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防回血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460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防回血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包含它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因为输液器具有可以使药液缓慢进入人体血液的特点,因此在缓慢输液治疗和手术过程中输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输液器,在输液袋或者输液瓶的液体输液完毕后,需要及时拔针,否则会发生血液倒流的情况,即回血现象。一旦出现回血现象,会造成倒流到输液器内的血液凝固成块,若血块进入人体,则可能会出现血栓堵塞血管的情况,甚至发生医源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医疗事故,危害人体健康。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防回血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瓶塞穿刺器2、滴斗15、管道8、流量调节器9、注射件10、夕卜圆锥接头11、外圆锥接头保护套12、注射针头13。滴斗15包括斗体14和斗体14内的阻液膜5。斗体14包括滴管3、顶罩4、底座7。阻液膜5是一种亲水性的表面过滤微孔滤膜,表面过滤通常又称绝对过滤。当液体充满微孔时,由于微孔中的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气体要克服液体产生的表面张力才能通过,因此阻液膜可以阻止气体通过。在正常使 用过程中,当输液过程将近结束,滴管不再向滴斗内滴液,滴斗内的药液液面逐渐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阻液膜的位置时,药液会由于阻液膜的吸附作用,在滤膜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气的液膜,由于空气负压的作用,药液停止下滴,阻止了空气进入输液管路。虽然在输液即将结束时,阻液膜可以减缓滴斗内药液液面的下降速度,但是因为减缓的程度有限,因而不能达到防回血的目的。
该专利在防回血方面存在的缺陷是,因为阻液膜对药液的阻力作用很小,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回血现象的发生。若医院输液人满为患,在护士人手不足或较忙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将注射针头从人体中拔出,此时由于人体内血液存在一定压力,会导致人体血液倒流至输液器中。一旦发生回血现象,不仅存在对患者人身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风险,而且还可能引发医源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问题,不仅如此,容易在患者及其陪同家属心理上造成恐慌,引起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包含它的输液器,通过对输液器滴斗的改进,能够有效防止回血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包括斗体和斗体内的阻液膜,所述阻液膜下方固定有阻液盘,所述阻液盘相对阻液膜一侧有环形的储液槽,由储液槽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的凸柱,凸柱中心设有轴向的药液孔,药液孔与储液槽之间的凸柱上有连通它们的溢流通道。正常工作时,药液从滴管滴入滴斗内,经过阻液膜过滤,下排进入阻液盘,经管道,进入人体血液。阻液盘对药液的下滴提供了阻力作用。这种阻力产生的原因是,在药液通过狭小的储液槽和细小的溢流通道时,由于药液自身存在表面张力及粘滞性,使得药液同阻液膜和阻液盘内壁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药液流动受阻,流速降低。在正常注射时,由于药液的压强较大,阻液盘所提供的阻力,对药液流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注射过程接近完毕时,由于滴管不再向滴斗内滴入药液,从而使得滴斗内的药液液面开始缓慢下降。随着药液液面的下降,药液的压强逐渐变小,药液受到阻液盘阻力作用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此时药液下滴的时间会随液面的降低而逐渐增加,最终保持在每几十秒由滴斗向下滴入一滴药液。由于输液过程中,只要保证药液能够在一分钟左右滴入人体一滴,即可避免回血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药液持续缓慢滴入人体体内,从而根本上避免了回血现象的发生。当滴斗内药液液面降至阻液膜表面时,阻液膜会吸附药液于自身表面之上,形成一层药液液膜,从而阻止阻液膜上方空气通过阻液膜,经管道进入人体体内。药液能够在阻液膜表面形成液膜,其原因是由于阻液膜内存在许多弯弯曲曲的微孔,这些微孔内壁对药液具有吸附作用,可使药液克服重力,被吸附在阻液膜的表面。为了确保在滴液即将结束时,阻液盘对药液的阻力作用明显,所述凸柱与阻液膜之间的距离为不大于2_。通过设置溢流 通道连通储液槽与药液孔,可以保证储液槽中的药液能够顺利的进入药液孔,并经药液孔滴入管道,进入人体体内。作为优选,所述溢流通道为设于凸柱端面的齿槽,其目的是为了方便阻液盘开模,减少生产制造成本。所述阻液膜上方覆盖有海绵体,可以更好的延缓滴斗内药液的下滴过程。在输液过程中,海绵体内吸有少量药液,当输液过程即将完毕时,滴斗内的药液液面开始缓慢下降,当液面下降至海绵体上表面时,海绵体中的药液可以缓慢流出海绵体,由于海绵体具有吸水性,流出速度会大大低于无海绵体时药液的下降速度,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滴液的时间。所述斗体包括底座和顶罩,底座和顶罩通过阻液盘衔接。作为优选,所述阻液盘与底座一体成型。其目的是方便了滴斗开模,并且增强了整体的安全性,消除了阻液盘与底座的密封点,从而避免了由于密封点密封性不佳,而引起的漏液、进气等现象的发生。所述阻液盘中的各部分,对药液提供最大阻力作用的是药液孔,药液孔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药液通过阻液盘下滴的速率,过大的药液孔会导致药液下滴速率过快,使得设置阻液盘的作用降低;而过小的药液孔可能会导致,由于药液自身存在表面张力,最终无法药液孔下滴,使得输液提早结束。作为优选,所述药液孔的孔径为f2mm。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阻液膜下方设计一阻液盘,使得输液即将结束前,滴斗内阻液膜上方残留的药液可以缓慢的持续下滴,有效的延长了滴液的时间,阻止了回血现象的发生,为护士将注射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预留了充足的时间。

