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和头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13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和头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疾病治疗设备的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脊柱牵弓I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和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牵弓I或颈椎减压治疗是保守治疗颈椎病的最优选择方案。颈椎牵弓I或减压的难点在于寻找合适的受力支撑点。所谓的“合适”的条件只要是指能够固定头部,在受到牵引力时,牵引力可以无损的传递至人体。目前设计的各种支撑,主受力点在病人的颞颌区,易引起强烈痛感,并有可能导致医源性颞颌损伤。而且,痛感一产生即带动肌肉紧张,影响治疗效果,或有的患者无法坚持治疗。此外,该有部分设计是设有带子、支架之类的托住下巴,实际效果可以想像为掐住脖子往上拉。该种方法也容易使患者产生强烈痛感,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颈椎牵引或颈椎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将拉力分散至头枕窝区、颈托区和颞颌区,减轻颞颌区受力负担。并有额部固定带固定头部,防止治疗过程中头部偏移。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所述枕托包括用于承托患者后脑部的头枕窝区;用于承托患者颈部的颈托区;以及用于贴合患者的颞颌部的一对颞颌区;其中所述一对颞颌区设置在所述颈托区的左右两侧,所述颞颌区及所述颈托区组合的形状类似于马鞍状的枕头;所述头枕窝区设置在所述颈托区和所述颞颌区的顶部,所述头枕窝区的形状为与患者后脑部形状配合的内陷的弧面。可选地,所述头枕窝区在靠近患者太阳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内陷的凹陷部。可选地,所述颈托区的颈椎对应位置开设有颈托区开槽。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枕托;固定底座,所述枕托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在所述固定底座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固定件;额部固定带,所述额部固定带的两端在使用时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件上。可选地,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下巴固定带,下巴固定带的两端在使用时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件上。可选地,所述下巴固定带具有松紧调节装置。可选地,所述枕托的背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对应的卡接销,所述枕托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接销连接在一起。可选地,所述额部固定带具有松紧调节装置。可选地,所述固定底座为框架结构或平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患者的头部后面接触头枕窝区,颈部枕在颈托区,左右对称的两个颞颌区卡在患者的颞颌部位。颈托区的主要功能是承托颈部,放松颈部。头枕窝区的形状为内陷的弧面,与患者后脑的形状配合,让整个头部的重力可以压在这个区域。贴合人后脑形状也是为了使得患者头部可均匀受力。而在实施牵引时,这个区域的形状设计就可以让后脑勺区域承担大部分抵抗牵引力的力,使患者颞额部少受力,减少不适感与医源损伤。颞颌区可以靠在患者的颞颌部,承担部分的拉力,并且也可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头部偏移。将颞颌区的高度降低,或者使颞颌区变宽,能够给脖子更多的空间,使得脖子接触颞颌区的时候减少脖子所承受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中,配合使用额部固定带和/或下巴固定带来固定患者头部,能够更好地防止治疗过程中头部偏移,且能够使得患者头部与枕托贴合紧密,由此使枕托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分担部分拉力,不至于使拉力过于集中,导致患者使用不适。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和装置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的并入本文的附图
以及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中呈现或予以阐明,附图和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枕托的立体图。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患者头部枕在枕托中的示意图。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枕托的背面示意图。图4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枕托;2、固定底座;3、额部固定带;4、固定件;11、头枕窝区;12、颈托区;13、颞颌区;14、颈托区开槽;15、卡槽;16、凹陷部;21、卡接销;31、按扣;41、下巴固定带。应理解,附图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其呈现的是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某种程度上的简化表示。这里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部分地由具体指定的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在附图中,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等价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其示例显示在附图和下文描述中。