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849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残留液输液器的排气柱,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医院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主要用于重力式静脉输液。一般是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组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液软管流入滴壶,当滴壶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经脉。滴壶组件一般由上下两部分腔室组成,中间以隔离盖隔开,一滴液管连通滴壶的上下两部分;滴壶上部分的顶端为输液接口,通过输液软管、瓶塞穿刺器与输液瓶连通;滴壶下部分为滴斗,其底部为输液接口,通过输液软管、经脉针与人体的经脉连通。滴壶下部分为漏斗状的滴斗,滴斗的中空通孔插接中空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壶外侧的部分为输液软管的连接柱,排气柱在滴壶内的部分的上半段的侧壁开有进液口,滴斗中的药液得以通过进液口进入排气柱的中空部分。这种滴壶组件存在一些缺陷1、由于排气柱在进液口的下端较滴斗底部高,因此,药液在滴斗内有残留;2、排气柱的进液口的设计不合理,导致不能起到自排气和无残留液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所述的排气柱在滴斗内部分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进液口 ;所述的进液口的下端与滴斗底部的内壁平齐;所述的进液口为狭长细缝状的倒置梯形。所述的进液口上底边的宽度为50-70丝米;进液口的下底边为30-48丝米,高度为15-25mm。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液口的上底边宽度为55丝米;进液口的下底边为45丝米,高度为18_。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缘故,经输液软管进入滴斗的药液在进液口的主体部形成药液薄膜,阻止滴斗中的空气进入人体。由于重力的缘故,主体部的药液在不断向下移动,由于进液口的设计为倒梯形结构,因此截面积在不断减小;药液在因而可以迅速形成液滴,最终破坏了表面张力的平衡,并通过输液软管进入人体。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排气柱的进液口与滴斗底部平齐,因此,滴斗中无残留药液,更环保科学;2、一方面利用了液体的表面张力来实现自排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特殊设计迅速破坏表面张力使药液能顺利通过;进液口的结构精巧,设计独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液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气柱 2、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1,所述的排气柱I在滴斗内部分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进液口 2 ;所述的进液口 2的下端与滴斗底部的内壁平齐;所述的进液口 2为狭长细缝状的倒置梯形。所述的进液口 2上底边的宽度为50-70丝米;进液口 2的下底边为30-48丝米,高度为 15_25mm。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液口 2的上底边宽度为55丝米;进液口 2的下底边为45丝米,高度为18mm。使用时,当滴入滴斗中的药液在进液口 2上形成薄膜,在药液积聚的过程中,当药液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时,药液滴落;而当药液较少时,药液自进液口 2向下流动,由于进液口倒置梯形的设计,截面积迅速减小,因此药液迅速积聚成液滴,表面张力继而被破坏,因此不管多少药液均能自排气柱I滴落,并经过输液导管进入人体。
权利要求1.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所述的排气柱在滴斗内部分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进液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的下端与滴斗底部的内壁平齐;所述的进液口为狭长细缝状的倒置梯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上底边的宽度为50-70丝米;进液口的下底边为30-48丝米,高度为15-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的上底边宽度为55丝米;进液口的下底边为45丝米,高度为1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所述的排气柱在滴斗内部分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进液口;所述的进液口的下端与滴斗底部的内壁平齐;所述的进液口为狭长细缝状,进液口由两部分组成长方形的主体部和主体部下方的倒置梯形的滴液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排气柱的进液口与滴斗底部平齐,因此,滴斗中无残留药液,更环保、科学;2、一方面利用了液体的表面张力来实现自排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特殊设计迅速破坏表面张力使药液能顺利通过;进液口的结构精巧,设计独特。
文档编号A61M5/14GK202761837SQ2012204268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5日
发明者邹小龙, 邹绍俊 申请人: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