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持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中,现有的持针器在夹针时,缝合针不容易被固定,从而在缝合伤口时易造成缝合针的滑动,且缝合线从线轴到缝合针拉伸过长,使医生进行缝合时很不方便,且各易造成患者伤口的再次损伤,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持针器,使用该持针器进行缝合时,缝合线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夹针稳固,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由夹针不稳造成的伤害。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持针器,所述的持针器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缝合钳、第二缝合钳及销轴,第一缝合钳与第二缝合钳相对设置,第一缝合钳与第二缝合钳通过销轴铰接,第一手柄与第一缝合钳的后端面相连,第二手柄与第二缝合钳后端面相连,第二缝合钳的前端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缝合钳的前端相配合,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以及第一缝合钳前端与所述的槽底面相对应的面均设有锯齿形凸棱,线轴的一端与第一手柄的外侧面固连,线轴为中空圆柱体,线轴上套装有转套,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橡胶塞的外端设有凸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缝合时,缝合线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夹针稳固,不易滑针,方便快捷缝针且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伤害。使用时,将缝合针的尾端置于第二缝合钳的凹槽内,并通过第一缝合钳I的前端与凹槽的配合压住缝合针,从而起到对缝合针固定的作用。缝合线缠绕在转套上,根据使用的需要拉动缝合线带动转套转动进行放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右视图。图中,第一缝合钳I,第二缝合钳2,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4,销轴5,线轴6,橡胶塞7,锯齿形凸棱8,转套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f图2,一种持针器,所述的持针器包括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4、第一缝合钳
I、第二缝合钳2及销轴5,第一缝合钳I与第二缝合钳2相对设置,第一缝合钳I与第二缝合钳2通过销轴5铰接,第一手柄3与第一缝合钳I的后端面相连,第二手柄4与第二缝合钳2后端面相连,第二缝合钳2的前端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缝合钳I的前端相配合,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以及第一缝合钳I前端与所述的槽底面相对应的面均设有锯齿形凸棱8,起 到稳固缝合针的作用,线轴6的一端与第一手柄3的外侧面固连,线轴6为中空圆柱体,线轴6上套装有转套9,线轴6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7封堵;橡胶塞7的外端设有凸台。
权利要求1.一种持针器,所述的持针器包括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4)、第一缝合钳(I)、第二缝合钳(2 )及销轴(5 ),第一缝合钳(I)与第二缝合钳(2 )相对设置,第一缝合钳(I)与第二缝合钳(2)通过销轴(5)铰接,第一手柄(3)与第一缝合钳(I)的后端面相连,第二手柄(4)与第二缝合钳(2)后端面相连,其特征是第二缝合钳(2)的前端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缝合钳(I)的前端相配合,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以及第一缝合钳(I)前端与所述的槽底面相对应的面均设有锯齿形凸棱(8),线轴(6)的一端与第一手柄(3)的外侧面固连,线轴(6)为中空圆柱体,线轴(6)上套装有转套(9),线轴(6)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7)封堵。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持针器,其特征是橡胶塞(7)的外端设有凸台。
专利摘要一种持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使用该持针器进行缝合时,缝合线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夹针稳固,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由夹针不稳造成的伤害。所述的持针器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缝合钳、第二缝合钳及销轴,第一缝合钳与第二缝合钳相对设置,第一缝合钳与第二缝合钳通过销轴铰接,第一手柄与第一缝合钳的后端面相连,第二手柄与第二缝合钳后端面相连,第二缝合钳的前端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缝合钳的前端相配合,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以及第一缝合钳前端与所述的槽底面相对应的面均设有锯齿形凸棱,线轴的一端与第一手柄的外侧面固连,线轴为中空圆柱体,线轴上套装有转套,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本实用新型用于外科手术中对伤口缝合。
文档编号A61B17/062GK202751420SQ20122038001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王焕来 申请人:王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