尽管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该理解,本说明书并未意欲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不仅意欲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也覆盖包含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内的各种替代物、修改、等价物和其他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枕托分为头枕窝区、颈托区和一对颞颌区。所述颈托区用于承托患者颈部。所述一对颞颌区设置在颈托区的左右两侧,用于与患者的颞颌部贴合。所述颞颌区及颈托区组合的形状类似于马鞍状的枕头。所述头枕窝区设置在所述颈托区和颞颌区的顶部,头枕窝区的形状为内陷的弧面,与患者后脑的形状配合。使用时,患者的头部后面接触头枕窝区,颈部枕在颈托区,左右对称的两个颞颌区卡在患者的颞颌部位。颈托区的主要功能是承托颈部,放松颈部。可选地,也可在颈托区上开设槽,用于安装光疗装置,或者开设贯通颈托区的槽,使得激光或红外光治疗设备发射的光辐射透过颈托区,配合减压治疗,增强效果。头枕窝区的形状为内陷的弧面,与患者后脑的形状配合,让整个头部的重力可以压在这个区域。贴合人后脑形状也是为了使得患者头部可均匀受力。而在实施牵引时,这个区域的形状设计就可以让后脑勺区域承担大部分抵抗牵引力的力,使患者颞额部少受力,减少不适感与医源损伤。在颈托区左右设置的一对颞颌区,可以抵靠在患者的颞颌部,承担部分的拉力,并且也可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头部偏移。可以将颞颌区的高度降低,或者使颞颌区变宽,能够给脖子更多的空间,使得脖子接触颞颌区的时候减少脖子所承受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中,配合使用额部固定带来固定患者头部,能够更好地防止治疗过程中头部偏移,且能够使得患者头部与枕托贴合紧密,由此使枕托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分担部分拉力,不至于使拉力过于集中,导致患者使用不适。枕托的背面可设置连接装置,用于与治疗装置连接或者与其他的装置(例如连接底座)连接。可选地,头枕窝区在靠近患者太阳穴的两侧设置有内陷的凹陷部,用于使额部固 定带通过。两个凹陷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患者头部左右两侧太阳穴之间的距离,使得额部固定带能够更好地贴近患者头部侧面,更好地固定患者头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该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枕托、固定底座和额部固定带。枕托分为头枕窝区、颈托区和颞颌区。头枕窝区的形状为内陷的弧面,与患者后脑的形状配合。颞颌区设置在颈托区的左右两侧,用于与患者的颞颌部贴合。所述固定底座与枕托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额部固定带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枕托固定到固定底座上,患者的头部后面接触头枕窝区,颈部枕在颈托区,左右对称的两个颞颌区卡在患者的颞颌部位,额部固定带贴着患者的额部连接到固定底座两侧的固定装置上,从而使得患者头部固定。可选地,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下巴固定带,下巴固定带的两端在使用时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件上,能够使得头部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枕托里。可选地,所述下巴固定带具有松紧调节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头部大小随意的调节下巴固定带的长短。可选地,额部固定带具有松紧调节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调整额部固定带的长短。可选地,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连接额部固定带与固定底座两侧的固定装置,现有技术中任何能够实现额部固定带与固定底座连接的方式都可以采用。按照一个实施例,固定底座两侧各设置一个弯曲的固定件,额部固定带的端部可以穿过该固定件,并将端部反折回来连接到额部固定带上。例如,额部固定带的每端都设有粘结条,可适应不同长短的额部固定带。此外,也可以是按扣形式的连接,穿过固定件的额部固定带的端部反折回来通过按扣连接到额部固定带上。固定底座可以是框架结构,也可以是平板结构,或者其他形式的结构,主要用于承托上面安装的枕托,并连接到治疗装置,因此固定底座的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制。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安装在治疗床体的对应患者头部的位置,用于固定患者的头部,防止治疗过程中施加拉力时患者头部偏移、或者患者头部局部受力过大产生不适。所述枕托可分为不同大小的多个型号,以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使得患者的后脑部能够很好的与头枕窝区贴合。所述固定底座与枕托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针对不同病人更换不同型号的枕托。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枕托。如图I所示,枕托I包括头枕窝区11、颈托区12、颞颌区13。颈托区12用于承托患者颈部。颈托区12的长宽大致与患者颈部对应。一对颞颌区13设置在颈托区12的左右两侧,用于与患者的颞颌部贴合。颞颌区13及颈托区12组合的形状类似于马鞍状的枕头。头枕窝区11设置在所述颈托区12和颞颌区13的顶部,即患者头顶的方向。头枕窝区11的形状为内陷的弧面,与患者后脑的形状配合。可选地,头枕窝区11的弧面类似于碗型,头顶部的边缘高一些,边缘的高度沿着两侧逐渐降低,弧面边缘的最低处位于与颈托区12结合的部分,该处的高度与人体后脑部与颈椎之间的高度差大体一致。不同的患者的头部会有不同,因此可设置不同型号的枕托I。 可选地,颈托区12可设置有颈托区开槽14,使得激光或红外光治疗设备发射的光辐射透过颈托区照射颈部,配合减压治疗,增强效果。可选地,头枕窝区11在靠近患者太阳穴的两侧设置有内陷的凹陷部16,用于使额部固定带通过。