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66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液流连接管,它可用于将人体体液向体外引流的引流管的连接与自动封闭;也可用于液体管道的临时连接与离断过程的自动截止或封闭。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常常需要将病变部位的渗出液引流出体外,多见于胸腔手术后的渗出液或父亲手术后渗出液以及脑室渗出液的引流过程,也可见到昏迷病人的尿液引流或胃肠减压治疗过程中的持续引流。在以上引流过程中,多使用各种规格(直径或材料不同)的引流管,其是中空的管状结构,一段为封闭的圆润盲端,其侧壁有多个侧孔,被人为的插入到需要引流的体内部位,如手术后的渗出液局部、过胃肠内、膀胱内等,导管的另外一段 则多为开放的管口,在临床中,该管口多与引流袋(液体容器)插接,实现以上引流过程的持续进行。但是,以上引流操作存在着诸多不足1、在插入或植入以上引流管的过程中,需要事先使用止血钳将导管的远端(开放口端)钳夹闭合,不然,体液(或尿液)会随着引流管的插入(植入)迅速流淌到管口外,污染环境和医护人员操作平台;而钳夹的止血钳等器械又会增加医护操作的麻烦和困难。2、在导尿过程中,用于目前传统的导尿管为持续开放引流状态,使得膀胱内失去正常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正常的压力感知与神经传导信息,长久如此,使逼尿肌失去功能;一旦,病情好转,不再需要导尿,拔除尿液引流管后,病人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逐渐恢复。3、由于长期处于开发引流状态,还存在引流物逆行上行感染的机会和可能;4、在引流液(物)充满容器后,需要更换的过程中,尚需要医护人员对引流导管开口端进行钳夹,常常会污染医护人员和环境,增加操作,且不安全。目前,尚未见到可以解决上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的引流管或相关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解决上述过程中的不足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由壳体、接口、活塞、小密封圈、大密封圈和弹簧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接口与壳体组成的空腔内,活塞被弹簧压迫在壳体内圆管上段与壳体外圆中段形成的狭缝圆周空间内,并依靠小密封圈和大密封圈,将壳体上段空间与壳体内圆管上端孔实现封闭。接口为管状,其中上段外侧壁呈塔形结构、也可以是带螺纹的结构,其内中空,上下贯通,在接口的下端底面有一环形突嵴。壳体是同心的两个圆管,在壳体的中段有一平面将两个圆管连接,形成H型的管状结构,壳体的内圆管有一上下贯通的孔,孔的下段外侧壁为6%锥度的鲁尔公插头,孔的上端管壁伸出壳体的中段平面并开孔,在上端开孔的外侧壁有两个平行的环形沟槽和环形沟槽;壳体的外圆管的下段内壁制有标准的鲁尔接口螺旋纹;壳体中段的内壁直径为,壳体的上段内径大于其中段内径,壳体的上缘内圆有一环形沟槽。[0007]活塞为一圆管,上端为突起的圆形盲端,活塞上段的外侧壁有两个平行的环形沟槽,在两个环形沟槽之间,活塞的侧壁开有对称的两个侧孔;活塞下段的管壁被切削,形成对称的二个插片,其末端端部呈楔形;活塞的内圆直径>壳体的内圆管上端中孔的外径;在活塞的外侧壁的两个环形沟槽中嵌套有大密封圈;在壳体的内圆管孔外侧壁的环形沟槽中嵌套有小密封圈。活塞以上述密封圈和密封圈可把壳体外圆上段内管腔和壳体的内圆管上端开孔形成滑动封闭。弹簧由不锈钢丝绕制,其长度H52 >壳体内腔上段的高度,弹簧的直径D51 >活塞上端面圆突起的直径,但小于活塞的直径;弹簧的直径D51 >接口下端开孔的内径。接口下端底面突嵴的外径 < 壳体上端内缘环形沟槽的内径,二者通过粘结或焊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壳体结构。在壳体的中段平面上开有对称的两个扇形孔,其长X宽尺寸略大于活塞下段的两个插片的长X宽尺寸,使二个插片可以在扇形孔中上下自由移动。 本实用新型与引流管连接后,未使用状态或使用后拔除容液袋的管道接头,可自动封闭引流管可减少或不需护理人员在传统的引流管使用后要对引流管端进行的捆扎管口,纱布包裹护理;故可减少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病床环境,提高治疗质量。当需再次使用(引流)时,仅需将本实用新型的鲁尔或塔形接头与引流容器的管口相互接插,就可自动开启通道,减少护理操作,避免污染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连接管具有自动封闭阀,可以做到定时引流(排放),避免以下副作用(现象)的发生。一可改变以往的持续引流状态如持续导尿,会使膀胱失去生理刺激功能,长久的开放引流可导致膀胱失去充盈刺激,功能减退,造成拔管后的尿失禁发生,且会增加尿路上行性感染的机会。

