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烟磁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62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烟磁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中医针灸治疗用具,具体涉及ー种作用于人体穴位的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艾灸作用途径包括艾燃烧过程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艾绒燃烧时的挥发物的药理作用等多个环节。传统的艾灸主要分为两类艾柱灸和艾条灸。但是,不论是艾柱灸还是艾条灸,施灸时释放的烟雾非常大,为患者和医生难以接受。同吋,艾灸过程中存在燃烧着的灰烬散落烫伤患者的危险。此外,由于艾柱或艾条没有容器包覆,艾绒和火力大部分被浪费;而且艾灸过程中温度不稳定,影响疗效,操作也不方便,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艾灸的推广应用。目前,市场上存在无烟艾灸、艾灸盒等产品。最常见的无烟艾灸是无烟艾条,这种艾条主要由碳化的艾绒和木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后产生的烟不大,使用比较方便,但由于其所用材料已经不是传统艾灸所用的艾绒,自然也就丧失了传统艾灸所具有的灸疗效果,因此,这种无烟艾灸已经不能传统意义上的艾灸。关于艾灸,中医几千年前就有论述和比较,艾绒的灸疗效果最为突出,为其他的材料所不及。正因如此,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才选用了艾绒作为施灸的材料并固定下来,才有了“艾”灸。因此艾灸必须选用艾绒作为施灸的材料,才能称为“艾”灸,除此以外均不能称为艾灸。无论是碳化的艾绒和木碳按一定比例混合,还是单纯的碳化艾绒,其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艾条的燃烧温度很高,而且艾条在燃烧过程中容易破裂散落,而给患者造成烫伤、起泡、感染等伤害。虽然发泡灸在治疗某些特殊病症时是可以采用的,但是这种灸疗方法不利于广泛地应用,在当今尤其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因此无烟艾条在形式和本质上都与传统艾绒不同,从根本上说,不能称为“艾”灸;此外传统艾灸的疗效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結果,包括艾绒的药性及燃烧时产生的各种辐射,而非ー个单纯的温热效果,而目前市场上的无烟艾灸的效果基本上只是ー个单纯的温热作用,达不到真正艾灸的疗效。此外,使用无烟艾条灸疗过程中的施灸温度或低或高仍然不稳定,不易诱发艾灸感传现象,影响疗效。市场上出现的艾灸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燃烧的速度和温度,但调节范围有限,而且艾柱安装不方便,灸盒易倒翻,同样存在灰烬散落给患者造成烫伤和火灾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兼具灸疗、磁疗功能,并且艾灸温度可调,使用安全、方便的磁灸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磁灸装置,包括一上端封闭的灸筒,灸筒内通过艾柱安装座悬置有艾柱,所述艾柱安装座上端通过磁力吸附结构可拆卸安装在灸筒顶壁上,艾柱安装座内还设置有向灸筒下端延伸的导磁针,该导磁针穿设在艾柱中,磁力吸附结构的磁场通过所述导磁针被引导出灸筒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使对人体施灸部位的灸疗和磁疗同时进行。进ー步,所述磁力吸附结构由活动部和固定部构成,活动部和固定部至少其中之一由磁体构成,活动部和固定部以相互吸附方式可拆卸连接,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灸筒顶壁上,活动部与所述艾柱安装座上端相固定,所述导磁针与活动部相接。进ー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吸附结构中的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导磁针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活动部直接由导磁针上端弯制的金属环构成。进ー步,所述磁力吸附结构中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均为片状结构,由此形成相应的固定片和活动片。 进ー步,所述艾柱安装座直接由所述导磁针构成,导磁针通过插装到所述艾柱中,而将艾柱悬置在所述灸筒中。 进ー步,所述艾柱安装座包括艾柱固定套,所述活动片与艾柱固定套上端相固定,所述导磁针位于艾柱固定套内,所述艾柱通过其一端插装在艾柱固定套上。进ー步,所述艾柱固定套中还设置有用于阻挡艾柱燃烧时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活动片的隔热结构,该隔热结构由艾柱固定套内设置的隔板或圆柱形木块构成。