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63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注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消除或避免将空气注射、输入人体的装置的输注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输液器在输液开始阶段,药液通过管路从滴管流出,进入滴斗,药液易将滴斗内的空气向下排出,导致空气与药液形成气液混合物而进入输液导管内,因此产生气泡,同时,因输液导管内壁的表面张力作用,输液导管的内壁易吸附少量的气泡。排除由此产生的的气泡过程较为繁琐和困难,而且费时、费力。此外,如果产生的气泡进入患者体内,则易造成气栓等危害。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前,必须人工将输液器导管内的气泡尽可能的排除。通常的排除方法为:将瓶塞穿刺器插入输液瓶塞后,先将滴斗倒挂,同时用手挤捏滴斗,使药液进入滴斗内,待一定量的药液充满滴斗后,放下滴斗,才有可能将大部分的气泡排除。这种人工排除气泡的方法既繁琐又耗时,并不利于紧急输液和抢救病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申请号:200920110627.7,专利名称:一种无气泡输液器。该实用新型专利中,在滴斗下端安装有下滴管。该下滴管顶部封闭,外侧设有一贯通的进液孔,内腔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地段阻隔但顶部相互连通,进液孔与进液通道连通,出液端套在带有流量调节器的输液长导管上。然而,该实用新型采用的输液器虽然省略了倒挂滴斗的操作步骤,但是,还需要医护人员通过挤捏滴斗的方式来排除滴斗内的空气,该法虽然可以通过下滴管的结构来排除部分空气,但并不能保证完全排除滴斗内的空气,即不能彻底解决输液管路内气泡的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通过采用所述装置,可使得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无需倒挂或挤捏滴斗,而是充分利用装置内的药液产生的压力来自行排出气泡,从而简化输液步骤,节省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所述输液装置设置于滴斗内侧,所述滴斗上端与滴管连接,所述装置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装置内侧设置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通过下液口与下液通道连接,所述进液通道与进液口连接,所述装置上端设置有排气孔。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采用的是,所述进液口的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进液通道两侧,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滴斗内侧底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采用的是,所述下液通道设置于进液通道内侧,所述下液通道下端与输液导管接口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采用的是,所述排气孔与进液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前述提及的专利文献相比,在装置上新增一个排气孔,使得药液在通过进液口进入进液通道后,可通过药液高度产生的压力,通过排气孔自行排除混在药液内的空气,从而省去了通过挤捏滴斗而排除气泡的步骤,进一步降低了气泡留存在输液管路内的可能性,同时,新增一个进液口,提高输液效率,节省时间,下液口通过虹吸作用将输液最后阶段的剩余药液有效送入输液导管接口,避免了昂贵药液的浪费,进而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药液浪费,解除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因气体进入人体造成气栓等不良后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且容易生产制造,具有广泛的临床适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的在滴斗内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滴斗,2、滴管,3、进液口,4、进液通道,5、下液口,6、下液通道,7、排
气孔,8、输液导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的结构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输液装置设置于滴斗I内侧,所述滴斗I上端与滴管2连接,所述装置上设置有进液口 3,所述装置内侧设置有进液通道4,所述进液通道4通过下液口 5与下液通道6连接,所述进液通道4与进液口 3连接,所述装置上端设置有排气孔7。所述进液口 3的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进液通道4两侧,所述进液口 3设置于滴斗I内侧底部。所述下液通道6设置于进液通道4内侧,所述下液通道6下端与输液导管接口8连接。所述排气孔7与进液通道4连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2所示,在药液通过滴管2进入滴斗I内侧后,在滴斗I内侧逐渐积累,待滴斗I内侧药液高度超过进液口 3的高度时,药液即通过所述输液装置两侧的进液口 3进入到所述自排气输液装置内侧,然后药液沿进液通道4向上流动,在药液未达到一定高度之前,无法由下液通道6流出,在此过程中,药液始终在一定高度之内将进液口 3液封,因此滴斗I内的空气不能通过进液口 3混入药液,同时,药液通过在装置内侧产生的压力,进一步将有可能混入药液的气泡通过挤压排气孔5而排入滴斗I内(此处,由于装置内外两侧的压力不同,即内侧压力高于外侧压力,因此不必担心滴斗I内的空气会从排气孔5进入装置内侧而混入药液),从而使装置内的连通路径无气泡的混入,而后药液通过下液口 5进入下液通道6,进而通过输液导管接口 7进入输液导管,从而完成后续的输液过程。当药瓶内药液流完后,滴斗I内的液体会有到排气孔5处的液深,随着药液的流入,由于排气孔5孔径小,被药液形成的水膜封住,滴斗I内的药液会通过进液孔3利用虹吸原理把滴斗I内的药液全部排空而不浪费昂贵的药液。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通过增设排气孔,从而进一步确保在输液过程中放置气泡的产生和气泡的进入,并可有效提高药液的利用率,不浪费药液,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具有广泛的临床适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所述输液装置设置于滴斗(I)内侧,所述滴斗(I)上端与滴管(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上设置有进液口(3),所述装置内侧设置有进液通道(4 ),所述进液通道(4 )通过下液口( 5 )与下液通道(6 )连接,所述进液通道(4 )与进液口( 3 )连接,所述装置上端设置有排气孔(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3)的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进液通道(4)两侧,所述进液口(3)设置于滴斗(I)内侧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通道(6)设置于进液通道(4)内侧,所述下液通道(6)下端与输液导管接口(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7)与进液通道(4)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所述输液装置设置于滴斗(1)内侧,所述滴斗(1)上端与滴管(2)连接,所述装置上设置有进液口(3),所述装置内侧设置有进液通道(4),所述进液通道(4)通过下液口(5)与下液通道(6)连接,所述进液通道(4)与进液口(3)连接,所述装置上端设置有排气孔(7)。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进液口自排气输液装置,可使得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无需倒挂或挤捏滴斗,而是充分利用装置内的药液产生的压力来自行排出气泡,从而简化输液步骤,节省时间。
文档编号A61M5/36GK202933300SQ2012206304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李少良, 汪洋 申请人:江西丰临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