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蒸浴用多功能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62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蒸浴用多功能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蒸浴用多功能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蒸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翻转、可坐躺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
背景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块,户外运动锻炼身体的时间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各种疾患的产生。电蒸浴作为一种新兴的家庭保健方式,其内的高温可以使皮肤深层产生内热效应,使全身毛细血管得到扩张而大量出汗,有利于排掉身体内的各种毒素,很好的解决了人们没有时间做健身训练而产生的各种身体问题。为方便人们在电蒸浴室内进行电蒸浴,电蒸浴室内一般都设有座椅。传统的电蒸浴用座椅通常设计比较简单,一般为固定式或折叠式的座椅或躺椅,其都只具有单一的座 椅或躺椅功能,且便利性和舒适性都有限,此外,现有折叠式座椅或躺椅的起支撑作用的活动支架容易断裂和滑动,安全性能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躺椅和座椅双重功能,并可通过翻转实现躺椅和座椅功能转换,且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可靠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蒸浴用多功能椅,该多功能椅的主体由前椅部,中椅部和后椅部活动连接而成,该主体可拆卸地置于底座上,其前椅部和后椅部可翻转180度,所述中椅部水平地置于底座上,所述前椅部和后椅部活动连接于中椅部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前椅部和后椅部的上表面是与人体形状相对应的弧面,前椅部和后椅部的下表面为平面。底座为上下部敞口的矩形中空箱体,其固定在电蒸浴室内。底座的左侧壁上设有栅格状散热孔。中椅部活动或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如椅部及后椅部禪接于中椅部的如后两端。前椅部及后椅部的左右侧壁下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凸沿,所述水平凸沿与底座的左右侧壁相对应。水平凸沿的厚度与中椅部的厚度相同。前椅部及后椅部是由上下椅面与左右侧壁连接形成的中空结构体,所述前椅部及后椅部的上椅面及下椅面分别设有栅格状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电蒸浴用座椅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中椅部固定设于底座上,前椅部及后椅部分别活动连接于中椅部的前后两端,且前椅部及后椅部均为双面设计,使得前椅部及后椅部可随意翻转,因而具备躺椅和座椅双重功能。此外,由于前椅部及后椅部的上表面与人体形状相吻合,使其在使用躺椅功能时,十分舒适。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两种功能转换时,操作简单块捷。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牢固、使用安全等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用作躺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作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 制。本实用新型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适用于所有的电蒸浴室。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的主体由前椅部11,中椅部12和后椅部13活动连接而成,该主体可拆卸地置于底座20上,其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可翻转180度,所述中椅部12水平地置于底座20上,所述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活动连接于中椅部12的如后两端,且所述如椅部11和后椅部13的上表面是与人体形状相对应的弧面,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的下表面为平面。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椅可为躺椅,也可轻松翻转为座椅。如图I、图2所示,所述底座20设于电蒸浴室30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为实木材质。所述底座20为上下部敞口的矩形中空箱体,其主要由左侧板21、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组成,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及右侧板分别固定在电蒸浴室30的前壁31、后壁32及右壁33上,所述左侧板21横向固定在电蒸浴室前壁31及后壁32之间,所述底座20的左侧板21、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与电蒸浴室30的地面之间形成了上端开口的矩形空间。所述底座的左侧板21上设有棚格状的散热孔211。所述底座20的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固定于电蒸浴室30墙体上可增加底座20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如图I、图2所示,所述中椅部12包括设于底座左侧板21及右侧板顶部中间的矩形凸块121和连接于两个矩形凸块121之间的若干横条板122。具体地说,所述矩形凸块121内侧壁上间隔地设有若干矩形榫槽(图中未示出),所述横条板122的端部分别设有与矩形榫槽大小相匹配的榫块(图中未示出),所述横条板122通过使榫块插入相应的矩形榫槽而与矩形凸块121榫接在一起,所述横条板122之间的间距形成了栅格状的散热孔123。所述矩形凸块121的前后端面上均设有矩形榫槽(图中未示出),分别用于与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榫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椅部12为实木材质,所述矩形凸块121与底座20形成一体结构,其使得中椅部12的稳定性增大,与中椅部12连接的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不易相对滑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很显然,所述矩形凸块121亦可通过其它固定或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底座20上。如图图I 图3所示,所述前椅部11为中空的框架式结构,可减轻重量,方便人们拆装。本实施例中,该前椅部11为实木材质。所述前椅部11的左、右侧壁的后端面与矩形凸块121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向外突出的榫块(图中未示出),该榫块的大小与矩形凸块121前侧壁的矩形榫槽相匹配,所述榫块插入矩形凸块121的矩形榫槽内可使前椅部11与中椅部12榫接在一起。所述前椅部11的顶部及底部由若干间隔分布的横条板111连接而成,所述横条板111横向固定于左侧壁112与右侧壁之间,所述横条板111之间的间距形成了栅格状的散热孔113。