进ー步,所述艾柱固定套侧壁上还设置有将所述艾柱燃烧时艾柱固定套内产生的高温气体排出的通孔。进ー步,所述导磁针至少插入所述艾柱全长的1/3深,或由上至下贯穿艾柱。进ー步,所述灸筒为圆柱筒,该灸筒侧壁上靠近其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进气ロ、靠近其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出气ロ。进ー步,所述灸筒由灸筒本体和灸筒盖构成,灸筒盖以插装或套装方式封盖在所述灸筒本体上端,并且沿灸筒本体轴线方向与灸筒本体部分重叠,所述出气ロ位于灸筒本体与灸筒盖相互重叠部位处,并沿径向同时贯穿灸筒本体和灸筒盖,使灸筒盖与灸筒本体相对转动,可对出气ロ开ロ大小进行调节。进ー步,位于灸筒盖的出气ロ轴向高度大于灸筒本体的出气ロ,当灸筒盖封盖在灸筒本体上时,位于灸筒本体和灸筒盖的出气口上边缘在同一高度,当提升灸筒盖时,位于灸筒本体与灸筒盖相互重叠部位处的出气ロ仍可保持径向开放或部分开放,此时艾柱底缘距离皮肤的高度因提高灸筒盖而变远,又由于灸筒盖的出气ロ轴向高度大于灸筒本体的出气ロ,提升灸筒盖时仍可以保持出气口径向开放或部分开放。进一歩,所述位于灸筒本体和灸筒盖的出气ロ周向宽度相等。,进ー步,所述灸筒盖内筒壁安装有艾柱固定架;艾柱固定架为上端开放下端带有中心可穿过艾柱安装座的圆环,艾柱固定架外壁与灸筒盖圆筒壁相套粘为一体。进ー步,所述灸筒本体内还设置有筛状隔板,该筛状隔板位于所述艾柱下方,并距灸筒本体下端留有间隔,以保证不与人体施灸部位皮肤相接触。进ー步,所述灸筒本体、所述灸筒盖、所述筛状隔板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热量反射膜。进ー步,所述灸筒本体下端设置有径向凸出灸筒本体外表面的环状灸座,同时,灸筒本体上还套装有一医用胶带,该医用胶带通过压靠在环状灸座上表面上,而将整个磁灸装置固定在人体施灸部位处。本实用新型一种磁灸装置采用传统艾绒施灸,与传统艾灸从本质上保持了一致性。使用该磁灸装置进行艾灸时,可通过调节出气孔的大小来调节艾柱的燃烧速度,以达到对艾灸温度、艾灸时间的调节。另外,本实用新型磁灸装置使用方便,通风良好,艾柱燃烧充分,产生的烟雾少,进行艾灸时,艾柱和皮肤之间保持安全隔离,不会对患者造成烫伤、起泡、感染等不良后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I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2中序号I所示灸筒盖剖视图;图4为图I中序号6所示灸筒本体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I的艾灸体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I的艾柱固定架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I分解示意图;图8A为实施例I灸筒盖相对灸筒本体水平转动时示意图;图8B为实施例I灸筒盖相对灸筒本体垂直升高时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I的磁场分布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灸筒盖、2.固定片、3.导磁针、4.软木塞块、5.艾柱、6.灸筒本体、7.进气ロ、8.医用胶带、9.灸座、10.隔板、11.出气ロ、12.艾柱固定套、13.活动片、14.出气ロ、15.艾柱固定架、16.艾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实施例I如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的磁灸装置包括灸筒本体6、灸筒盖I,灸筒盖I封盖在灸筒本体6上端。灸筒盖I顶壁内表面上通过磁力吸附结构可拆卸安装有用于悬置艾柱5的艾柱安装座,其中的磁力吸附结构可以由ー对磁片构成,也可以由ー个磁片和ー个铁磁性金属片构成,构成磁力吸附结构的两片中的一片作为固定片2固定在灸筒盖I顶壁上,另一片作为活动片13与艾柱安装座相固定,固定片2可采用耐高温环保胶将其粘接在灸筒盖6顶壁上。活动片13上固定有导磁针3,导磁针3垂直活动片13表面并向灸筒本体6下端延イ申,该导磁针3穿设在艾柱5中,磁力吸附结构的磁场通过导磁针3被引导出灸筒本体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使对人体施灸部位的灸疗和磁疗同时进行。灸筒盖I顶壁内表面上设置的艾柱安装座由活动片13、导磁针3、作为隔热结构的由圆柱形软木塞块4、艾柱固定套12构成,活动片13、导磁针3可以由铁钉整体代替,铁钉帽为活动片13,钉体为导磁针3,其从中间插穿软木塞块4,导磁针3同时也插入到艾柱5中,用ー层纸外缠于活动片13、软木塞块4及艾柱5与软木塞块4相接触一端3-5_的外周,成为圆筒形,即成为艾柱固定套12 ;活动片13、导磁针3、作为隔热结构的由圆柱形软木塞块4、艾柱固定套12和艾柱5组成ー个整体部件为艾灸体16。灸筒盖内筒壁安装有艾柱固定架15,固定架15为上端开放下端带有中心可穿过艾柱安装座的圆环,艾柱固定架外壁与灸筒盖圆筒壁相套粘一体。导磁针3由上至下轴向贯穿艾柱5,艾柱5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以导磁针3被艾柱5包裹段的侧面为基础团聚在导磁针3的周围,避免下落漏出筛状隔板10烫伤患者。