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25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栓剂药物的给药方式是先将栓剂从包装中取出,然后用带指套的手指头将栓剂送入肛门,采用这种方法给药,将栓剂从包装中取出时,需用手接触药物,不符合卫生要求,再者塞入药物深度不易掌握,不能将栓剂准确送达给药腔道的最佳吸收部位,药物疗效下降,甚至无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卫生,将栓剂包装和给药器合二为一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本实用新型的任务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其技术特点是给药管I体内前部填放有栓剂3,给药管I体内后部装有相配合的推杆2,给药管I外壁中部设有给药护板4,给药管I的前端至给药护板4之间的外壁上套有套膜8,给药管I尾端设有手持控制板5,推杆2伸出给药管I处开有定位孔6,定位孔6与定位销7配合连接。给药管I前端为圆弧形。套膜8与给药管I外壁固定连接,套膜8为润滑薄膜材质或涂覆润滑物的薄膜,套膜8即可起到栓剂3包装作用,又可使给药器进入肛门时顺滑,不会伤及肛门皮肤及直肠粘膜;套膜8前端设有十字型易撕裂线,实现给药器进入肛门后,推进推杆2,栓剂3可轻松顶开撕裂套膜8,进入直肠最佳吸收部位。定位孔6为通孔或半通孔,定位孔6与定位销7插接或螺旋连接。由于套膜8前端设有十字型易撕裂线,推进推杆2,栓剂3可轻松顶开撕裂套膜8,这样给药器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如有外力不慎碰撞推杆2,就会造成包装破损,影响产品质量,推杆2伸出给药管I处设有定位孔6、定位销7,可实现推杆2的固定定位,不去除定位销7,推杆2就不可能推动。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卫生,使用时不需用手接触药物,送药位置准确,塞入顺利,给药时无不适感,不会损伤肠道粘膜,对肛门皮肤起保护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图I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图2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的左视图。图中I-给药管,2-推杆,3-栓剂,4-给药护板,5-手持控制板,6-定位孔,7-定位销,8-套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的细节及工作过程。[0012]如图I、图2所示,给药器主体采用医用无毒塑料或其它适于医用的硬质材料。给药管I前端为圆弧形,给药管I体内前部填放有栓剂3,给药管I体内后部装有相配合的推杆2,给药管I外壁中部设有给药护板4,给药护板4起到给药器进入肠道深度的控制作用和肛门皮肤保护作用,使栓剂3到达肠道的最佳给药部位,给药管I的前端至给药护板4之间的外壁上套有套膜8,套膜8与给药管I外壁固定连接,套膜8为润滑薄膜材质或涂覆润滑物的薄膜,套膜8前端设有十字型易撕裂线,给药管I 尾端设有手持控制板5,方便使用时中指和食指夹持给药管1,推杆2伸出给药管I处开有定位孔6,定位孔6为通孔或半通孔,定位孔6与定位销7配合连接,定位孔6与定位销7插接或螺旋连接,可实现推杆2的固定定位。使用时,将给药管I前端插入患者的肛门内至给药护板4,去除定位销7,然后推进推杆2,栓剂3顶开撕裂套膜8,进入肛门内最佳吸收部位。随后抽出给药管1,即完成给药的全过程。
权利要求1.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其特征在于给药管(I)体内前部填放有栓剂(3),给药管(I)体内后部装有相配合的推杆(2),给药管⑴外壁中部设有给药护板(4),给药管⑴的前端至给药护板(4)之间的外壁上套有套膜(8),给药管(I)尾端设有手持控制板(5),推杆(2)伸出给药管(I)处开有定位孔(6),定位孔(6)与定位销(7)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其特征在于给药管(I)前端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套膜(8)与给药管(I)外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套膜(8)前端设有十字型易撕裂线。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定位孔(6)为通孔或半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定位孔(6)与定位销(7)插接或螺旋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次性栓剂包装给药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结构特点是给药管(1)体内前部填放有栓剂(3),给药管(1)体内后部装有相配合的推杆(2),给药管(1)外壁中部设有给药护板(4),给药管(1)的前端至给药护板(4)之间的外壁上套有套膜(8),给药管(1)尾端设有手持控制板(5),推杆(2)伸出给药管(1)处开有定位孔(6),定位孔(6)与定位销(7)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卫生,使用时不需用手接触药物,送药位置准确,塞入顺利,给药时无不适感,不会损伤肠道粘膜,对肛门皮肤起保护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文档编号A61J1/00GK202409826SQ2012200320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刘媛媛, 刘爱玲, 李勇 申请人:李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