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13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医疗监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监测装置,具体是一种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临床及动物试验中使用最广的有创监测心功能以及机体氧供-氧耗平衡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多腔肺动脉导管,多腔肺动脉导管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由Swan,Ganz,Forrester和Ellis等人发明。Swan-Ganz导管用于监测心排量,可指导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临床辅助诊断治疗等。该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有力武器,大大促进了临床危重患者的治疗管理。经过改进研制出了可持续监测心排血量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肺动脉导管。
Swan-Ganz导管是一种漂浮导管,在其顶端带有一纤维光学监测探头,可持续进行氧含血红蛋白(HbO2)饱和度(SO2,%)的测定。当放置恰当时,导管末端支的顶端位于肺动脉内,从而测定的氧饱和度反应的是混合静脉血的氧饱和度(SvO2)。
混合静脉血是指肺动脉内的血,体外循环(CPB)期间常把上下腔静脉引流后完全混合的血看作混合静脉血,SvO2是衡量机体氧供需平衡的综合指标。根据Fick方程SvO2=SaO2-VO2÷(CO×1.34×Hcb),SvO2受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排血量(CO)、血红蛋白(Hcb)和氧消耗(VO2)的影响。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SaO2和VO2是基本不变时,SvO2可反映CO的变化。SvO2的升降多生在MAP、HR、CO、PAP及SVR改变之前。有人报道8例心脏停跳病人,在心脏停跳前15~20min SvO2进行性下降。
根据测血氧Swan-Ganz导管提供的持续SvO2测定结果,对于建立合理治疗方案,如增加前负荷、降低后负荷或应用心肌兴奋性药物可立即做出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机械通气的病人应用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的效果可在几分钟内做出判断,对于需要持续观察和干预治疗的危重病人,连续的SvO2监测是一无法估价的手段。
总之,SvO2能较敏感的反应氧供需平衡,持续SvO2的监测能够即时准确地提供实际数据,对CPB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将Swan-Ganz导管引进入临床是监测技术一个重大进步,有效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但是由于这种导管需插入肺动脉,所以对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具体的,会产生明显的再创伤和产生诸多并发症,包括1.心律失常,置入导管时由于导管的刺激及操作动作过大均可出现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为多见,心肌应激性较高时更易出现。
2.气囊破裂,血液成分附着于气囊表面可使气囊弹性逐渐降低,导管长时间留置,多次反复使用及气囊频繁过量充气等均会引起气囊破裂。
3.肺梗塞,气囊破裂误注过量气体,导管周围血栓脱落及导管留置过久均可引起小范围无症状的肺梗塞。
4.肺动脉破裂和出血,在肺高压的患者,如导管尖端位于肺动脉小分支,气囊充气可直接损伤肺血管内皮引起破裂出血。
5.导管打结,导管愈细软愈容易在心腔内成袢甚至打结。如导管进入较深仍无压力波形,常提示导管在右房或右室成袢。
6.血栓形成,血管内置入任何导管都可导致血栓形成,制作肺动脉导管的聚已烯材料更易发生。导管插入约30-130分钟后,即可在导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套。尸检发现,导管沿途的血管内皮、心内膜或瓣膜都有小血栓形成。在低心排、弥漫性血管内溶血和充血性心衰的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
7..心包填塞,在心脏内作任何操作都可能造成心脏穿孔,引起心包填塞。
8.感染。
此外,设备和操作要求较高。操作需有一定条件,技术设备,明显再创伤,操作有一定步骤与难度,影响结果的环节和因素较多。
而且,医疗费用昂贵,患者经济负担明显加重。
因此,开发无创的连续监测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人们付出努力使上述循环监测项目向无创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研究中有在外周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诸多缺陷。其中,在平均动脉压(MAP)和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指端血氧饱和度探头测定的结果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危重病人,测定外周的血氧饱和度可信度受到置疑。并且,在低灌注和机械干扰的情况下,手指和耳朵等外周部位测定的血氧饱和度往往不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广泛利用的传统的多腔肺动脉导管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技术中,需要将导管插入肺动脉,对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会产生明显的再创伤和产生诸多并发症。目前尚没有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装置。而且目前外周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技术,还存在诸多缺陷。其中,在平均动脉压(MAP)和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指端氧饱和度探头测定的结果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危重病人,测定外周的氧饱和度可信度受到置疑。