所述前椅部11的上表面是与人体形状相匹配的弧面,其构成躺椅用椅面。所述前椅部下表面是平面,其构成坐椅用椅面。所述前椅部11的前端面114、左侧壁112及右侧壁的下端部处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凸沿115,该水平凸沿115与底座20的前侧板、左侧板21、右侧板相对应,使得前椅部11通过该水平凸沿115能稳定的支撑于底座20上。所述水平凸沿115使得支撑面积大,受力均匀,不易断裂,其同样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此外,所述水平凸沿115支撑于底座20上的同时,还使得前椅部11可通过前椅部11的侧壁进行限位,可防止前椅部11滑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能。所述水平凸沿115的厚度与中椅部12的厚度相同,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时,所述前椅部11与中椅部12连接处的上下表面平齐,使得连接时无缝隙。如图I、图2、图4所示,所述后椅部13为中空的框架式结构,可减轻重量,方便人们拆装。本实施例中,该后椅部13为实木材质。所述后椅部13的前侧壁与矩形凸块位置 相对应处设有向外突出的榫块(图中未示出),该榫块的大小与矩形凸块121前侧壁的矩形榫槽相匹配,所述榫块插入矩形凸块121的矩形榫槽内可使后椅部13与中椅部12榫接在一起。所述后椅部13的左侧壁131及右侧壁上均设有可供手插入用的通孔132,便于后椅部13拆装时用力。所述后椅部13的顶部及底部由若干间隔分布的横条板133连接而成,所述横条板133横向固定于左侧壁131与右侧壁之间,所述横条板133之间的间距形成了栅格状的散热孔134。所述后椅部13的上表面是与人体形状相匹配的弧面,其构成躺椅用椅面。所述后椅部13的下表面是平面,其构成坐椅用椅面。所述后椅部13的后端面、左侧壁131及右侧壁的下端部处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凸沿135,该水平凸沿135与底座20的后侧板、左侧板21、右侧板相对应,使得后椅部13通过该水平凸沿135能稳定的支撑于底座20上。所述水平凸沿135使得后椅部13支撑面积大,受力均匀,不易断裂,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能。此外,所述水平凸沿135支撑于底座20上的同时,还使得后椅部13可通过后椅部13的侧壁进行限位,可防止后椅部13滑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能。所述水平凸沿135的厚度与中椅部12的厚度相同,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时,所述后椅部13与中椅部12保持上下表面平齐,使得连接时无缝隙。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作躺椅时,将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的弧面朝上,平面朝下,使水平凸沿115、135支撑在底座20上,分别将后椅部13及前椅部11前后两端的榫块插入中椅部12相应的矩形榫槽内,使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分别与中椅部12榫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作座椅时,将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取出,使平面朝上,弧面朝下,使水平凸沿115、135支撑在底座20上,将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分别与中椅部12榫接在一起。藉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的上下表面设置为弧面和平面,且状态可随意转换,实现了躺椅和坐椅两种功能的互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的支撑面积大、结构稳定,不易滑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椅的主体由前椅部(11),中椅部(12)和后椅部(13)活动连接而成,该主体可拆卸地置于底座(20)上,其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可翻转180度,所述中椅部(12)水平地置于底座(20)上,所述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活动连接于中椅部(12)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的上表面是与人体形状相对应的弧面,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的下表面为平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为上下部敞口的矩形中空箱体,其固定在电蒸浴室(30)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的左侧壁上设有栅格状散热孔(211)。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椅部(12)活动或固定连接于底座(20)顶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禪接于中椅部(12)的如后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的左右侧壁下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凸沿(115、135),所述水平凸沿(115、135)与底座(20)的左右侧壁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凸沿(115、135)的厚度与中椅部(12)的厚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蒸浴用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是由上下椅面与左右侧壁连接形成的中空结构体,所述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的上椅面及下椅面分别设有栅格状的散热孔(113、134)。
专利摘要一种电蒸浴用多功能椅,该多功能椅的主体由前椅部(11),中椅部(12)和后椅部(13)活动连接而成,该主体可拆卸地置于底座(20)上,其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可翻转180度,所述中椅部(12)水平地置于底座(20)上,所述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活动连接于中椅部(12)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的上表面是与人体形状相对应的弧面,前椅部(11)和后椅部(13)的下表面为平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均为双面设计,且前椅部(11)及后椅部(13)可随意翻转,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躺椅和座椅双重功能。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两种功能转换时,操作简单块捷。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牢固、使用安全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H33/06GK202665951SQ2012203307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黄兴龙 申请人: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