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25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引导置入蕈状膀胱造瘘管的置入器。
技术背景 临床上很多患者因下尿路梗阻等病因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术后需要长期留置并定期更换蕈状膀胱造瘘管,但是目前尚无统一、适用的置入器,很多临床医师只得借助血管钳等器械将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拉直后,勉强顶入膀胱造瘘窦道内,不仅易引起窦道软组织损伤而致窦道断裂、穿孔、假道形成、大量出血等并发症,而且患者往往疼痛剧烈,最终导致置管失败。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该置入器可使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拉伸变直,从而可以较为容易的沿膀胱造瘘窦道置入蕈状造瘘管,而且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分头端、杆体和尾端三部分,杆体的一端膨大呈圆锥体为置入器的头端,杆体的另一端呈“T”形为置入器的尾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入器,通体由相同材质金属制成,置入器尾端呈“T”形作为手柄,用以把持置入器;置入器杆体为圆柱体,质地稍硬可略弯曲,在涂抹灭菌润滑剂后可以顺畅的插入蕈状膀胱造瘘管管腔内,并可以随膀胱造瘘窦道的形状而弯曲变形;置入器头端膨大呈圆锥体,握住置入器“T”形手柄并用力将置入器头端顶入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内,可以使其拉伸变直,从而较为简便的沿膀胱造瘘窦道置入蕈状造瘘管,置入至膀胱腔内后用手指固定住造瘘管并将置入器拔出即可,不仅显著减少对膀胱造瘘窦道软组织的损伤,而且患者疼痛亦显著减轻,大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置入器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反复使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中I、头端,2、杆体,3、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通体由相同材质金属制成本实新型置入器,总长度47cm,置入器尾端3呈“T”形手柄,用以把持置入器;置入器杆体2为圆柱体,质地稍硬可略弯曲,横断面直径4_,在涂抹灭菌润滑剂后可以顺畅的插入蕈状膀胱造瘘管管腔内,并可以随膀胱造瘘窦道的形状而弯曲变形;置入器头端I膨大呈圆锥体,纵长2cm,横断面直径最长处5mm,最短处3mm,握住置入器尾端3 “T”形手柄并用力将置入器头端I顶入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内,可以使其拉伸变直,从而较为简便的沿膀胱造瘘窦道置入蕈状造瘘管,置入至膀胱腔内后用手指固定住造瘘管并将置入器拔出即可,不仅显著减少对膀胱造瘘窦道软组织的损伤,而且患者疼痛亦显著减轻,大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置入器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反复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其特征是该置入器分头端(I)、杆体(2)和尾端(3)三部分,杆体(2)的一端膨大呈圆锥体为置入器的头端(1),杆体(2)的另一端呈“T”形为置入器的尾端(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该置入器分头端、杆体和尾端三部分,杆体的一端膨大呈圆锥体为置入器的头端,杆体的另一端呈“T”形为置入器的尾端作为手柄,用以把持置入器;置入器杆体为圆柱体,质地稍硬可略弯曲,在涂抹灭菌润滑剂后可以顺畅的插入蕈状膀胱造瘘管管腔内,并可以随膀胱造瘘窦道的形状而弯曲变形,置入至膀胱腔内后用手指固定住造瘘管并将置入器拔出即可,不仅显著减少对膀胱造瘘窦道软组织的损伤,而且患者疼痛亦显著减轻,大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置入器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反复使用。
文档编号A61F2/04GK202409292SQ20122003216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刘勇, 孙立江, 荆友科, 荆涛 申请人:荆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