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13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转变,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脑出血是脑外科常见疾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特别是巨大脑肿瘤和大量脑出血。目前脑外科治疗的手段主要是经颅穿刺治疗颅内出血,所使用的关键器材之一的导流颅内血肿外引流的引流管局限于单管,或固定双腔引流管。单管虽能解决颅内血肿引流,但不便于颅内注药及冲洗或抽吸,完成上述操作需要反复拔除引流管与引流瓶(或袋)之间的接口,传统的方法是打开引流管与引流袋的接头处,消毒后注入尿激酶,并用血管钳夹闭,该法步骤繁琐需双人操作,还易致颅内感染,操作十分不便。固定双腔引流管避免了上述不便,能够在不需要拔开接口的情况下直接向血肿内注药,但是固定双腔管是由单腔改为双腔,造成引流腔狭窄,容易被凝血块及破损的脑组 织堵塞,使引流不畅,临床需要反复更换引流管,同样容易招致颅内感染及脑组织损伤,使医疗成本有所增加,为临床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肝素帽、穿刺导丝以及引流袋,引流管内部设置穿刺导丝,在引流管的尾端位置呈Y型并接出一个引流阀门管路,盲端接肝素帽,构成单腔双管路,引流管的尾端的另一个管路接引流袋,引流管的头部2cm管壁上设有引流侧孔。其中,该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弓I流装置的弓I流管由硅橡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尾端位置呈Y型,另接出一个引流阀门,盲端接肝素帽,构成单腔双管路,这样既保证了引流管足够的内径,便于引流出血凝块(三通的内径小,不便于血块的引出),而且盲端的肝素帽可以反复多次注入尿激酶,减少了逆流,减轻了颅内感染的机会。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该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3、肝素帽I、穿刺导丝2以及引流袋5,引流管3内部设置穿刺导丝2,在引流管3的尾端位置呈Y型并接出一个引流阀门管路,盲端接肝素帽1,构成单腔双管路,引流管3的尾端的另一个管路接引流袋5,引流管3的头部2cm管壁上设有引流侧孔4。其中,该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的引流管3由硅橡胶材料制成。该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在单腔引流管末端设置盲端管路,使该管用于颅内血肿的引流,此引流管结构极其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方便操作,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 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1.一种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特征在于其包括引流管(3)、肝素帽(I)、穿刺导丝⑵以及引流袋(5),引流管(3)内部设置穿刺导丝(2),在引流管(3)的尾端位置呈Y型并接出ー个引流阀门管路,盲端接肝素帽(I),构成单腔双管路,引流管(3)的尾端的另一个管路接引流袋(5),引流管(3)的头部2cm管壁上设有引流侧孔(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3)由娃橡胶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肝素帽、穿刺导丝以及引流袋,引流管内部设置穿刺导丝,在引流管的尾端位置呈Y型并接出一个引流阀门管路,盲端接肝素帽,构成单腔双管路,引流管的尾端的另一个管路接引流袋,引流管的头部2cm管壁上设有引流侧孔。该单腔双头脑内血肿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尾端位置呈Y型,构成单腔双管路,这样既保证了引流管足够的内径,便于引流出血凝块,而且盲端的肝素帽可以反复多次注入尿激酶,减少了逆流,减轻了颅内感染的机会。此引流管结构极其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方便操作,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505834SQ20122010246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军, 刘国远, 岑华, 曹磊, 赵克俊 申请人:刘军, 刘国远, 岑华, 曹磊, 赵克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