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04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臂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臂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前臂骨析的病人在骨折部位复位后,临床通常采用夹板将骨折部位定位,再用包扎带将夹板缠绕并固定,以利于前臂骨析处康复,其不足是病人在使用夹板定位前臂时,操作很麻烦,包扎的松紧度难以掌握,有时包扎紧了,容易引起骨折部位血流不畅,严重者还会造成局部坏死等后果,包扎松弛,随着病人的活动,则使夹板容易移位,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近年来,发展起来一些新型夹板,包括铝塑复合夹板、卷式夹板、高分子可塑夹板、石膏片等。其中,铝塑复合夹板具有价格便宜、可反复塑形、X线穿透较好的优点,但为了达到牢稳固定需要多根组合并采用小间距的绷带绑扎,操作复杂,调整松紧度不便。卷式夹板携带方便、通用性强,但需要展开、剪裁及塑形,操作复杂、不能满足战场环境急救的要求;高分子可塑夹板具有塑形性能好,局部附贴性较好,患者感觉较舒适,重量轻、透气性及生物适应性良好,X线通透性良好,在一个部位可多次整复、反复使用的优点,但需要水合或热塑来定型,使用不便,难以在急救现场尤其是战场应用。石膏片夹板则存在除了较重、只能一次塑形外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固不易移位及松紧度易于调节的前臂外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气囊、充气装置及拉链,长方体气囊与充气装置相连接;拉链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气囊两侧面上;沿长方体气囊的长度方向,长方体气囊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状气囊,各条状气囊与长方体气囊相互连通。使用时,先把前臂骨折部位复位,然后将病人的前臂放置到长方体气囊上表面的条状气囊上,拉链处于前臂的两侧,接着拉上拉链,长方体气囊由于拉上拉链而构成圆筒状,将前臂包裹在内,接下来通过充气装置对长方体气囊及条状气囊进行充气,使条状气囊对前臂起固定作用,松紧度可通过充气装置充气进行调节。为使病人前臂骨折部位能够透气,所述条状气囊之间有间隙。为使病人前臂可悬挂在病人胸前,减少受伤部位的负重感,所述长方体气囊下表面设有颈部吊带。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固定牢固不易移位,松紧度易于调节,能很好保护骨析部位;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颈部吊带,使病人前臂可悬挂在病人胸前,减少受伤部位的负重感。[0011 ]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2]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图I沿A-A剖面图;[0014]图3是图I拉上拉链后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图I、图2和图3所示,这种前臂外固定装置,包括长方体气囊I、充气装置2及拉链3,长方体气囊I与充气装置2相连接;拉链3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气囊I两侧面上;沿长方体气囊I的长度方向,长方体气囊I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状气囊101,各条状气囊101与长方体气囊I相互连通。使用时,先把前臂骨折部位复位,然后将病人的前臂放置到长方体气囊I上表面的条状气囊101上,拉链3处于前臂的两侧,接着拉上拉链3,长方体气囊I由于拉上拉链而构成圆筒状,将前臂包裹在内,接下来通过充气装置2对长方体气囊I及条状气囊101进行充气,使条状气囊101对前臂起固定作用,松紧度可通过充气装置2充气进行调节。为使病人前臂骨折部位能够透气,所述条状气囊之间有间隙。实施例2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为使病人前臂可悬挂在病人胸前,减少受伤部位的负重感,所述长方体气囊I下表面设有颈部吊带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覆
权利要求1.一种前臂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气囊、充气装置及拉链,长方体气囊与充气装置相连接;拉链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气囊两侧面上;长方体气囊下表面设有颈部吊带;沿长方体气囊的长度方向,长方体气囊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状气囊,各条状气囊与长方体气囊相互连通,条状气囊之间有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前臂外固定装置,包括长方体气囊、充气装置及拉链,长方体气囊与充气装置相连接;拉链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气囊两侧面上;沿长方体气囊的长度方向,长方体气囊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状气囊,各条状气囊与长方体气囊相互连通。使用时,先把前臂骨折部位复位,然后将病人的前臂放置到长方体气囊上表面的条状气囊上,拉链处于前臂的两侧,接着拉上拉链,长方体气囊由于拉上拉链而构成圆筒状,将前臂包裹在内,接下来通过充气装置对长方体气囊及条状气囊进行充气,使条状气囊对前臂起固定作用,松紧度可通过充气装置充气进行调节。
文档编号A61F5/05GK202724060SQ20122045292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邱开封, 谢思斯, 彭贤娟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