并且,在低灌注和机械干扰的情况下,手指和耳朵等外周部位测定的氧饱和度往往不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所述的这种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主体由一个双腔气管导管构成,其中,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上设置有一个主套囊,所述的主套囊的表面设置有一个血氧饱和度探头,所述的血氧饱和度探头的外侧覆盖设置有一个表面覆膜,所述的表面覆膜的周边与所述的主套囊的表面连接,所述的氧饱和度探头中设置有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受端,所述的发射端和接受端分别连接有导线,所述的导线埋设在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的管壁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线的一端穿出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的管壁一端并与一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的左导管上设置有一个副套囊,所述的副套囊的表面设置有一个第二氧饱和度探头,所述的第二氧饱和度探头的外侧覆盖设置有一个第二表面覆膜,所述的第二表面覆膜的周边与所述的副套囊的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二血氧饱和度探头中设置有一个第二发射端和一个第二接受端,所述的第二发射端和第二接受端分别连接有导线,所述的导线埋设在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的导管管壁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血氧饱和度探头的外侧表面呈抛物面状。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血氧饱和度探头、双腔气管导管、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有关血氧饱和度探头、双腔气管导管、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为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已熟知,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血氧饱和度探头随插入的气管导管一并置入人体气管,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使主套囊上血氧饱和度探头位置正对主动脉,左侧副套囊上血氧饱和度度探头的位置调整到面对左肺动脉,氧饱和度探头将取得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信号通过导线传递到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从而实现血氧饱和度连续和无创监测。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将氧饱和度探头直接设置在气管导管上,传输数据的导线埋设在气管导管的管壁内,对气管导管管径截面积的影响小,不会增加通气的气道阻力,也不会造成气管壁的附加损伤。避免由于监测本身带来的额外附加损伤。开创了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新技术,同时也开发出经气道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技术,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和医疗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中的副套囊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由一个双腔气管导管1构成,其中,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1上设置有一个主套囊2,所述的主套囊2的表面设置有一个氧饱和度探头3,所述的氧饱和度探头3的外侧覆盖设置有一个表面覆膜4,所述的表面覆膜4的周边与所述的主套囊2的表面连接,所述的氧饱和度探头3中设置有一个发射端31和一个接受端32,所述的发射端31和接受端32分别连接有导线5,所述的导线5埋设在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1的管壁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线5的一端穿出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1的管壁一端并与一个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1的左导管11上设置有一个副套囊12,所述的副套囊12的表面设置有一个第二氧饱和度探头13,所述的第二氧饱和度探头13的外侧覆盖设置有一个第二表面覆膜,所述的第二表面覆膜的周边与所述的副套囊12的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二氧饱和度探头13中设置有一个第二发射端和一个第二接受端,所述的第二发射端和第二接受端分别连接有导线,所述的导线埋设在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1的左导管11管壁内,并通过主导管管壁穿出后与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氧饱和度探头3和氧饱和度探头13的外侧表面呈抛物面状。
权利要求1.一种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主体由一个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上设置有一个主套囊,所述的主套囊的表面设置有一个氧饱和度探头,所述的氧饱和度探头的外侧覆盖设置有一个表面覆膜,所述的表面覆膜的周边与所述的主套囊的表面连接,所述的氧饱和度探头中设置有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受端,所述的发射端和接受端分别连接有导线,所述的导线埋设在所述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的管壁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的一端穿出所述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的管壁一端并与一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的左导管上设置有一个副套囊,所述的副套囊的表面设置有一个第二血氧饱和度探头,所述的第二血氧饱和度探头的外侧覆盖设置有一个第二表面覆膜,所述的第二表面覆膜的周边与所述的副套囊的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二血氧饱和度探头中设置有一个第二发射端和一个第二接受端,所述的第二发射端和第二接受端分别连接有导线,所述的导线埋设在所述的双腔气管导管的导管管壁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饱和度探头的外侧表面呈抛物面状。
专利摘要一种经气道无创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特别涉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文档编号A61M39/00GK2759386SQ20042008172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1日
发明者王祥瑞, 郑拥军 申请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