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气道吸氧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39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气道吸氧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氧导管供氧管的管径较细,对建立了人工气道的病人,氧气需求量大的时候往往难以得到满足;氧气流量大的时候气流流速较急,导致气道干燥,痰液干结,病人容易产生不适的感觉,同时也很难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强度等情况。且在使用吸氧导管时,导管易被气道的分泌物堵塞,或因为咳嗽,氧流量大等,导管易冲出气道而存在氧气脱开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及上述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气道吸氧导管,包括一主体导管,一弹性气囊,一供氧管,一受压力控制的自动复位安全阀主体导管一端为开放的气管连接口,另一端连接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与供氧管相接,所述供氧管通过三通管与自动复位安全阀连接。所述主体导管上开有一网状镂空的通气孔。使用过程中,所述主体导管一端的气管连接口与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连接,网状镂空的通气孔与大气相通(必要时吸痰管可通过通气孔的镂空部分插入气道进行吸痰),所述主体导管另一端连接弹性气囊,弹性气囊与供氧管相接,供氧管另一端连接供氧装置,所述供氧管通过三通管与自动复位安全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从病人呼吸导致的弹性气囊的伸缩,医护人员可观察到病人的呼吸强度,帮助病情的诊断及病人身体状况的监测;2、弹性气囊起到缓冲和储气的作用,气流经过弹性气囊流速变平缓,更均匀和柔和,使病人的呼吸活动更自如顺畅;3、通气管上开通气孔,可使病人呼吸时产生的水蒸气及时散发出去,不会滞留在导气管或气囊中,造成进气不畅,也避免了湿度过大导致病人呼吸不舒适的问题。4、自动复位安全阀的设置可防止由于管路折压造成的管内压力过大而损害仪器或病人不适,在折压严重时安全阀阀芯自动弹起泄压,压力解除后阀芯复位。

图I吸氧导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气道吸氧导管10,包括一主体导管12,一弹性气囊14,一供氧管 16,一受压力控制的自动复位安全阀18,主体导管12—端为开放的气管连接口,另一端连接弹性气囊14,所述弹性气囊14与供氧管16 —端相接,所述供氧管16通过三通管62与自动复位安全阀18连接。所述主体导管12设一网状镂空的通气孔22。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1.ー种人工气道吸氧导管,包括 一主体导管, ー弹性气囊, ー供氧管, 一受压カ控制的自动复位安全阀 主体导管一端为开放的气管连接ロ,另一端连接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与供氧管相接,所述供氧管通过三通管与自动复位安全阀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导管上开有ー网状镂空的通气孔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气道专用吸氧导管,包括一主体导管,一弹性气囊,一供氧管,一受压力控制的自动复位安全阀,主体导管一端为开放的气管连接口,另一端连接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与供氧管相接,所述供氧管通过三通管与自动复位安全阀连接。所述主体导管上开有一网状镂空的通气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气道吸氧导管,可提供较大氧气流量,同时可达到实时监测病人呼吸情况,且减少插管过程中病人的不适症状的目的,同时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2605479SQ20122025813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毛洁花 申请人:毛洁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