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15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创外科手术小切口引流条放置的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外科手术提倡微创的手术方法,即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只对患者造成微小创伤、术后只留下微小创口,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的优点。但同时微创手术的小切口也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小切口深腔的引流条放置十分困难。抽脂是一种美体塑形外科手术方法,抽脂手术的方式主要是一、在术区的隐蔽部 位切一或多个约Icm长小洞,然后向术区脂肪组织内注入大量肿胀液直至组织肿胀局部皮肤呈橘皮样;二、通过小洞插入脂肪抽吸管至脂肪组织层,利用高频超声振荡将脂肪组织液化,然后利用抽脂机的负压把脂肪吸出。在抽脂完成后,由于组织的破坏及渗出等原因,抽脂部位均会残留一些液体,如果不将这些液体排出体外,则术后症状将加重,也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容易引起感染或血肿、血清肿,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术后体内残余液体及渗液进行引流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抽脂术术后引流是通过将引流条放置于抽脂部位来实现的。现有技术中,引流条的放置方法是直接将引流条从导管插入口伸入体内,由于引流条较软,且术后皮肤与组织之间仍有一定的粘连,常常会造成引流条不易置入和置入不到位等情况,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手术时间和组织损伤的程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的发明人曾设计出一种抽脂术引流条放置钳(201120093739. 3),可以很好地解决引流条从小切口放入困难的问题,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在取出时为使引流条脱离夹持,需将放置钳张开一定角度,这就势必增加引流条释放难度且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的挤压,容易造成损伤;2)放置钳抽出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容易将引流条带出、操作难度较大。针对上述不足,需对现有的放置钳进行改进,使其便于引流条的放入和脱离夹持,同时,也能在抽出时不易带出引流条,操作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该引流条放置钳采用轴向夹持结构,以解决现有引流条放置钳在使用时释放引流条困难、容易造成组织损伤、抽出时容易带出引流条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滑动配合的固定钳臂和活动钳臂,所述固定钳臂前端设置有前部为钝圆头的挡块,挡块后端端面与活动钳臂前端端面的形状相同且两端面之间形成引流条夹持部,所述固定钳臂与活动钳臂之间设置用于控制弓I流条夹持部夹紧或分开的控制机构。进一步,所述固定钳臂与活动钳臂所构成整体的横截面为圆形;[0010]进一步,所述活动钳臂的长度为10 55cm ;进一步,所述活动钳臂的长度为20 45cm ;进一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与固定钳臂尾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钳柄和用于推动活动钳臂的活动钳柄,所述固定钳柄与活动钳柄相互铰接;进一步,所述固定钳柄和活动钳柄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片;进一步,所述挡块后端端面与活动钳臂前端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所述活动钳臂上设置燕尾形导轨,固定钳臂上设置与燕尾形导轨滑动配合的导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滑动配合的固定钳臂和活动钳臂,所述固定钳臂前端设置有前部为钝圆头的挡块,挡块后端端面与活动钳臂前端端面的形状相同且两端面之间形成引流条夹持部,所述固定钳臂与活动钳臂之间设置用于控制引流条夹持部夹紧或分开的控制机构,使用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引流条夹持部夹紧引流条的前端,由于固定钳臂和活动钳臂夹紧后光滑狭长,易于将引流条从手术小切口送入深腔,送至指定部位后,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夹持部松开引流条前端,然后抽出即可,也可旋转一定角度后抽出避免摩擦力过大。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不易对患者造成创伤。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条夹持部处于夹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条夹持部处于分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的A-A剖视放大图;图4为图I的I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滑动配合的固定钳臂I和活动钳臂2,如图4所示,活动钳臂2下端设置燕尾形导轨,固定钳臂I上设置于燕尾形导轨滑动配合的导槽,既能实现两者的相对滑动,又能保证两者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分离,当然,采用如“凸”形等其他结构的导轨滑槽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固定钳臂I前端设置有前部为钝圆头的挡块3,钝圆头可减轻放置钳通过深腔进入患者体内时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创伤,挡块3后端端面3a与活动钳臂2前端端面2a的形状相同且两端面之间形成引流条夹持部,两者形状相同,可保证夹紧后钳臂外表面平整,以避免出现凹凸表面造成放置时损伤周围组织的问题,所述固定钳臂I与活动钳臂2之间设置用于控制引流条夹持部夹紧或分开的控制机构。使用时,使夹持部夹持引流条前端,经小切口及深腔送至患者体内预定部位,然后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固定钳臂和活动钳臂前后相对滑动,分开夹持部使引流条脱离,不易对患者造成伤害,旋转放置钳一定角度使引流条前端完全脱离放置钳,再取出放置钳即可,可有效避免抽出放置钳时将引流条也带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钳臂I与活动钳臂2所构成整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便于松开引流条后旋转放置钳,另外,圆形截面也更有利于钳臂在深腔内前伸。所述活动钳臂的长度在10 55cm之间选择,可以做成多种长度规格,能适应几乎所有手术后引流条的放置,如制造一套长度规格不同的放置钳,活动钳臂的长度规格为10cm、I5cm、20cm、25cm、30cm、35cm、40cm、45cm、50cm、55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与固定钳臂I尾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钳柄4和用于推动活动钳臂2的活动钳柄6,所述固定钳柄4与活动钳柄6相互铰接,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钳柄4和活动钳柄6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片7,使用时握紧钳柄将引流物牢牢夹住,释放引流条时只需松开握紧的手即可,操作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块3后端端面3a与活动钳臂2前端端面2a上设置有防滑纹,可有效防止在放入过程中引流条滑脱。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仪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滑动配合的固定钳臂(I)和活动钳臂(2),所述固定钳臂(I)前端设置有前部为钝圆头的挡块(3),挡块(3)后端端面(3a)与活动钳臂(2)前端端面(2a)的形状相同且两端面之间形成引流条夹持部,所述固定钳臂(I)与活动钳臂(2)之间设置用于控制引流条夹持部夹紧或分开的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臂(1)与活动钳臂(2)所构成整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臂的长度为10 5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臂的长度为20 45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与固定钳臂(I)尾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钳柄(4)和用于推动活动钳臂(2)的活动钳柄(5),所述固定钳柄(4)与活动钳柄(5)相互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柄(4)和活动钳柄(5)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片(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3)后端端面(3a)与活动钳臂(2)前端端面(2a)上设置有防滑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臂(2)上设置燕尾形导轨,固定钳臂(I)上设置与燕尾形导轨滑动配合的导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切口深腔手术引流条放置钳,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滑动配合的固定钳臂和活动钳臂,固定钳臂前端设置有前部为钝圆头的挡块,挡块后端端面与活动钳臂前端端面的形状相同且两端面之间形成引流条夹持部,固定钳臂与活动钳臂之间设置控制引流条夹持部夹紧或分开的控制机构,使用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引流条夹持部夹紧引流条的前端,由于固定钳臂和活动钳臂夹紧后光滑狭长,易于将引流条从手术小切口送入深腔,送至指定部位后,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夹持部松开引流条前端,旋转一定角度后抽出,以避免摩擦力过大将引流条带出。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将引流条放入较深部位,尤其是微创或小切口手术中不易对患者造成创伤。
文档编号A61B17/28GK202619792SQ20122016005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王韶亮, 赵映兰, 张一鸣, 樊东力, 毛彤春, 李翔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