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是一种治疗脊椎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
背景技术:
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包括软组织(如黄韧带肥厚、后韧带钙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由于椎管狭窄造成对脊髓及神经、血管卡压和刺激从而引起椎管狭窄症的发生。颈椎管狭窄症(脊髓型颈椎病)本病症状发展缓慢,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隐匿起症,逐渐加重,早期仅感觉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无力、发僵、发沉、不灵活等,休息片刻又可继续行走,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这与腰椎管狭窄症中常见的以疼痛、麻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显著不同。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踩棉花感、行走困难,躯干及下肢麻木与束带感大小便困难、尿潴留或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管狭窄症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的脊椎病,以高发率、高复发率、高后遗症率成为医学难题。此病轻者四肢发抖、间歇性跛行。长期以来,该病治疗主要靠手术扩大椎孔,但术后常有复发。因此亟需一种设备能治疗该病症,同时还能保持锥孔的尺寸,使得锥孔不会狭窄。中国专利局于2010年11月10日公告了一份CN201624824U号专利,名称为脊椎校正设备,包括由主体框架支撑且固定胸部的胸部支撑架,安装在主体框架中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一侧的颈椎支撑架,使颈椎支撑架相对于胸部支撑架左右旋转以实现颈部旋转运动的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安装在主体框架中以便设置在胸部支撑架另一侧的骨盆支撑架,相对于胸部支撑架与骨盆支撑架接近和分离进行骨盆拉伸运动的拉伸驱动单元,相对于骨盆支撑架的面对胸部支撑架的一侧左右旋转和上下扭转的旋转扭转驱动单元和接收操控命令且控制颈椎支撑架驱动单元、拉伸驱动单元或旋转扭转驱动单元的控制器。但是该设备是通过旋转和拉伸来时校正,对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旋转和拉伸的方式对脊椎进行校正,治疗管狭窄症效果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床面高低可调,配置了胸椎、腰椎、骨盆部位三套顿压滑落装置,实现了全脊椎无旋转闪动矫正,降低了医疗风险,大幅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包括床身,床身上设置有通过举升机构连接的升降部件,升降部件上连接有头部支撑架、胸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腿部支撑架和脚部支撑架,胸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和腿部支撑架均通过顿压机构与升降部件相连;顿压机构包括设置核心体、设置在核心体内的核心柱及顶压部件,核心柱外壁上设置有凹孔,顶压部件的端部顶入到凹孔内。升降部件通过举升机构调节高度,适应医生的身高及治疗高度需要;各支撑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各支撑部件相互独立,能单独对身体的各部位的脊椎进行治疗;对应脊椎的各支撑部件通过顿压机构与升降部件相连,使得支撑部件能随着升降部件同步调节高度;顿压部件需要通过顿压的方式使得支撑部件瞬间产生一个位移,从而给脊椎一个牵拉力,无需旋转闪动矫正,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顿压部件通过顶压部件和凹孔的配合使得核心柱保持固定位置,从而支撑住对应的支撑部件,在顿压的作用力下顶压部件从凹孔退出,核心柱下降,对应的支撑部件也同时下降。作为优选,凹孔为球形结构;顶压部件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钢球、弹簧、顶销、传动轴及丝杠,钢球与凹孔相配合,弹簧的一端与钢球相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顶销端部相接触,顶销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相接触,丝杠插入到传动轴内螺接。转动丝杠,与丝杠螺接的传动轴做轴向移动,传动轴推动顶销,顶销压缩弹簧,弹簧产生的弹力将钢球顶入到凹孔内,在外力的作用下,钢球压缩弹簧从凹孔内退出。作为优选,核心体内设置有两个垂直的连接孔,两个连接孔的轴线相交,其中一个连接孔为竖向与核心柱相配合,另一个连接孔为横向,顶压部件设置于横向的连接孔内。核心柱在竖向的连接孔内移动,顶压部件在横向的连接孔内移动。作为优选,横向的连接孔的一端一直连通到核心体外,连接孔的另一端为小径孔,小径孔连通到核心体外。小径孔用于限定顶压部件的部分组件不会从横向的连接内由于受到弹簧的反作用力而退出。作为优选,顶压部件的钢球、弹簧及顶销设置于横向的连接孔内,转动轴的侧边固定有推杆,推杆与顶销端部相接触。作为优选,核心柱的外表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一条竖槽,竖槽与凹孔相连通。核心柱移动过程中,竖槽与顶压部件相配合,限定了核心柱只能轴向移动,不能产生旋转,确保顿压的作用力方向。作为优选,核心柱外部套置有两个线性轴承和一个定位轴套,其中线性轴承处于定位轴套的两侧,定位轴套上设置有圆孔,定位轴套在核心体内时圆孔与顶压部件的端部相对应。作为优选,定位轴套上的圆孔为两个,两个圆孔相对间隔180°。作为优选,核心体的一侧边固定有固定板,核心体的另一侧边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与顶压部件相配合对顶压部件移动进行导向。导向板主要是对传动轴的横向移动进行导向,传动轴的侧边固定有推动杆,导向板对推动杆进行导向。作为优选,核心柱的上端固定有面板,面板与对应的胸部支撑架或腰部支撑架或腿部支撑架相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应脊椎的各支撑部件通过顿压机构与升降部件相连,使得支撑部件能随着升降部件同步调节高度;顿压部件需要通过顿压的方式使得支撑部件瞬间产生一个位移,从而给脊椎一个牵拉力,无需旋转闪动矫正,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闻治疗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侧图;[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顿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顿压部件的爆炸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核心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脚部支撑架,2、腿部支撑架,3、腰部支撑架,4、胸部支撑架,5、头部支撑架,6、举升机构,7、手把,8、床身,9、面板,10、线性轴承,11、固定板,12、防脱螺钉,13、定位轴套,14、弹簧,15、顶销,16、传动轴,17、丝杠,18、导向板,19、钢球,20、核心柱,21、导向槽,22、推杆,23、核心体,24、横向的连接孔,25、竖向的连接孔,26、圆孔,27、竖槽,28、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参见附图1附图2),包括床身8,床身上设置有通过举升机构6连接的升降部件,升降部件上连接有头部支撑架5、胸部支撑架4、腰部支撑架3、腿部支撑架2和脚部支撑架I。