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咽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062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管插管咽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通气使用的气管插管咽通气管。
背景技术
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气管插管而言,经鼻路径较容易,这是因为狭窄的鼻腔对FOB有一定的支撑和引导作用,FOB出鼻后孔后也较容易找到会厌与声门,经口路径则困难一些,由于口咽部空间较大,FOB置入时不易居中而偏向一侧,需要反复进退,调整FOB前端的位置寻找声门。目前已有几种专用口咽通气道可用于协助FOB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当插入这些专用通气道时,不仅能保护FOB免遭患者的咬伤,而且还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把舌从咽部移开,引导FOB接近声门。临床经验表明,使用这些专用通气道可明显缩短FOB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目前常用的气管插管专用通气道有Berman气管插管咽通气管、Williams通气道-气管插管器和Ovassapian气管插管通气管。Berman气管插管咽通气管亦称II型通气道。不仅能用作常规的口咽通气道,而且可用于辅助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或FOB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该通道的全长为一管型结构,能够插入经过满意润滑的气管导管。目前此种通气道共3个可用的型号。当正确插入合适型号的此类通气道时,其前端正好位于会厌谷,并能将舌向前抬起。该通气道的一侧的管壁呈非连接状,其间的狭缝能够被增大,从而在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后可气管导管上移下该通气管。设计Williams通气道-气管插管器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操作,亦可用作常规口咽通气道或用于FOB引导气管插管操作。目前临床应用的此类通气管有两种型号:9号和10号,能分别匹配内径< 8.0mm和< 8.5mm的气管导管。其咽弯曲近端的1/2呈管状,用于放置FOB和气管导管;远端1/2的舌面呈开放状。在气管插管的操作中,应卸除气管导管的接头,因为其不能穿过该通气管的管腔,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可阻碍从气管导管上卸除该通气道。Ovassapian气管插管通气管主要用于FOB引导气管插管操作,其近端的舌面相当宽,呈扁平状,以利于控制舌的位置,两侧壁呈垂直状。在两侧壁之间有两对弯曲的引导壁,其间隙可顺利通过内径< 9.0mm的气管导管。该通气道的引导壁属可曲性,可将通气道从气管导管上卸除。此种通气道近端的1/2为管状结构,其功能类似于牙垫,远端的1/2无后壁,利于FOB操作。采用此种通气道进FOB引导气管插管时,毋须移去气管导管的接头。然而,在临床麻醉的实践中,部分病例尽管使用并更换了不同的型号此类的气管插管通气管,仍出现FOB引导的气管插管失败。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会厌阻碍了 FOB的前进,当会厌偏大偏长或其上抬功能差时,由于会厌前端下垂靠近咽后壁,使FOB前进受阻;另一个原因是当患者咽部结构异常,Berman或Williams咽通气管前端的管状结构开口一旦不能对准声门部,可能使FOB出通气管前端时出现偏离,无法找到声门。本装置的基本形状与Berman或Williams气管插管咽通气管相似,都呈管状结构,故其保留了常规的口咽通气道的功能,同时也保留对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操作和FOB引导气管插管操作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不仅如此,本装置可滑动的上半部分具有类似普通喉镜向前上方抬起会厌的功能,此外,其上下两部分可拆卸的结构有助于其在气管插管成功后,迅速地与气管导管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可满足临床各种情况的气
管插管咽通气管。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气管插管咽通气管,主要由上半管、下半管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半管比下半管远端长出1cm,上半管和下半管近端内侧设有滑槽和与滑槽相对应的突起,上半管和下半管远端末尾设有间隙、上下分离,上半管、下半管头端设有"T"型接头,"T"型接头上设有弹性绷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操(FOB)操作时,以下简称FOB,分咽通气管向前滑动,可使末端向前上方移动,有助于抬高下垂的会厌,显露声门,并增大FOB操作空间;2、上半部分咽通气管向前滑动同时下半部分咽通气管不动,则使通气管末端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使FOB在咽通气管出口处的活动空间增大,在接近声门部时,这种操作空间的增大,有利于FOB找到并插入声门;3、咽通气管上下两部分可拆卸的滑槽结构有助于其在气管插管成功后,迅速与气管导管分离;4、T型突起,用于固定绕颈后一周的弹性绷带,有利于咽通气管在口腔内位置的固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气管插管咽通气管,主要由上半管1、下半管2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半管I比下半管2远端长出1cm,上半管I和下半管2近端内侧设有滑槽3和与滑槽3相对应的突起4,上半管I和下半管2远端末尾设有间隙5、上下分离,上半管1、下半管2头端设有"T"型接头6," T"型接头上设有弹性绷带7。临床具体操作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上半管I和下半管2两部分通过滑槽3连接成管状通气管,使得上半管I末端比下半管2末端长出1cm,将通气管沿舌面插入慢诱导或快诱导后的患者的口中,再将通气管头端"T"型接头6上缠绕的弹性绷带7的一端取下往后绕颈一周固定在通气管头端另一侧的"T"型接头6上,将充分润滑的气管导管套在FOB上,沿着咽通气管腔向前推送FOB的前端,当FOB前端出咽通气管远端开口,进入咽部,若能绕过会厌,通过调整镜干和旋转角度或镜干前端的弯曲度,寻找声门,若出现会厌偏大低垂而妨碍FOB前端的推进,可嘱抬下颌的助手用两拇指轻柔地推进通气管上部末端,当会厌被抬起,FOB前端可向前推进时,可停止推动通气管。当FOB前端插入声门后,继续推进直至到达气管的中段,沿FOB的镜干轻柔推送气管导管,直至其前端到达隆突上2 3cm,,向后拉动咽通气管上部分,可沿滑槽3使咽通气管上下两部分与气管导管迅速分离。[0015]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权利要求1.气管插管咽通气管,主要由上半管、下半管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半管比下半管远端长出1cm,上半管和下半管近端内侧设有滑槽和与滑槽相对应的突起,上半管和下半管远端末尾设有间隙、上下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上半管、下半管头端设有"T"型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T"型接头上设有弹性绷带。
专利摘要气管插管咽通气管,主要由上半管、下半管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半管比下半管远端长出1cm,上半管和下半管近端内侧设有滑槽和与滑槽相对应的突起,上半管和下半管远端末尾设有间隙、上下分离,上半管、下半管头端设有″T″型接头,″T″型接头上设有弹性绷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操(FOB)操作时,以下简称FOB,分咽通气管向前滑动,可使末端向前上方移动,有助于抬高下垂的会厌,显露声门,并增大FOB操作空间,有利于FOB找到并插入声门;3、咽通气管上下两部分可拆卸的滑槽结构有助于其在气管插管成功后,迅速与气管导管分离。
文档编号A61B1/267GK203001636SQ2012206867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高友光, 林财珠, 林献忠, 曾凯, 林群, 林健清, 蔡宏达 申请人:高友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