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术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38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手术托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手术托盘。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医疗系统使用的手术托盘通常是平底长方形托盘,托盘四边与底部呈垂直状,术前准备时,手术护士将手术中所需要的器械按一定的次序码放在托盘底部。由于托盘底部为平面式设计,使得手术器材与托盘底面贴合的较紧,而手术护士又带有橡胶手套,这就造成了在取用手术器械时十分不便,特别是取用手术剪、手术钳一类器械,取用时需要将手指穿过把手处圆环从而将器械拿起,由于把手与托盘底面贴合较紧,手术护士不便将手指穿过把手处圆环,造成拿取不便。针对上述不足,需对现有手术托盘进行改进和优化,提供一种新型的手术托盘,使其能够方便护士取用放置于托盘中的手术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手术托盘,使其能够方便护士取用放置于托盘中的手术器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新型试管盒,所述托盘底部设计有易于将手术器械取出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进一步,所述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交替连接形成波浪形构造。进一步,所述的凸起部是截面为梯形、矩形或拱形的条形凸台。进一步,所述的凹陷部是截面为梯形、矩形、拱形的条形凹槽。进一步,所述的凹陷部为半球形凹槽。进一步,所述的凸起部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术托盘,所述托盘底部设计有易于将手术器械取出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使用时,由于手术托盘底部设计有凸起部和/或凹陷部,使得手术器械的某些部位与托盘底部产生一定的空隙,便于医护人员将手术器械取出,提高了手术效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截面为波浪形的手术托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凸起部截面为拱形的手术托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凹陷部截面为梯形的手术托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凹陷部为半球形的手术托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手术托盘,所述托盘底部设计有易于将手术器械取出的凸起部I和/或凹陷部2。使用时,由于手术托盘底部设计有凸起部I和/或凹陷部2,使得手术器械的某些部位与托盘底部产生一定的空隙,便于医护人员将手术器械取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凸起部I和凹陷部2交替连接形成波浪形构造。设计为波浪形便于加工成型,并且能够很好的达到便于取用的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凸起部I是截面为梯形、矩形或拱形的条形凸台。该设计,是为了便于加工成型,并且能够很平稳的将手术器械放置于托盘上,方便取放。还可以考虑设计为其它形状的凸台,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凹陷部2是截面为梯形、矩形、拱形的条形凹槽。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放置于手术托盘上的手术器械的某些部位与托盘底部产生空隙,便于医护人员的抓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凹陷部2为半球形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凸起部I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3。该设计是为了使手术器械在托盘中放置的更加稳定,增大摩擦,防止滑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手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底部设计有易于将手术器械取出的凸起部⑴和/或凹陷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部(I)和凹陷部(2)交替连接形成波浪形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部(I)是截面为梯形、矩形或拱形的条形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部(2)是截面为梯形、矩形、拱形的条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部(2)为半球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部(I)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术托盘,所述托盘底部设计有易于将手术器械取出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使用时,由于手术托盘底部设计有凸起部和/或凹陷部,使得手术器械的某些部位与托盘底部产生一定的空隙,便于医护人员将手术器械取出,提高了手术效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文档编号A61B19/02GK202950771SQ20122069439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颜丽娟, 王辰昳, 张克勤, 李小艳, 朱恋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