艾柱固定套12中的艾柱隔热结构用于阻挡艾柱5燃烧时的热量传递到灸筒盖I顶壁。灸筒侧壁6上靠近其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进气ロ 7、靠近其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出气ロ 11、14 ;艾柱5燃烧时从进气ロ 7流进气体从出气ロ 11、14排出·气体。灸筒本体6及灸筒盖I均为圆柱筒形状,进气ロ 7及所述出气ロ 11、14均分别包含有沿灸筒本体6周向均布的若干个,优选数量分别为2 6个。灸筒盖I通过自身一段筒壁插装在灸筒本体6上端,出气ロ 11和14位于灸筒本体6上与灸筒盖I相互重叠的部位处,且周向宽度相等,出气ロ 14轴向高度大于出气ロ 11,当灸筒盖I封盖在灸筒本体6上时,出气ロ 11和14上边缘在同一高度。如图8所示,出气ロ 11沿径向同时贯穿灸筒本体6和灸筒盖1,这样,使灸筒盖I相对灸筒本体6转动,可对出气ロ 11的通径大小进行调节,以控制灸筒本体6内空气的流通量,并进而控制艾柱5的燃烧速度,达到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使灸筒盖I相对灸筒6垂直升高,通过调整出气ロ的轴向高度调节艾柱距底部的距离。灸筒本体6下端设置有中部为透孔的环状灸座9,灸座9面向灸筒本体6 —侧表面上设置有覆盖其中部透孔的筛状隔板10,筛状隔板10上密布若干个通孔,艾柱5燃烧时所产生的灸疗作用可透过筛状隔板上的通孔施加到人体施灸部位。将筛状隔板10设置在灸座9上表面上,利用灸座9可将隔板10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有效隔离,避免出现烧伤或烫伤。另外,筛状隔板10的通孔孔径不可过大,以防止艾柱5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通孔掉落到人体皮肤上,而造成烫伤或烧伤。灸筒本体6、灸筒盖I、灸座9及筛状隔板10内表面上均设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热量反射膜,设置热量反射膜后,既降低磁灸装置的热量散失,提高灸疗效果,又提高磁灸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为了方便磁灸装置的使用,磁灸装置上还配置有一片状医用胶带8,该医用胶带8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套装到灸筒本体6上,与医用胶带8相配套,环状灸座9带有径向凸出灸筒本体6外表面的凸缘,医用胶带8通过压靠在凸缘上表面上而将整个磁灸装置固定在患者施灸部位处。上述艾柱安装座也可以不设置艾柱固定套12,而仅由活动片13和导磁针3构成,此时,艾柱5插装固定在导磁针3上,艾柱5的位置则通过改变导磁针3的插入深度来确定。灸筒本体6、灸筒盖I、艾柱固定套12均由较硬的纸板制成。上述磁灸装置在使用吋,首先,点燃艾柱5,将艾灸体16通过灸筒盖I顶壁内表面上的磁力吸附结构吸附到灸筒盖I上,将灸筒盖I封盖在灸筒本体6上,然后,利用医用胶带8将磁灸装置固定到人体施灸部位处,并相对灸筒本体6旋转灸筒盖1,将艾柱5调节到适当的燃烧速度后进行施灸。如 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磁灸装置在施灸时,除了艾柱5燃烧时产生的灸疗作用夕卜,还通过磁场对人体施灸部位进行磁疗,从而产生灸疗与磁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效。实施例2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与实施例I所不同的是,艾柱固定套12中的艾柱隔热结构由隔热板构成,为了保证隔热板的隔热效果,艾柱固定套12中可设置I 3层隔热板,由此在艾柱5上端面以上分隔出I 3层隔热空间,隔热空间和隔热板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隔绝艾柱5的燃烧温度。实施例3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与实施例I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灸筒盖I以套装方式封盖在灸筒本体6上端,出气ロ 11和14设置在灸筒本体6上与灸筒盖I重叠部位处,同样,通过使灸筒盖I相对灸筒本体6转动,可对出气ロ 11和14重合部分的大小进行调节。实施例4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与实施例I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磁力吸附结构中的活动部和导磁针3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且活动部直接由导磁针3上端弯制的金属环构成,导磁针3上端设置金属环能够方便其与固定部的安装。实施例5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与实施例I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筛状隔板10距灸筒本体6下端留有间隔,以保证不与人体施灸部位皮肤相接触,通过提升筛状隔板10的高度提高了磁灸装置的安全性。