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灌肠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63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腔灌肠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双腔灌肠管。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临床进行灌肠使用的灌肠管多为单腔管,使用时通过注射器等加压装置将液体通过灌肠管送入到病人肠内,此灌肠管存在的技术缺陷有:一是灌肠管直径较小,灌肠管端口喷射的液体只能对肠道内局部清洗,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将肠道清洗干净,延长了肠道清洗时间;二是在清洗的同时,肠道内的废物随液体由肛门流出,极易造成污染。发明内容为克服目前灌肠过程中所使用的灌肠管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卫生、省事省力的双腔灌肠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腔灌肠管,包括一注液管,注液管的末端设有注液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液管的前端设有膨胀气囊,注液管的前端管口位于膨胀气囊的内部,在膨胀气囊的表面设有若干喷液孔;所述的注液管的管壁上还复合一排污管,排污管的前端穿过膨胀气囊,排污管的前端端口位于膨胀气囊之外,在排污管的末端设有排污接口。所述的排污管前端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进液孔。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灌肠管采用双腔结构可以使注液与排污同时进行,可有效防止肠内废物随液体由肛门流出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由于在注液管的前端设置膨胀气囊,在注液的同时,膨胀气囊膨胀将肠道撑开,液体由膨胀气囊上的喷液孔射出,可以对肠道内部进行全方位清洗,保证肠道的清洗效果。该双腔灌肠管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各医疗系统中。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液管,2、注液接口,3、膨胀气囊,4、喷液孔,5、排污管,6、排污接口,7、进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双腔灌肠管,包括一注液管1,注液管I的末端设有注液接口 2。如附图所示,注液管I的前端设有膨胀气囊3,注液管I的前端管口位于膨胀气囊3的内部,在膨胀气囊3的表面设有若干喷液孔4。如附图所示,在注液管I的管壁上还复合一排污管5,排污管5的前端穿过膨胀气囊3,排污管5的前端端口位于膨胀气囊3之外,在排污管5的末端设有排污接口 6。使用时,将注液管I及排污管5的前端连同膨胀气囊3由患者肛门插入,通过注液管I末端的注液接口 2与注液设备连接,通过排污管5末端的排污接口 6与负压装置连接。打开注液设备,此时带有压力的液体由注液管I进入膨胀气囊3内,膨胀气囊3膨胀将病人肠道撑开,带有压力的液体由膨胀气囊3上的喷液孔4喷出对肠道进行清洗,肠道内清洗的废物及液体通过排污管5的前端进入到排污管5内部然后排出,从而达到清洗、排污同步进行。在操作时,可以前后移动注液管I与排污管5,使膨胀气囊3在肠道内进行移动,可对整个肠道进行彻底清洗。为加快排污效果,如附图所示,在排污管5前端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进液孔7。
权利要求1.双腔灌肠管,包括一注液管,注液管的末端设有注液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液管的前端设有膨胀气囊,注液管的前端管口位于膨胀气囊的内部,在膨胀气囊的表面设有若干喷液孔;所述的注液管的管壁上还复合一排污管,排污管的前端穿过膨胀气囊,排污管的前端端口位于膨胀气囊之外,在排污管的末端设有排污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灌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管前端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进液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为克服目前灌肠过程中所使用的灌肠管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灌肠管,包括一注液管,注液管的末端设有注液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液管的前端设有膨胀气囊,注液管的前端管口位于膨胀气囊的内部,在膨胀气囊的表面设有若干喷液孔;所述的注液管的管壁上还复合一排污管,排污管的前端穿过膨胀气囊,排污管的前端端口位于膨胀气囊之外,在排污管的末端设有排污接口。该双腔灌肠管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各医疗系统中。
文档编号A61M3/02GK202942477SQ201220630408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高晓明, 王娜 申请人:高晓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