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13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骨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多发病,尤其是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使骨折的发生变得愈加复杂。骨折的治疗概括有两个方面,即外固定和内固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骨折内固定作为一种有效的骨折治疗方法,有着外固定和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微创手术、骨骼生物学内固定等新技术的出现,传统的内固定理念和技术受到冲击,骨折外固定技术和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骨外固定支架倍受人们的关注。 骨外固定是指在骨折近心与远心端经皮穿放钢针或钢钉,再用连杆及钢针或钢钉固定夹将裸露在皮外的针端彼此连接起来,从而固定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法。固定骨折的这种特殊装置成为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其基本机制是利用力的平衡条件,由钢针发生变形而产生作用力,作用于骨折断面上,稳定骨折,是骨折端可以产生纵向压力,避免了坚强内固定产生的应力遮挡作用,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其最大优点在于既能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的固定,又不进一步破坏局部血液循环,从力学和生物学两方面而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力条件,特别是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有效地解决了伤口处理与骨折固定之间的矛盾。骨外固定器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类型,例如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单纯固定的外固定器和兼备修复与固定的外固定器;按照构型分类,可以分为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半环式、全环式和三角式;按照力学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单平面半针固定型、单平面全针固定型和多半面固定型。虽然骨外固定器的种类很多,但目前所使用的骨外固定器仍旧不理想,主要是常用的大多数骨外固定器存在以下问题坚固性不够,通常在患者起床活动时,容易移位,不能发挥早期负重刺激骨痂生长的作用;多为双侧式,钉要穿出对侧皮外才能稳固,太多的穿钉通过内侧,易伤及大血管及神经;使用过程中,钉口感染等并发症较多,这种深部感染可能引起钉松动而使治疗失败;操作难度大,对穿钉要求较高,从而不能被广泛的应用;通常是利用上下两个夹块固定穿心钉,这样长时间后钉容易松动,滑脱,影响固定与治疗的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能较好控制骨折端,不易发生旋转和侧方移位,装卸方便,操作容易,对骨圆针的钻入要求不高,对骨及周围组织的供血干扰较少,骨折处不存留异物,能兼顾骨折固定和伤口护理两者的需要的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本实用新型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包括压力调节杆1,横杆I 4,横杆II 5,固定夹6,万向调节球头7,延长固定装置9,骨圆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调节杆I的两端分别设有带锁紧螺母2的螺杆3,通过两端的螺杆3和锁紧螺母2将横杆I 4和横杆II 5水平连接成一体;横杆I 4和横杆II 5均为空心圆柱体,其上分别设置安装有固定夹6;万向调节球头7通过一侧设置的螺杆3和锁紧螺母2分别连接在横杆I 4和横杆II 5的外端,中部贯穿设置骨钉8;延长固定装置9对应设置在固定夹6上方的横杆I 4和横杆II 5的外侧,通过骨圆针10和固定夹6分别与横杆I 4和横杆II 5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延长固定装置9为一端设置有一滑槽11的横板,设置滑槽11的一端安装有与滑槽11相配合的滑动块12,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夹6。更进一步,所述的滑动块12上与滑槽11对应的部位对称设有两个内六角螺钉13。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夹6包括外套筒14和设置在外套筒14中心部位的螺钉15,夕卜套筒14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穿针孔。进一步,所述的压力调节杆I两端的螺杆3为轴承式正反螺纹杆。进一步,所述的万向调节球头7中部贯穿设置的骨钉8为带有锥度的螺纹钉。本实用新型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通过在横杆I 4和横杆II 5之间设置压力调节杆1,能有效撑开骨折端,协助完成闭合性骨折复位,同时还有加压作用,在固定完成后可以对骨折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压;同时压力调节杆I两端的螺杆3采用轴承式正反螺纹杆,具有双向加力作用,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调节。2)通过在横杆I 4和横杆II 5的外侧设置延长固定装置9,可以起到桥接的作用,使横杆I 4和横杆II 5通过它而得以固定,从而配合横杆I 4、压力调节杆I、横杆II 5连接成的整个外固定架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有效控制了骨折端的侧方移位,且防止旋转;同时又能根据需要进行伸缩调节,使操作时调节更方便。3)通过设置中部贯穿设有骨钉8的万向调节球头7,可以使骨钉8在任何角度钻入骨质,不需要任何瞄准器,操作容易,降低了穿针的要求;同时骨钉8采用带有锥度的螺纹钉,可以防止滑动,减少炎症,保证骨折肢体负重,同时可以避免大血管与神经的损伤。4)通过采用由外套筒14和螺钉15组成的固定夹6,在使用时只需要拧紧螺母使骨圆针10上端和外套筒14夹紧,便可牢固的固定住穿在其中的骨圆针10,不会松动和滑脱,使患者早期起床活动更方便,同时还可发挥负重刺激骨痂生长的作用。