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19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针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上配合输液导管和注射器使用、能够防止药液回流以及回血的无针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反复地进行输液或注射时,多选用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这些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通常连接三通导管,三通导管上通常配有标准鲁尔(Luer)接头或者肝素帽,以满足多种输液的临床要求。但上述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三通管上鲁尔接头的使用,需要每次进行局部消毒,而且要使用注射针进行穿刺,这样就给医护工作增加工作负担和操作风险;肝素帽的使用,则需要医护人员在加注药液之后,在肝素帽内注入肝素或生理盐水进行封管,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这同样给临床操作带来负担。另外,肝素帽的应用还有可能导致少量空气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存·在风险。同时,上述两种器械都无法解决输液完成后,由于抽回注射针或者无针接头时产生的负压,导致人体血液回流入留置软管,血液凝固堵住针管,阻止下一次的输液而产生的严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针接头,其在完成输液后,由无针接头本身产生防止药液回流甚至回血的单向正压力。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针接头,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空腔,壳体的上端设有液体入口管,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柱塞,可在壳体空腔内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柱塞设有轴向通孔,柱塞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径向通孔;弹性元件,包括插接部、包裹部和固定环部;插接部插入在柱塞的轴向通孔内;包裹部的截面呈“U”形,该包裹部由内环、外环和底环构成;内环的上端与插接部的底部相连,外环的上端与固定环部的底部相连;该内环、外环和底环围成一容置柱塞的底部的环形凹槽;固定环部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在固定环部上设有一第二径向通孔,该第二径向通孔与壳体侧壁的通孔连通;液体出口管,设置在壳体的侧面,并与壳体侧壁的通孔相连通;当柱塞处于所述的第一位置时,柱塞关闭并密封液体入口管,弹性元件的插接部遮挡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的入口 ;当柱塞处于所述的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的插接部移动到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的下方,从液体入口管流入的液体可通过柱塞的轴向通孔、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和弹性元件固定环部的第二径向通孔流入液体出口管。上述的无针接头,其中,柱塞为圆台形。上述的无针接头,其中,柱塞由非金属刚性材料制成。上述的无针接头,其中,柱塞的材质为ABS塑料或PP塑料,弹性元件的材质为硅胶或热塑性弹性体。[0009]上述的无针接头,其中,弹性元件的固定环部具有一嵌入部,该嵌入部嵌设在壳体侧壁的通孔内,第二径向通孔设置在该嵌入部上。上述的无针接头,其中,液体入口管的入口端和液体出口管的出口端均设有标准鲁尔接头。上述的无针接头,其中,壳体的侧面倾斜地设有支管,支管与液体出口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I.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接头在关闭时,弹性元件的包裹部和柱塞之间的空隙逐渐变小,空隙中的液体流动路径的容积变小,由于液体流动路径的容积变化,产生将无针接头内残留的液体向液体出口管推动的正压力,从而防止药液回流甚至回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接头在输液完成旋出注射器、输液器等时,可避免因产生负压导致药液回流甚至血液回流到静脉留置导管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无针操作,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痛苦;并且,该无针接头可以通过改变柱塞和弹性元件的尺寸,而获得不同的正压力;2.本实用新型的柱塞和弹性元件均可采用通过化学作用结合的(chemically-bonded)润滑剂,确保平滑可靠的操作,同时避免了由于使用硅油等材料作为润滑剂而造成润滑剂注入到该无针接头下游的装置乃至病患体内的现象;3.本实用新型柱塞的弹性元件采用硅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制造,便于结合抗菌剂材料一起使用,并适合于应用MRI的场合;4.在无针接头处于关闭状态时,柱塞与弹性元件之间是过盈配合,使顶面没有缝隙,方便消毒;另外,弹性元件和柱塞之间没有保存残余液体的死腔,提高了连续输液的安全性。

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处于第一位置。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针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柱塞处于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接头包括壳体I、柱塞2、弹性元件3和液体出
口管4。壳体I具有一空腔10,壳体I的上端设有液体入口管11,壳体I的侧壁上设有通孔12。液体出口管4设置在壳体I的侧面,并与壳体侧壁的通孔12相连通。较佳的是,壳体I与液体出口管4 一体成形。液体入口管11的入口端和液体出口管4的出口端均设有标准鲁尔接头。柱塞2可在壳体空腔10内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柱塞2设有轴向通孔21,柱塞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径向通孔22。最好是,柱塞由非金属刚性材料制成,如ABS塑料或PP塑料。弹性元件3可向柱塞2提供偏向第一位置的复位弹性力。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元件3可由不起化学作用的弹性体材料(chemically-inert elastomers)制造。优选地,弹性元件3的材质为硅胶或热塑性弹性体(TPE)。该弹性元件3包括插接部31、包裹部32和固定环部33。插接部31插入在柱塞2的轴向通孔21内。包裹部32的截面呈“U”形,该包 的上端与插接部31的底部相连,外环322的上端与固定环部33的底部相连。内环321、外环322和底环323围成一容置柱塞2的底部的环形凹槽。固定环部33可通过例如热合的方式与壳体I的内壁密封连接,将壳体的空腔10分隔成向液体入口管11开放的外腔101和对液体入口管11封闭的内腔102。在固定环部33上设有一第二径向通孔332,该第二径向通孔322与壳体侧壁的通孔12连通。在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弹性元件的固定环部33具有一嵌入部331,嵌入部331嵌设在壳体侧壁的通孔12内,第二径向通孔332设置在该嵌入部331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环部33未设置嵌设于壳体侧壁通孔12内的部分,固定环部33的第二径向通孔332与壳体侧壁的通孔12对应连通。