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14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手术后用于缝补的镊子。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内手术后的缝合过程中,一般都用于镊子持皮,由于镊子的镊头为咬合齿状,在碰到组织较脆弱、薄弱和张力较大的情况下,需要镊子拉扯皮肤,以便于缝合,这样容易将脆弱的皮肤组织拉扯坏,导致组织损伤,而且由于下针定位也不易把握,容易造成下针位置不确切,给医生也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镊子的功能单一,在缝合完毕后,通常使用其他工具拔针,比较麻烦,或者直接用镊头拔针,但由于针为圆柱形的光滑体,不易夹持住,容易造成滑针现象,给医生带来困难,延长了治疗时间,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痛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便于定位,不易损伤组织,既能持皮,又能拔针的能提高手术缝合效率的手术后缝补镊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包括镊柄,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镊臂和设置在所述镊臂下端部的镊头,所述镊柄上设有穿针孔,所述的穿针孔数量为4个,其中镊柄中心的穿针孔尺寸为2mm,另三个穿针孔的尺寸为1mm,所述两个镊臂的相向内侧设有楔形凸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楔形凸台的相对的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镊臂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镊头与镊臂之间所述镊臂的同侧各设有相对的进针导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镊柄和穿针孔可以解决在脆弱皮肤组织进行缝合时的定位,从而防止了用镊头拉扯皮肤组织而导致的损伤,所述两个镊臂的相向内侧设有楔形凸台,可以在缝合完毕通过凸台进行拔针,节约了时间,提供了手术缝合的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镊柄,2-镊臂,3-镊头,4-穿针孔,5-楔形凸台,6-防滑纹,7_进针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不,一种手术后缝补慑子,包括慑柄I,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慑臂2和设置在所述镊臂2下端部的镊头3,镊柄I可以与两个镊臂2焊接在一起,所述镊柄I上设有穿针孔4,穿针孔4为4个,其中镊柄I中心的穿针孔4尺寸为2mm,另三个穿针孔4的尺寸为1mm,所述两个镊臂2的相向内侧设有楔形凸台5,在手术缝合时,尤其是碰到较脆弱或张力较大的组织缝合时,可以利用镊柄I推压住这些组织,然后通过与镊柄I上的穿针孔4结合定位,使缝合针容易穿过穿针孔4,通过缝合线以进行缝合。所述镊臂2外表面设有防滑纹6,防止手出汗时打滑,导致缝合过程中给病人造成痛苦,所述镊头3与镊臂2之间所述镊臂2的同侧各设有相对的进针导槽7,在做普通的组织缝合时,特别是在组织边沿缝合时,更加容易掌握进针位置,缝合完毕后,要进行拔针时,可利用镊臂2上相向内侧设有的楔形凸台5进行拔针,在拔针时,两个镊头3相对咬合在一起时,两个楔形凸台5也相向贴合在一起,而且所述楔形凸台5的相对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以增加摩擦力,避免了缝合针滑脱,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比较简单,使用也比较方便,能集缝合和拔针一起,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减少脆弱组织的损伤。·
权利要求1.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包括镊柄(1),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镊臂(2)和设置在所述镊臂(2)下端部的镊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镊柄(I)上设有穿针孔(4),所述的穿针孔(4)数量为4个,其中镊柄(I)中心的穿针孔(4)尺寸为2mm,另三个穿针孔(4)的尺寸为Imm,所述两个镊臂(2)的相向内侧设有楔形凸台(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凸台(5)的相对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镊臂(2)外表面设有防滑纹(6)。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镊头(3)与镊臂(2)之间所述镊臂(2)的同侧各设有相对的进针导槽(J)。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后缝补镊子,包括镊柄,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镊臂和设置在所述镊臂下端部的镊头,所述镊柄上设有穿针孔,所述的穿针孔数量为4个,其中镊柄中心的穿针孔尺寸为2mm,另三个穿针孔的尺寸为1mm,所述两个镊臂的相向内侧设有楔形凸台。该镊子使用简单、方便,能集缝合和拔针一起,能准确定位,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减少脆弱组织的损伤。
文档编号A61B17/062GK202409015SQ2012200304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杨瑞芳 申请人:杨瑞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