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眼睑撑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眼睑撑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眼科手术和操作的眼睑撑开装置,以保证眼科手术和操作的简便性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眼科手术和操作的目的是重建正常的视功能,一旦发生眼内感染将带来毁灭性打击和灾难性后果。所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保证手术和操作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保证手术和操作安全进行的关键是使其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而眼部周围环境如睫毛、眼睑、睑板腺和皮肤常带有细菌和真菌等病原菌,是眼内感染的主要来源,是引起眼内感染发生、导致手术和操作失败的罪魁祸首。保持无菌环境,关键在于将手术和操作区域与周围有菌的环境隔开。虽然近年来使用了各种简易的或复杂的开睑器,但都无法解决上述难题,达到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安全性和确保良好疗效和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因此本专利针对上述的现有的不足,设计出一种眼睑撑开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可有效地隔离手术、操作区域与周围有菌的环境,旨在实现结膜囊的相对无菌状态,保证眼科手术和操作安全地进行。 针对上述目的,本 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将眼睑撑开的支撑片和调节装置,所述支撑片与调节装置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连接片及调节套,所述连接片一端与调节套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片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的外侧设有用于粘贴隔离眼睑和睫毛的物体粘贴部。如上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呈回勾形状,边缘光滑圆钝,展开后与眼睑充分紧密接触。如上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为两片。如上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设为与眼睑贴合的形状,所述边缘呈弧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1.完全隔开结膜囊和其周围的眼睑、睫毛和皮肤等,实现结膜囊的相对无菌状态,降低污染的可能性:支撑部分展开后以较大面积与眼睑紧密接触,并且粘贴部分与支撑部分相连,直接与结膜囊周围眼睑或消毒布巾粘贴,完全隔开结膜囊和其周围环境,减少术中上下睑板腺排泄物和睫毛对结膜囊的持续污染,增加手术和操作的安全性,减少污染的可能性。并且彻底避免睫毛进入术野,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也避免因术前需要剪除睫毛给患者造成的不适和恐慌。2.安全性高:粘贴部分围绕结膜囊全周,不仅粘贴上方、下方和颞侧眼睑,还粘贴于鼻侧眼睑和鼻梁,将结膜囊与整个周边环境彻底隔开,防止水或消毒液流向对侧,污染或损伤对侧眼。3.舒适度高:所述的支撑部分的反折部呈回勾形状,边缘光滑圆钝,避免压迫眼球和眼睑。根据患者眼睑的弧度,通过旋转调节部分,决定其所撑开的眼睑的幅度和范围。支撑部分与眼睑接触的部分边缘光滑圆钝,与上下眼睑接触的面积大,避免了对于眼睑的放射状的压迫和切割力,增加了受力的面积,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包括有将眼睑撑开的支撑片1、调节装置2,所述支撑片I可调整张开大小的与调节装置2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有连接片3及调节 套4,所述连接片3 —端与调节套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片I连接。本用新型中,所述支撑片I的外侧设有用于粘贴隔离眼睑和睫毛的物体粘贴部5。所述支撑片I呈回勾形状,边缘光滑圆钝,展开后与眼睑充分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所述支撑片I为两片。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二,所述支撑片I由一条类似椭圆形的弧形片构成,该弧形片设为与眼睑贴合的形状,所述边缘呈V弧形。
权利要求1.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将眼睑撑开的支撑片(I)和调节装置(2),所述支撑片(I)与调节装置(2 )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2 )包括有连接片(3 )及调节套(4 ),所述连接片(3) —端与调节套(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片(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I)的外侧设有用于粘贴隔离眼睑和睫毛的物体粘贴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I)呈回勾形状,边缘光滑圆钝,展开后与眼睑充分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I)为两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I)设为与眼睑贴合的形状,所述边缘呈弧形。
专利摘要一种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将眼睑撑开的支撑片和调节装置,所述支撑片与调节装置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连接片及调节套,所述连接片一端与调节套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片连接。其有益效果有1.完全隔开结膜囊和其周围的眼睑、睫毛和皮肤等,实现结膜囊的相对无菌状态,降低污染的可能性;2.安全性高;3.舒适度高,避免压迫眼球和眼睑。
文档编号A61F9/007GK202960903SQ20122023351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李乃洋, 赵岐, 冯力 申请人:中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