胸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和腿部支撑架均通过顿压机构与升降部件相连。顿压机构包括设置核心体23、设置在核心体内的核心柱20及顶压部件(参见附图3附图4)。核心柱的顶端固定有面板9,面板与对应的胸部支撑架或腰部支撑架或腿部支撑架相固定。核心体的一侧边固定有固定板11,核心体的另一侧边固定有导向板18,固定板的两端伸出到核心体外,导向板上设置有横向的导向槽21。核心柱外壁上设置有凹孔28 (参见附图5),凹孔为球形结构,核心柱的外表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一条竖槽27,竖槽与凹孔相连通。核心柱外部套置有两个线性轴承10和一个定位轴套13,其中线性轴承处于定位轴套的两侧,定位轴套上设置有两个圆孔26,两个圆孔相对间隔180°,定位轴套在核心体内时圆孔与顶压部件的端部相对应。核心体内设置有竖向的连接孔25和横向的连接孔24,竖向的连接孔和横向的连接孔相垂直且轴线相交,其中竖向的连接孔与核心柱相配合,顶压部件设置于横向的连接孔内。核心柱插入到竖向的连接孔内时,线性轴承固定到竖向的连接孔内壁上。核心体内竖向的连接孔连通核心体上下端面,核心柱插入到竖向的连接孔内时,核心柱的下端固定防脱螺钉。横向的连接孔的一端一直连通到核心体外,横向的连接孔的另一端为小径孔,小径孔连通到核心体外。顶压部件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钢球19、弹簧14、顶销15、传动轴16及丝杠17。钢球与凹孔相配合,弹簧的一端与钢球相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顶销端部相接触,顶压部件的钢球、弹簧及顶销设置于横向的连接孔内,转动轴的侧边固定有推杆22,推杆插入到导向板18的导向槽21内,推杆与顶销端部相接触,丝杠插入到传动轴内螺接。转动丝杠,丝杠带动传动轴做横向移动,推杆推动顶销压缩弹簧,弹簧产生弹力将钢球压紧到凹孔内,此时核心柱处于固定的位置,面板身高;通过人为施加一个乡下的外力作用到对应的支撑部件上,钢球由于外力从凹孔内脱出进入到竖槽内滑动,此时核心柱下降,面板同时下降并下降到核心体的上端面,从而停止,完成一次顿压,转动手把,手把将对应的支撑部件重新抬起,钢球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再次进入到凹孔内使得核心柱又处于固定的位置。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包括床身,床身上设置有通过举升机构连接的升降部件,升降部件上连接有头部支撑架、胸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腿部支撑架和脚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胸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和腿部支撑架均通过顿压机构与升降部件相连;顿压机构包括设置核心体、设置在核心体内的核心柱及顶压部件,核心柱外壁上设置有凹孔,顶压部件的端部顶入到凹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凹孔为球形结构;顶压部件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钢球、弹簧、顶销、传动轴及丝杠,钢球与凹孔相配合,弹簧的一端与钢球相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顶销端部相接触,顶销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相接触,丝杠插入到传动轴内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核心体内设置有两个垂直的连接孔,两个连接孔的轴线相交,其中一个连接孔为竖向与核心柱相配合,另一个连接孔为横向,顶压部件设置于横向的连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横向的连接孔的一端一直连通到核心体外,连接孔的另一端为小径孔,小径孔连通到核心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顶压部件的钢球、弹簧及顶销设置于横向的连接孔内,转动轴的侧边固定有推杆,推杆与顶销端部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核心柱的外表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一条竖槽,竖槽与凹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核心柱外部套置有两个线性轴承和一个定位轴套,其中线性轴承处于定位轴套的两侧,定位轴套上设置有圆孔,定位轴套在核心体内时圆孔与顶压部件的端部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定位轴套上的圆孔为两个,两个圆孔相对间隔18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核心体的一侧边固定有固定板,核心体的另一侧边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与顶压部件相配合对顶压部件移动进行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其特征在于核心柱的上端固定有面板,面板与对应的胸部支撑架或腰部支撑架或腿部支撑架相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升降整脊顿压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旋转和拉伸的方式对脊椎进行校正,治疗管狭窄症效果较差的缺陷,胸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和腿部支撑架均通过顿压机构与升降部件相连;顿压机构包括设置核心体、设置在核心体内的核心柱及顶压部件,核心柱外壁上设置有凹孔,顶压部件的端部顶入到凹孔内。对应脊椎的各支撑部件通过顿压机构与升降部件相连,使得支撑部件能随着升降部件同步调节高度;顿压部件需要通过顿压的方式使得支撑部件瞬间产生一个位移,从而给脊椎一个牵拉力,无需旋转闪动矫正,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1/02GK203017327SQ20122056564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以江, 赫荣彬 申请人:黄山金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