如图2所示,当柱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元件3的插接部31和柱塞2的轴向通孔密封配合,并且,插接部31的顶面与柱塞2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插接部31遮挡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22的入口,实现了柱塞2关闭并密封液体入口管11。在柱塞2的顶面被诸如外接鲁尔接头之类的外部输液装置推压时,柱塞2向下移动,并带动弹性元件3的包裹部32向下伸展,插接部31向下移动,从而使柱塞2与包裹部32之间产生空隙23。当柱塞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如图3所示,弹性元件的插接部31移动到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22的下方,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22和弹性元件固定环部的第二径向通孔332对齐,从液体入口管11流入的药液通过柱塞的轴向通孔21、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22和弹性元件固定环部的第二径向通孔332流入液体出口管4,然后从液体出口管4流入相连的留置导管其它导管内,完成临床输液的过程。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柱塞2为圆台体,从而在柱塞2向下移动时,更容易带动包裹部32伸展变形。柱塞底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突起24,以利于在柱塞2与包裹部32之间产生空隙23。柱塞2的底面为凸圆弧面。另外,为了避免柱塞2向下移动时在壳体的内腔102内积聚过大的压力,最好是,在壳体I的底壁上设置一通气孔13。当外接鲁尔接头被旋出后,弹性元件3回复原状,带动柱塞2移动到第一位置。此时,弹性元件的包裹部32和刚性柱塞2之间的空隙23逐渐变小,空隙23中的液体流动路径的容积变小,由于液体流动路径的容积变化,产生将无针接头内残留的液体向液体出口管4推动的正压力,使残留的药液继续通过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22和弹性元件固定环部的第二径向通孔332流入液体出口管4中。即,使无针接头内的残留药液,沿着原流动方向继续流动,从而避免了药液由于旋出外接鲁尔接头时产生的负压所引起的药液回流甚至血液回流。为满足同时输送多种药液的需求,在图I至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I的侧面倾斜地设有支管5,支管5与液体出口管4连通。图中仅示出了一个支管,也可根据输液的要求在壳体I的侧面设置多个支管。支管可以与壳体以及液体出口管一体成形。本实施方案的描述结合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在此描述 的实施例,并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空腔,壳体的上端设有液体入口管,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柱塞,可在壳体空腔内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柱塞设有轴向通孔,柱塞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径向通孔; 弹性元件,包括插接部、包裹部和固定环部;所述插接部插入在所述柱塞的轴向通孔内;所述包裹部的截面呈“U”形,该包裹部由内环、外环和底环构成;所述内环的上端与插接部的底部相连,所述外环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环部的底部相连;该内环、外环和底环围成一容置所述柱塞的底部的环形凹槽;所述固定环部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在固定环部上设有一第二径向通孔,该第二径向通孔与壳体侧壁的通孔连通; 液体出口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壳体侧壁的通孔相连通; 当所述柱塞处于所述的第一位置时,柱塞关闭并密封液体入口管,弹性元件的插接部遮挡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的入口; 当所述柱塞处于所述的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的插接部移动到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的下方,从液体入口管流入的液体可通过柱塞的轴向通孔、柱塞的第一径向通孔和弹性元件固定环部的第二径向通孔流入所述的液体出口管。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为圆台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底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突起; 所述柱塞的底面为凸圆弧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由非金属刚性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塞的材质为ABS塑料或PP塑料; 所述弹性元件的材质为硅胶或热塑性弹性体。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固定环部具有一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设在壳体侧壁的通孔内,所述的第二径向通孔设置在该嵌入部上。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入口管的入口端和所述液体出口管的出口端均设有标准鲁尔接头。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通气孔。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倾斜地设有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的液体出口管连通。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液体出口管一体成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针接头,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上端设有液体入口管,壳体侧壁设有通孔;柱塞,可在壳体空腔内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柱塞设有轴向通孔,柱塞侧壁上设有第一径向通孔;弹性元件,包括插接部、包裹部和固定环部;插接部插入在柱塞的轴向通孔内;包裹部的截面呈“U”形,包裹部由内环、外环和底环构成;内环、外环和底环围成容置柱塞底部的环形凹槽;固定环部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在固定环部上设有第二径向通孔;液体出口管,设置在壳体侧面,与壳体侧壁的通孔连通。无针接头在关闭时产生将壳体内药液向液体出口管推动的正压力,从而防止药液回流。此外,其可通过改变柱塞和弹性元件的尺寸来改变正压力的大小。
文档编号A61M5/14GK202620358SQ20122023623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梁洪岐 申请人:美昕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