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430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科护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采用及时的心脏复苏术进行治疗是最有效的办法。常规的心脏复苏术通常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导管插管以及使用呼吸机等方式,后两种方式虽然复苏效果最好,但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操作过程复杂,而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前期急救方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普遍熟悉的,但是对于一些存在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来说,就只能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急救,这样,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抢救,甚至对患者来说,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可以有效的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手动拉杆、进气阀、活塞、呼吸机主体、出气阀、连接管、胶皮扣碗和出气插口,所述的呼吸机主体的内腔设有活塞,活塞的顶部连接手动拉杆,呼吸机主体的底部连接出气阀,呼吸机主体的侧壁设有一个进气阀,所述的出气阀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出气插口,所述的出气插口的外部设有胶皮扣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有频率的抽动手动拉杆,使空气进入患者体内,达到不需要嘴对嘴的进行救助,从而避免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伤害,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对患者的救助。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手动拉杆1、进气阀2、活塞3、呼吸机主体4、出气阀5、连接管6、胶皮扣碗
7、出气插口 8。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包括手动拉杆1、进气阀2、活塞3、呼吸机主体4、出气阀5、连接管6、胶皮扣碗7和出气插口 8,所述的呼吸机主体4的内腔设有活塞3,活塞的顶部连接手动拉杆I,呼吸机主体4的底部连接出气阀5,呼吸机主体4的侧壁设有一个进气阀2,所述的出气阀5通过连接管6连接到出气插口 8,所述的出气插口 8的外部设有一个直径大于出气插口 8的胶皮扣碗7 ;上述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均采用单向阀。使用时,出气插口 8出入患者的口中,胶皮扣碗7扣在患者的嘴部外侧,通过有频率的抽动手动拉杆1,使空气进入患者体内,达到不需要嘴对嘴的进行救助,从而避免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伤害,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对患者的救助。
权利要求1.一种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手动拉杆(I)、进气阀(2)、活塞(3)、呼吸机主体(4)、出气阀(5)、连接管(6)、胶皮扣碗(7)和出气插口(8),所述的呼吸机主体(4)的内腔设有活塞(3 ),活塞的顶部连接手动拉杆(I),呼吸机主体(4)的底部连接出气阀(5),呼吸机主体(4)的侧壁设有一个进气阀(2),所述的出气阀(5)通过连接管(6)连接到出气插口(8),所述的出气插口(8)的外部设有胶皮扣碗(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科护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手动拉杆、进气阀、活塞、呼吸机主体、出气阀、连接管、胶皮扣碗和出气插口,所述的呼吸机主体的内腔设有活塞,活塞的顶部连接手动拉杆,呼吸机主体的底部连接出气阀,呼吸机主体的侧壁设有一个进气阀,所述的出气阀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出气插口,所述的出气插口的外部设有胶皮扣碗。有益效果是通过有频率的抽动手动拉杆,使空气进入患者体内,达到不需要嘴对嘴的进行救助,从而避免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伤害,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对患者的救助。
文档编号A61H31/02GK202909066SQ20122061674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刘岩 申请人:刘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