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的沿图3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的沿图3B-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接口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接口沿中轴线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活塞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沿活塞二侧孔中线的过轴线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小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弹簧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在临床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第二实施例的接口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第二实施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0029]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具体实施例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由壳体I、接口 2、活塞3、小密封圈41、大密封圈42和弹簧5共同组成。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的沿图3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壳体的沿图3B-B方向的剖视图;参见图2、图3、图4、图5,可知,壳体I为一同心的两个圆管,在两圆管的中段有一平面13将两个圆管连接,形成H型的同心双圆管状结构;在壳体I的中段平面13上开有对称的两个扇形孔131,其长X宽尺寸略大于活塞3下段的两个插片31的长X宽尺寸;壳体I的内圆有一上下贯通的管孔11,管孔11的下段外侧壁为6%锥度,成为鲁 尔公插头113,管孔11的上端圆管伸出中段平面13成为壳体I的内圆管并开孔为112,壳体I的内圆管的外侧壁有两个平行的环形沟槽18和19 ;壳体I的外圆管的下段内壁制有标准的鲁尔接口外螺旋纹12。壳体I的外圆内壁的中段内径为14,壳体I外圆内壁的上段上段内径为15,在壳体I的上端内缘有一环形沟槽16。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接口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接口沿中轴线的剖视图;参加图6、图7可知,接口 2为管状,其上中段外侧壁有螺纹结构22,其内部中空,上下贯通,在接口 2的下端底面有一环形突起21,在接口 2的下端底面有多个以轴线为圆心的扇形突起23,扇形突起的底面有凹槽,凹槽的中心直径等于弹簧5的中心直径。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活塞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沿活塞二侧孔中线的过轴线剖视图;参加图8、图9可知,活塞3为一圆管,上端有突起的圆形呈盲端32,活塞3上段的外侧壁有两个平行的环形沟槽341和342 ;在环形沟槽341和环形沟槽342的之间,活塞3的侧壁开有对称的两个侧孔33 ;活塞3的下段管壁被切削,形成对称的二个插片31,其末端端部呈楔形,活塞3内圆直径D3 >壳体I内圆管上端管孔112的外径Dl。在活塞3外侧壁的两个沟槽341和342中嵌套有大密封圈42。在壳体I内圆管的外侧壁的环形沟槽19、19中嵌套有小密封圈41 ;活塞3借以上述密封圈可与壳体I内圆外管壁及壳体外圆上端内壁14形成滑动密封。活塞3下端的两插片的长宽尺寸<壳体中段平面的两个对称开孔131的长宽尺寸;插片31且可在开孔131中自由上下滑动。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小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小密封圈41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O型圈,其内径略小于壳体I内圆管外侧壁沟槽18、19的槽底直径,其外径略大于活塞3内孔的内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大密封圈42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O型圈,其内径略小于活塞外壁沟槽341、342的槽底直径,其外径略大于壳体I中段14的内径。[00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弹簧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弹簧5是由不锈钢丝盘绕而成的压缩弹簧,其高度H52 >壳体I上段15内腔的高度,其直径D51 >活塞3上端圆形突起32面圆直径,但小于活塞上段的外圆直径。