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370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插入气管的空气吸管。
背景技术
机械通气对急救患者的生命支持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机械通气过程中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也在所难免。其原因是现在的气管切开套管前端只有一个气囊,使用过程中要间断气囊放气,每次放气时间在15 — 30分钟,以避免长期压迫气管黏膜引起糜烂,但当气囊放气时,滞留于气囊上面的分泌物、反流的痰液等 ,就会经气管吸入肺内,同时,放气期间痰液及其它分泌物、异物等都可能误入气管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可以避免因气囊长期压迫气管一个部位引起黏膜引起糜烂,又可以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的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个前端带有一个气囊的内套管,气囊的内腔经过通气管与外界相连通,其技术要点是在内套管的前端部还设有一个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内腔经第二通气管与外界相连通。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内套管上设有两个气囊,在第一个气囊放气前,可经过冲洗管将第一个气囊以上的部分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冲洗管的外端可接负压吸引器,滞留物就可完全被吸出,然后第一个气囊放气,第二个气囊充气。第二个气囊放气前,用同样方法冲洗,这样双气囊交替充气、放气,使气管与套管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基本杜绝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预防了气管黏膜长期受压引起的糜烂。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 一气囊;2—第二气囊;3—冲洗管;4一第二通气管;5—通气管;6—内套管;7—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前端带有一个气囊I的内套管6,气囊I的内腔经过通气管5与外界相连通;在内套管6的前端部还设有一个第二气囊2,第二气囊2的内腔经第二通气管4与外界相连通。为了便于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4后端的固定。在内套管6的后端部设有一个固定带7,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4穿过固定带7固定在内套管6的侧面。为了能保持气囊I、第二气囊2的充气状态,通气管
5、第二通气管4的后端可以用止血钳等器械夹住,为了方便使用,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4的外端带有气孔塞或阀门,充气时,将其打开,充满气体后将其关闭。为了便于清洗,冲洗管3也固定在固定带7上,其冲洗管3的前端位于开口于第二个气囊上端。
权利要求1.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它包括一个前端带有一个气囊(I)的内套管(6),气囊Cl)的内腔经过通气管(5)与外界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内套管(6)的前端部还设有一个第二气囊(2),第二气囊(2)的内腔经第二通气管(4)与外界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在内套管(6)的后端部设有一个固定带(7),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4)穿过固定带(7)固定在内套管(6)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4)的外端均带有气孔塞或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冲洗管(3)固定在固定带(7)上,其冲洗管(3)的前端位于开口于第二个气囊(4)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冲洗管(3)固定在固定带(7)上,其冲洗管(3)的前端位于开口于第二个气囊(4)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气囊可充式气管套管。它包括一个前端带有一个气囊1的内套管6,气囊1的内腔经过通气管5与外界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内套管6的前端部还设有一个第二气囊2,第二气囊2的内腔经第二通气管4与外界相连通。由于带有双气囊,可以利用双气囊交替充气、放气,使气管与套管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经过用清洗管方便清洗,基本杜绝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预防了气管黏膜长期受压引起的糜烂。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2569125SQ20122024008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6日
发明者朱萍, 吴秀军 申请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