脾助运
方药本发明中药包2个,贴于肚脐。一贴5天。二诊该患儿由于腹泻时间比较长,脾胃的运化功能非常差,几乎不能消化完整的食物,的确存在完谷不化的现象。故一贴见效,二贴止住。小儿腹泻还不能说明已经治愈,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再给予腹泻小药包二贴。三诊小儿家长此次前来诉说,孩子已经完全好了,大便一天一次,饮食也有所增力口,精神也较前好。由于腹泻治愈后,该小药包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开胃,病人腹泻痊愈后,一般脾胃不好,小儿饮食减少,个子在长,但四肢消瘦,脘腹独大,一看就知道类似小儿
“疳症”。
3、病例 3周某,女,I岁3个月。2001年5月22日,来诊。腹泻8天。患儿因家长过于喂养食物,超过了脾胃消化的功能,直接引起腹泻,由于小儿体质虚弱,立刻出现发热,体温在38. 9°C,在市级医院输液5天不见效果,出院后径直来我处,当即给予推拿,先行降温。孩子没有精神,不思饮食,嗜睡,双目紧闭,烦躁不安,大便一天6次左右,泄出水样便,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并有酸腐味。辩证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治则温中健脾补中益气方药本发明中药包二个,一次贴一个,一个5天。二诊由于体温比较高,先行推拿退热,紧接着就将腹泻小药包贴于肚脐,一贴在第二天就见效,5天腹泻治愈,孩子一如往常。再贴第二贴,是为了巩固效果,对脾胃的虚弱性进行治疗,防止因腹泻刚刚治愈,复又再现。三诊家长告知,孩子痊愈。分析患儿腹泻兼发热,这是腹泻为主而引起的,因为小儿严重腹泻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该患儿身体素质比较差,脾胃虚弱,不耐过多的食物,是在小儿腹泻当中比较常见,而且还给予各种不容易消化的水果,都会对脾胃造成损伤。三、小结小儿腹泻病是依据中医的脾胃理论的功能失调,以及肾阳虚弱,或饮食生冷、或过度饮食造成脾胃功能紊乱所产生的腹泻。主要是脾肾阳虚证候。本发明充分发挥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寒热、温凉、等理论进行组方。通过中药的性味、气达到治疗目的。穴位直接吸收药性,不吸收药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3 配伍组成(单位g)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其特征是,由如下重量敷的中药原料制成白芷7 9份,木香4 6份,丁香8 10份,白豆蘧8 10份,肉桂8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其特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白芷9份,木香6份,丁香10份,白豆蘧10份,肉桂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包,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特征是,由如下重量敷的中药原料制成白芷7~9份,木香4~6份,丁香8~10份,白豆蔻8~10份,肉桂8~10份。本发明按照现有技术制作为中药包,贴敷于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其可以调整肠道内环境,促进肠道吸收,促进脾胃运化,产生脾升胃降,解决了小儿腹泻的难题,且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稳定性、持久性。
文档编号A61M37/00GK103007175SQ2012105962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郭方明 申请人:郭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