实施例6如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的磁灸装置包括灸筒本体6、灸筒盖I,灸筒盖I封盖在灸筒本体6上端。灸筒盖I顶壁内表面上通过磁力吸附结构可拆卸安装有用于悬置艾柱5的艾柱安装座,其中的磁力吸附结构可以由ー对磁片构成,也可以由ー个磁片和ー个铁磁性金属片构成,构成磁力吸附结构的两片中的一片作为固定片2固定在灸筒盖I顶壁上,另一片作为活动片13与艾柱安装座相固定,固定片2可采用耐高温环保胶将其粘接在灸筒盖6顶壁上。活动片13上固定有导磁针3,导磁针3垂直活动片13表面并向灸筒本体6下端延イ申,该导磁针3穿设在艾柱5中,磁力吸附结构的磁场通过导磁针3被引导出灸筒本体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使对人体施灸部位的灸疗和磁疗同时进行。灸筒盖I顶壁内表面上设置的艾柱安装座由活动片13、导磁针3、艾柱固定套12构成,艾柱固定套12 —端与活动片13相固定,导磁针3位于艾柱固定套12内,艾柱固定套12内径略小于艾柱5外径,艾柱5通过其一端插装并粘贴固定到艾柱固定套12上,并且在艾柱5插装固定的同吋,导磁针3插入到艾柱5中;活动片13、导磁针3、作为隔热结构的由圆柱形软木塞块4、艾柱固定套12和艾柱5组成ー个整体部件为艾灸体16。[0073]灸筒盖内筒壁安装有艾柱固定架15,固定架15为上端开放下端带有中心可穿过艾柱安装座的圆环,艾柱固定架外壁与灸筒盖圆筒壁相套粘一体。导磁针3由上至下轴向贯穿艾柱5,艾柱5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以导磁针3被艾柱5包裹段的侧面为基础团聚在导磁针3的周围,避免下落漏出筛状隔板10烫伤患者。艾柱固定套12中的艾柱隔热结构用于阻挡艾柱5燃烧时的热量传递到灸筒盖I顶壁。灸筒侧壁6上靠近其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进气ロ 7、靠近其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出气ロ 11、14 ;艾柱5燃烧时从进气ロ 7流进气体从出气ロ 11、14排出气体。灸筒本体6及灸筒盖I均为圆柱筒形状,进气ロ 7及所述出气ロ 11、14均分别包含有沿灸筒本体6周向均布的若干个,优选数量分别为2 6个。灸筒盖I通过自身一段筒壁插装在灸筒本体6上端,出气ロ 11和14位于灸筒本体6上与灸筒盖I相互重叠的部位处,且周向宽度相等,出气ロ 14轴向高度大于出气ロ 11,当灸筒盖I封盖在灸筒本体6上时,出气ロ 11和14上边缘在同一高度。如图8所示,出气ロ 11沿径向同时贯穿灸筒本体6和灸筒盖1,这样,使灸筒盖I相对灸筒本体6转动,可对出气ロ 11的通径大小进行调节,以控制灸筒本体6内空气的流通量,并进而控制艾柱5的燃烧速度,达到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使灸筒盖I相对灸筒6垂直升高,通过调整出气ロ的轴向高度调节艾柱距底部的距离。灸筒本体6下端设置有中部为透孔的环状灸座9,灸座9面向灸筒本体6 —侧表面上设置有覆盖其中部透孔的筛状隔板10,筛状隔板10上密布若干个通孔,艾柱5燃烧时所产生的灸疗作用可透过筛状隔板上的通孔施加到人体施灸部位。将筛状隔板10设置在灸座9上表面上,利用灸座9可将隔板10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有效隔离,避免出现烧伤或烫伤。另外,筛状隔板10的通孔孔径不可过大,以防止艾柱5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通孔掉落到人体皮肤上,而造成烫伤或烧伤。灸筒本体6、灸筒盖I、灸座9及筛状隔板10内表面上均设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热量反射膜,设置热量反射膜后,既降低磁灸装置的热量散失,提高灸疗效果,又提高磁灸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为了方便磁灸装置的使用,磁灸装置上还配置有一片状医用胶带8,该医用胶带8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套装到灸筒本体6上,与医用胶带8相配套,环状灸座9带有径向凸出灸筒本体6外表面的凸缘,医用胶带8通过压靠在凸缘上表面上而将整个磁灸装置固定在患者施灸部位处。上述艾柱安装座也可以不设置艾柱固定套12,而仅由活动片13和导磁针3构成,此时,艾柱5插装固定在导磁针3上,艾柱5的位置则通过改变导磁针3的插入深度来确定。灸筒本体6、灸筒盖I、艾柱固定套12均由较硬的纸板制成。上述磁灸装置在使用吋,首先,点燃艾柱5,将艾灸体16通过灸筒盖I顶壁内表面上的磁力吸附结构吸附到灸筒盖I上,将灸筒盖I封盖在灸筒本体6上,然后,利用医用胶带8将磁灸装置固定到人体施灸部位处,并相对灸筒本体6旋转灸筒盖1,将艾柱5调节到适当的燃烧速度后进行施灸。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磁灸装置在施灸时,除了艾柱5燃烧时产生的灸疗作用夕卜,还通过磁场对人体施灸部位进行磁疗,从而产生灸疗与磁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效。