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整体外观不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加图13、图14可知,接口 2的上段外侧壁呈螺旋结构22,在接口 2和壳体I通过粘结或焊接组成的空间内,活塞3的二个对称插片31插入壳体I中部平面13的二个开孔131中;弹簧5套装在活塞3 的突起32的外周与接口 2下端的空间内,弹簧5作用于接口 2底面及活塞3顶面之间,使活塞3向壳体I内圆开孔112方向紧压,壳体3内圆管孔112外侧壁的两个密封圈41插入活塞3的内孔的底部,借密封圈二者相互密封;活塞3外侧壁沟槽中的两个密封圈42插入到壳体I外圆中段的内壁14中,借密封圈42,使活塞将壳体I上段内腔与壳体I内圆管孔11完全封闭。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在临床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临床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的螺旋接口与插入或植入体内的各种(导尿管、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引流管的出液端口紧密插接。通过本自动封闭阀引流连接管的作用,可将上述各引流管自动关闭,防止体液的自行外溢;也可减少医护人员对引流管口的人工钳夹、封闭、捆扎及包扎等护理劳动;在需要引流(定时开放引流)时,只需要将容器液袋(引流袋)的导管接口旋接入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截止阀的引流连接管的鲁尔接头11中,由于导管接口外壁的作用力,可将活塞3的二楔形插片向上端顶移动,使活塞3克服弹簧力的作用,向上移动,活塞上段的两个开孔33上移,移至壳体上段内壁及壳体内圆管孔的上端,使得壳体上段内腔借活塞侧孔与壳体内圆管孔沟通,从而开通弓I流连接管,使得液体沿着以下通道接口内孔、接口下端扇形突起的间隔间隙、壳体内腔的上段与活塞之间的空间、活塞侧孔、壳体内圆管的上端开孔、壳体内圆管的下端开孔到液体容器袋导管,可顺利实现地进行引流。使用完毕后,只需要将容器袋与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密封阀的引流连接管鲁尔接头旋脱下来,由于活塞下端插片失去了支撑,在弹簧作用力下,活塞下移,密封圈41、42又可将壳体上段与壳体内圆管孔直径形成封闭。对上述各引流管实行封堵。第二实施例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第二实施例的接口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接口 2为管状,其上中段外侧壁呈塔形圆柱结构24,其内部中空,上下贯通,在接口 2的下端底面有一环形突起21,在接口 2的下端底面有多个以轴线为中心的扇形突起23,扇形突起的底面有凹槽,凹槽的中心直径等于弹簧的中心直径。其下端内孔直径小于弹簧5的外径D51。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第二实施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阀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7和图18可知,接口 2的上段外侧壁呈塔形结构24,在接口 2和壳体I通过粘结或焊接组成的空间内,活塞3的两个对称插片31插入壳体I中部平面13的两个开孔131中;弹簧5套装在活塞3的上端的突起32的外周与接口 2下端的空间内,弹簧5作用于接口 2底面及活塞3顶面之间,使活塞3向壳体I内圆开孔112方向紧压,壳体3内圆管孔112外侧壁的两个密封圈41插入活塞3的内孔的底部,借密封圈二者相互密封;活塞3外侧壁沟槽中的两个密封圈42插入到壳体I外圆中段的内壁14中,借密封圈42,使活塞将壳体I上段内腔与壳体I内圆管孔112完全封闭。其使用方法及使用后的处理操作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只是第二实施例更适用于临床多种不同的引流管插接使用。在使用后或不使用时,拔除容器袋的管道接头,可自动封闭引流管可减少或消除导管在使用后,仍需护理人员对管端进行的捆扎管口,纱布包裹护理;故可减少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病床环境,提高治疗质量。当需再次使用(引流)时,仅需将本实用新型的鲁尔或塔形接头与引流容器的管口相互接插,就可自动开启通道,减少护理操作,避免污染效率。由于具有自动封闭阀功能,可以做到定时引流(排放)一改变以往的持续引流状态如持续导尿。使膀胱失去生理的储存功能,长久的开放引流可导致膀胱失去充盈刺激,功能减退,在且会增加尿路上行性感染的机会。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脑室引流、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术、导尿术、吸痰 管、鼻饲管等环节。与相应的导管连接,可以形成自动封闭型、防止上行感染及保持膀胱生理功能的导尿管或。