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压力调节杆I、锁紧螺母2、螺杆3、横杆I 4、横杆II 5、固定夹6、万向调节球头7、骨钉8、延长固定装置9,骨圆针10、滑槽11、滑动块12、内六角螺钉13、外套筒14、螺钉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I本实用新型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如图所示,其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螺杆3的压力调节杆1,通过压力调节杆I两端的螺杆3水平连接成一体的横杆横杆I 4和横杆II 5,分别安装在横杆I 4和横杆II 5上的固定夹6,连接在横杆I 4和横杆II 5外端的万向调节头7,对应设置在固定夹6上方的横杆I 4和横杆II 5的外侧的延长固定装置9;所述的压力调节杆I两端的螺杆3上带有锁紧螺母2 ;所述的横杆I 4和横杆II 5均为空心圆柱体;所述的万向调节球头7 —侧设置有螺杆3和锁紧螺母2,中部贯穿设置骨钉8 ;所述的延长固定装置9通过骨圆针10和固定夹6分别与横杆I 4和横杆II 5连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进行骨外固定时,先将横杆I 4和横杆II 5通过压力调节杆I两端的螺杆3和锁紧螺母2将其水平连接成一体,同时将万向调节头7通过螺杆3和锁紧螺母2连接在横杆I 4和横杆II 5外端,组成一个基架备用;之后用钻模使骨折端固定,用合适大小的克氏针在骨折近、远断端正常骨质上打孔并穿透对侧皮质,孔距骨折端两厘米左右;用扳手先将一个骨钉8旋入孔内,再旋入另一枚骨钉8 ;将之间连接好的基架套入万向调节球头7后锁紧,之后用电钻分别夹持三枚骨圆针10,使其穿过横杆I 4和横杆II 5上的固定夹6,钻入上、下骨折端的其他部位,同时将延长固定装置9穿过骨圆针10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双侧单侧骨外固定器的固定;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压力调节杆I和延长固定装置9进行骨外固定器的加压和延长缩短的调节,同时对于股骨骨折和肱骨骨折由肢体的外侧向内侧进针,胫腓骨骨折则由小腿的内侧进针。实例2·[0023]本实用新型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如图所示,其延长固定装置9包括横板,固定夹6和滑动块12,所述的横板一端设置有一滑槽11 ;所述的滑动块12安装在设有滑槽11 一端的横板上;所述的固定夹6安装在横板上与滑动块12对应的一端;由于采用了延长固定装置9,一方面可以通过其上的滑槽11和滑动块12进行骨外固定器长短的调节,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桥接的作用,使横杆I 4和横杆II 5通过它而得以固定,从而配合横杆I 4、压力调节杆I、横杆II 5连接成的整个外固定架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有效控制了骨折端的侧方移位。其滑动块12上与滑槽11对应的部位对称设有两个内六角螺钉13,可以更方便的调节延长固定装置9的长短。其固定夹6包括外套筒14和螺钉15,所述的外套筒14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穿针孔;所述的螺钉15设置在外套筒14中心部位。固定夹6上的穿针孔是用来穿过骨圆针10的,由于采用这一结构的固定夹6,可牢固的固定住穿在其中的骨圆针10,不会松动和滑脱,使患者早期起床活动更方便。其压力调节杆I两端的螺杆3为轴承式正反螺纹杆,具有双向加力作用,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容易的进行调节,同时也有利于整体的固定,且不易滑动。其万向调节球头7中部贯穿设置的骨钉8为带有锥度的螺纹钉,可以防止滑动,减少炎症,保证骨折肢体负重,同时可以避免大血管与神经的损伤。其余结构和使用方式如同实例I中所述。
权利要求1.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包括压カ调节杆(1),横杆I(4),横杆II (5),固定夹(6),万向调节球头(7),延长固定装置(9),骨圆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调节杆(I)的两端分别设有带锁紧螺母(2)的螺杆(3),通过两端的螺杆(3)和锁紧螺母(2)将横杆I (4)和横杆II (5)水平连接成一体;所述的横杆I (4)和横杆II (5)均为空心圆柱体,其上分别设置安装有固定夹(6);所述的万向调节球头(7)通过ー侧设置的螺杆(3)和锁紧螺母(2)分别连接在横杆I (4)和横杆II (5)的外端,中部贯穿设置骨钉(8);所述的延长固定装置(9)对应设置在固定夹(6)上方的横杆1(4)和横杆II (5)的外侧,通过骨圆针(10)和固定夹(6)分别与横杆I (4)和横杆II (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长固定装置(9)为一端设置有ー滑槽(11)的横板,设置滑槽(11)的一端安装有与滑槽(11)相配合的滑动块(12),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夹(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块(12)上与滑槽(11)对应的部位对称设有两个内六角螺钉(13 )。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夹(6)包括外套筒(14)和设置在外套筒(14)中心部位的螺钉(15),外套筒(14)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穿针孔。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调节杆(I)两端的螺杆(3)为轴承式正反螺纹杆。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万向调节球头(7)中部贯穿设置的骨钉(8)为带有锥度的螺纹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能较好控制骨折端,不易发生旋转和移位,骨折处不存异物的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本实用新型包括压力调节杆(1),其两端分别设有带锁紧螺母(2)的螺杆(3),通过螺杆(3)和锁紧螺母(2)将横杆Ⅰ(4)和横杆Ⅱ(5)水平连接成一体;横杆Ⅰ(4)和横杆Ⅱ(5)为空心圆柱体,其上安装固定夹(6);万向调节球头(7)通过一侧设置的螺杆(3)和锁紧螺母(2)分别连接在横杆Ⅰ(4)和横杆Ⅱ(5)的外端,中部贯穿设置骨钉(8);延长固定装置(9)对应设在固定夹(6)上方的横杆Ⅰ(4)和横杆Ⅱ(5)外侧,通过骨圆针(10)和固定夹(6)分别与横杆Ⅰ(4)和横杆Ⅱ(5)连接。
文档编号A61B17/64GK202526285SQ20122015954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毛建勋 申请人:毛建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