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微烟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端封闭的灸筒,灸筒内通过艾柱安装座悬置有艾柱,所述艾柱安装座上端通过磁力吸附结构可拆卸安装在灸筒顶壁上,艾柱安装座内设置有向灸筒下端延伸的导磁针,该导磁针穿设在艾柱中;所述磁力吸附结构由活动部和固定部构成,活动部和固定部至少其中之一由磁体构成,活动部和固定部以相互吸附方式可拆卸连接,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灸筒顶壁上,活动部与所述艾柱安装座上端相固定,所述导磁针与活动部相接;所述灸筒侧壁上靠近其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进气ロ、靠近其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出气ロ ;所述灸筒由灸筒本体和灸筒盖构成,灸筒盖以插装或套装方式封盖在所述灸筒本体上端,并且沿灸筒本体轴线方向与灸筒本体部分重叠,所述出气ロ位于灸筒本体与灸筒盖相互重叠部位处,并沿径向同时贯穿灸筒本体和灸筒盖,位于灸筒盖的出气ロ轴向高度大于灸筒本体的出气ロ,灸筒盖与灸筒本体相对转动,可对出气ロ开ロ大小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吸附结构中的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导磁针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活动部直接由导磁针上端弯制的金属环构成;或者所述磁力吸附结构中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均为片状结构,由此形成相应的固定片和活动片;所述导磁针至少插入所述艾柱全长的1/3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柱安装座直接由所述导磁针构成,导磁针通过插装到所述艾柱中,而将艾柱悬置在所述灸筒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柱安装座包括艾柱固定套,所述活动片与艾柱固定套上端相固定,所述导磁针位于艾柱固定套内,所述艾柱通过其一端插装在艾柱固定套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柱固定套中还设置有用于阻挡艾柱燃烧时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活动片的隔热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由艾柱固定套内设置的隔板或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圆柱形隔块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与艾柱之间的艾柱固定套侧壁上设置有孔。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针由上至下贯穿艾柱;所述灸筒为圆柱筒。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筒盖内筒壁安装有艾柱固定架;艾柱固定架为上端开放下端带有中心可穿过艾柱安装座的圆环,艾柱固定架外壁与灸筒盖圆筒壁相套粘为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磁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筒本体内还设置有筛状隔板,该筛状隔板位于所述艾柱下方,并距灸筒本体下端留有间隔,以保证不与人体施灸部位皮肤相接触;所述灸筒本体、所述灸筒盖、所述筛状隔板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热量反射膜;所述灸筒本体下端设置有径向凸出灸筒本体外表面的环状灸座,同吋,灸筒本体上还套装有一医用胶带,该医用胶带通过压靠在环状灸座上表面上,而将整个磁灸装置固定在人体施灸部位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烟磁灸装置,包括一上端封闭的灸筒,灸筒内通过艾柱安装座悬置有艾柱,所述艾柱安装座上端通过磁力吸附结构可拆卸安装在灸筒顶壁上,艾柱安装座内还设置有向灸筒下端延伸的导磁针,该导磁针穿设在艾柱中,磁力吸附结构的磁场通过所述导磁针被引导出灸筒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使对人体施灸部位的灸疗和磁疗同时进行;该磁灸装置的灸筒侧壁上靠近其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进气口、靠近其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出气口,使用该磁灸装置进行艾灸时,可通过调节出气孔的大小来调节艾柱的燃烧速度,以达到对艾灸温度、艾灸时间的调节。
文档编号A61N2/08GK202526553SQ20122018703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刘月仪, 赵炜华, 赵百孝 申请人:重庆百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