权利要求1.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由壳体(I)、接口(2)、活塞(3)、小密封圈(41)、大密封圈(42)和弹簧(5)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接口(2)与壳体⑴组成的空腔内,活塞(3)被弹簧(5)压迫在壳体(I)内圆管上段与壳体(I)外圆中段(14)形成的狭缝圆周空间内,并依靠小密封圈(41)和大密封圈(42),将壳体(I)上段空间与壳体(I)内圆管上端孔(11)实现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接口(2)为管状,其中上段外侧壁呈塔形(24)结构、也可以是带螺纹(22)的结构,其内中空,上下贯通,在接口(2)的下端底面有一环形突嵴(21),接口(2)的下端底面有多个扇形突起(2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壳体(I)是同心的两个圆管,在壳体(I)的中段有一平面(13)将两个圆管连接,形成H型的管状结构,壳体(I)的内圆管有一上下贯通的孔(11),孔(11)的下段外侧壁为6%锥度的鲁尔公插头(113),孔(11)的上端管壁伸出壳体⑴的中段平面(13)并开孔(112),在上端开孔(112)的外侧壁有两个平行的环形沟槽(18)和环形沟槽(19);壳体(I)的外圆管的下段内壁制有标准的鲁尔接口螺旋纹(12);壳体⑴中段内壁直径为(14),壳体⑴的上段内径(15)大于其中段内径(14),壳体的上缘内圆有一环形沟槽(16)。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活塞(3)为一圆管,上端为突起的圆形盲端(32),活塞(3)上段的外侧壁有两个平行的环形沟槽(341)和环形沟槽(342),在两个环形沟槽之间,活塞(3)的侧壁开有对称的两个侧孔(33);活塞(3)下段的管壁被切削,形成对称的二个插片(31),其末端端部呈楔形;活塞(3)的内圆直径>壳体(I)的内圆管上端中孔(112)的外径;在活塞(3)的外侧壁的两个环形沟槽(341)和环形沟槽(342)中嵌套有大密封圈(42);在壳体(I)的内圆管孔(112)外侧壁的环形沟槽(18)和环形沟槽(19)中嵌套有小密封圈(41);活塞(3)以上述密封圈(41)和密封圈(42)可把壳体(I)外圆上段(15)内管腔和壳体(I)的内圆管上端开孔(112)形成滑动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弹簧(5)由不锈钢丝绕制,其长度H52彡壳体内腔上段(15)的高度,弹簧(5)的直径D51活塞(3)上端面圆突起(32)的直径,但小于活塞(3)的直径;弹簧(5)的中心直径=接口(2)下端扇形突起底面沟槽的中心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接口(2)下端底面突嵴(21)的外径<壳体(I)上端内缘环形沟槽(16)的内径,二者通过粘结或焊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壳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具有自动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在壳体(I)的中段平面(13)上开有对称的两个扇形孔(131),其长X宽尺寸略大于活塞(3)下段的两个插片(31)的长X宽尺寸,使二个插片(31)可以在扇形孔中上下自由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自封闭阀的引流连接管,由接口、壳体、活塞、大小密封圈和弹簧组成。在壳体与接口组成的空间内,活塞下段的两插片穿过壳体中部平面的对称二孔,弹簧两端作用于接口下端面与活塞端面之间,将活塞紧压在壳体内圆中孔表面,活塞靠小密封圈和大密封圈将壳体外圆的上段空间与壳体内圆管上开孔完全封闭。使用时将接口端螺旋纹或塔形接口与引流管出口端插牢,可自动封闭引流管,避免液体外溢。需要引流时,将容液袋入液管口端插入壳体下段的鲁尔接口,可将活塞两楔形插片顶向内部,弹簧被压缩,使活塞两个侧孔上移到壳体上段内壁的空间,使壳体外圆上段空间通过活塞侧孔与壳体内圆上端开孔联通,进入引流导通状态。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封闭,自动开启,插接简便,免除护理,减轻劳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防止管路上行感染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M39/10GK202620478SQ20122033227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张敏, 张亚平, 季强 申请人:张敏, 张亚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