两个凹陷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患者头部左右两侧太阳穴之间的距离,使得额部固定带能够更好地贴近患者头部侧面,更好地固定患者头部。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头部固定装置。如图2所示,该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枕托I、固定底座2和额部固定带3。图2的枕托与图I所示的相同,不再赘述。固定底座2与枕托I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固定底座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额部固定带3的固定件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枕托I固定到固定底座2上,患者的头部后面接触头枕窝区,颈部枕在颈托区,左右对称的两个颞颌区13卡在患者的颞颌部位,额部固定带3贴着患者的额部连接到固定底座2两侧的固定件4上,从而使得患者头部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下巴固定带41,下巴固定带41的两端在使用时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件4上。可选地,所述下巴固定带41具有松紧调节装置(未示出),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头部大小调整下巴固定带41的长短。可选地,额部固定带3具有松紧调节装置(未示出),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调整额部固定带的长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2两侧各设置一个弯曲的固定件4,额部固定带3的端部可以穿过该固定件4,并将端部反折回来连接到额部固定带3上。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按扣形式的连接,将穿过固定件4的额部固定带3的端部反折回来通过按扣31连接到额部固定带3上。参照图3和图4,描述枕托与固定底座2的连接结构。枕托的背面基本为平面,在四个角各具有一个卡槽15。固定底座2上对应地设置四个卡接销21,用于与卡槽15卡接。枕托与固定底座2为可拆卸的连接,方便更换不同型号的枕托。不同型号的枕托主要是枕托各个区域的尺寸略有不同,以适应不同的患者,但是枕托底面的卡槽15的位置没有改变,能够与固定底座2上的卡接销21卡接。如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装置利用枕托和额部固定带,减小或消除了头骨相对于患者身体的轴向移动或边对边旋转,消除了头骨的前后移动,对患者头部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上文为了描绘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非穷举的,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公开的精确形式,明显地,根据上述教示的诸多修改和变化都是可行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制造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及其各种替代物和修改。事实上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托包括 用于承托患者后脑部的头枕窝区; 用于承托患者颈部的颈托区;以及 用于贴合患者的颞颌部的一对颞颌区; 其中所述ー对颞颌区设置在所述颈托区的左右两侧,所述颞颌区及所述颈托区组合的形状类似于马鞍状的枕头; 所述头枕窝区设置在所述颈托区和所述颞颌区的顶部,所述头枕窝区的形状为与患者后脑部形状配合的内陷的弧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窝区在靠近患者太阳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内陷的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区的颈椎对应位置开设有颈托区开槽。
4.一种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3任一所述的枕托; 固定底座,所述枕托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在所述固定底座两侧各设置有ー个固定件; 额部固定带,所述额部固定带的两端在使用时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下巴固定带,下巴固定带的两端在使用时能够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巴固定带具有松紧调节装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托的背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对应的卡接销,所述枕托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接销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部固定带具有松紧调节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为框架结构或平板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和头部固定装置。一种用于脊柱牵引或脊柱减压治疗床体的枕托,包括用于承托患者后脑部的头枕窝区;用于承托患者颈部的颈托区;以及用于贴合患者的颞颌部的一对颞颌区;其中所述一对颞颌区设置在所述颈托区的左右两侧,所述颞颌区及所述颈托区组合的形状类似于马鞍状的枕头;所述头枕窝区设置在所述颈托区和所述颞颌区的顶部,所述头枕窝区的形状为与患者后脑部形状配合的内陷的弧面。本实用新型的枕托可有效地将牵引或减压治疗过程中颞颌区所受压迫力分散,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医源性颞颌部损伤。
文档编号A61H1/02GK202751553SQ20122015954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任嵩 申请人:北京瑞德埃克森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