[0023]图1为现有的防回血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回血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阻液盘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阻液盘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防回血输液器滴斗(阻液膜上方覆盖一层海绵体);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底座同阻液盘为一体的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防回血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瓶塞穿刺器2、滴斗15、管道8、流量调节器9、注射件10、外圆锥接头11、外圆锥接头保护套12、注射针头13 ;本实用新型改进主要在于滴斗的改进,其余部分与现有结构类似,其中,滴斗15包括斗体14和斗体14内的阻液膜5 ;斗体14包括滴管3、顶罩4、底座7。阻液膜5下方固定有阻液盘6,设置阻液盘6的目的在于,对药液下滴进入管道8,提供了一种阻力,使得在输液即将结束时,减缓药液的下滴速率。参照图3和图4,阻液盘6相对阻液膜5 —侧有环形的储液槽62,由储液槽62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5的凸柱64,凸柱64与阻液膜5之间的距离为1mm,凸柱64中心设有孔径为2mm的轴向药液孔61。溢流通道63可设置在阻液盘底面上任意位置,所述的任意位置应保证储液槽62与药液孔61可通过溢流通道63连通。本实施例将溢流通道63设于凸柱64端面,其结构呈齿形,此设计可方便阻液盘6开模,降低生产工艺难度。参照4所示,溢流通道63的数量为4个,避免了因溢流通道63设置过少,个别溢流通道63被堵塞,使得阻力大幅度增加;但若溢流通道63数量过多,则会造成阻液盘6开模难度增加,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增高。本实施例阻液膜5选用精度为5微米微孔滤膜,管道8内径为2.8mm左右。使用时,拔开瓶塞穿刺器保护套I,将瓶塞穿刺器2插入输液袋或输液瓶内,然后将输液器内部空气排净后,把流量调节器9置于关闭位置,再将注射针头13刺穿患者的静脉血管,而后将流量调节器9调节至所需要的滴液速度位置。此时瓶内药液经瓶塞刺穿器
2、滴管3流入滴斗15内,药液在阻液膜5膜面上积聚,滴斗15内的药液液面上升,在重力作用下,药液克服阻液膜5微孔产生的阻力,通过阻液膜5流向下游,部分药液顺药液孔61流进管道8,部分药液流到阻液盘6的储液槽62内,当储液槽62内聚满药液,接触覆盖阻液膜5的下游面,同时储液槽62内的药液溢出,通过溢流通道63流向阻液盘6的药液孔61,而后药液填满底座7与阻液盘6形成的空腔,继续流向管道8,经流量调节器9、注射针头13,最后进入人体。输液过程中,由于滴斗15内药液液柱较高,足以克服阻液膜5微孔内壁对药液的吸附力和阻液盘6的阻力,因而对输液的顺利进行没有影响。当输液将近结束时,滴管3不再向滴斗15内滴液,滴斗15内药液液面开始逐渐下降,药液液柱高度越来越小,此时阻液膜5和阻液盘6对药液的阻力越发显现出来,输液器下滴的时间间隔逐渐被拉 长,经过长时间的缓慢滴液,滴斗15内的药液滴净,最终滴液停止,输液过程结束。为了更好的解释实施例1,以下为一组的实验数据,如表1,其中所用药液为质量分数0.9%的生理盐水。
下滴药液序号相邻下滴的时间(秒)备注
第一滴48输液停止连续流动后开始计时
第二滴55
第三滴60表I实施例2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防回血输液器,主要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位于阻液膜5上面,覆盖了一层厚度5mm的海绵体16,在输液过程中,海绵体16内一直存有少量药液,待输液将近结束,滴管3不再向滴斗15内滴液,滴斗15内药液液面开始逐渐下降,药液液柱高度越来越小,当液面低于海绵体16上表面时,海绵体16开始缓慢释放药液,实质上与实施例1相比,减缓了阻液膜5上方5mm厚度药液的下滴速度,从而更加有效的延长了滴液的时间。
实施例3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防回血输液器,主要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底座7与阻液盘6为一体成型。药液孔61直接与管道8相连接,此设计主要是为了输液器在制造过程中,开模的方便,简化了输液器的制造工艺。
权利要求1.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包括斗体和斗体内的阻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膜下方固定有阻液盘,所述阻液盘相对阻液膜一侧有环形的储液槽,由储液槽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的凸柱,凸柱中心设有轴向的药液孔,药液孔与储液槽之间的凸柱上有连通它们的溢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与阻液膜之间的距离为不大于2_。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为设于凸柱端面的齿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膜上方覆盖有海绵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包括底座和顶罩,底座和顶罩通过阻液盘衔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盘与底座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孔的孔径为I 2mmο
8.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包括斗体和斗体内的阻液膜,所述阻液膜下方固定有阻液盘,所述阻液盘相对阻液膜一侧有环形的储液槽,由储液槽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的凸柱,凸柱中心设有轴向的药液孔,药液孔与储液槽之间的凸柱上有连通它们的溢流通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由于在阻液膜下方设计一阻液盘,有效的延长了滴液的时间,阻止了回血现象的发生,为护士将注射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预留了充足的时间。
文档编号A61M5/38GK203090048SQ2012206953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林卫健, 李文凯, 宫帅飞, 黄金钟 申请人:杭州科诺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