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戴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3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穿戴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次性穿戴物品,其中至少在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的后腰部区域中附接腰部弹性件,从而在芯部和穿戴者皮肤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用作保持排泄物例如粪便等的凹部。尿布(1)包括其中附接有前后腰部弹性件(23,33)的前后腰部嵌片(20,30)和在它们之间延伸的胯部嵌片(40)。对于胯部嵌片(40),前后端部边缘(40a,40b)分别与前后腰部嵌片(20,30)的面向皮肤侧连接,从而芯部(41)的前后端部边缘(41a,41b)与前后腰部嵌片(20,30)重叠。在前后腰部嵌片(20,30)中,分别形成非弹性区域(61,64)、第一弹性区域(62,65)和第二弹性区域(63,66)。在胯部嵌片(40)中,形成有其中附接着衬垫弹性件(51)的一对第一翻边(46),并且前后端部(51a,51b)与在衬垫弹性件(51)中的前后腰部弹性件(23,33)相交。
【专利说明】—次性穿戴物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一次性穿戴物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例如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如厕训练短裤、一次性大小便失禁用短裤、一次性卫生短裤或类似物的一次性穿戴物品。
【背景技术】
[0002]包括从胯部区域延伸至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的吸收结构和附接在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弹性件的一次性尿布是已知的。例如,JP2001-61890A (PTLl)披露了一种一次性尿布,其中腰部弹性构件附接至腰部开口,并且腰部弹性构件在其中没有设置吸收结构的区域中施加弹力,而在其中设有吸收结构的区域中基本上不施加弹力。
[0003]引证文献列表
[0004]专利文献
[0005]PTLl JP2001-61890A

【发明内容】

[0006]技术问题
[0007]PTLl没 有教导吸收结构在附接在腰部区域中的弹性构件的收缩作用下呈现什么形状。
[0008]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包括:面向皮肤侧和与所述面向皮肤侧相反的非面向皮肤侧;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位于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之间的胯部区域;第一腰部嵌片,它限定出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一个并且可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弹性收缩;第二腰部嵌片,它限定出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另一个并且可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弹性收缩;胯部嵌片,它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腰部嵌片之间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以限定胯部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胯部嵌片中的体液吸收结构。
[0010]所述体液吸收结构包括吸液芯部和覆盖着所述吸液芯部的可透过液体的覆盖片材。所述胯部嵌片设有第一和第二嵌片端部边缘,这些嵌片端部边缘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腰部嵌片的面向皮肤侧。所述吸液芯部设有第一和第二芯部端部边缘,每个芯部端部边缘都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且至少其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腰部嵌片重叠。所述第二腰部嵌片设有限定在与所述芯部重叠的区域中的非弹性区域。在所述非弹性区域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外部形成第一弹性区域。在所述非弹性区域沿着所述纵向方向的外部形成第二弹性区域。在所述第二弹性区域和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至20mm。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从前腰部区域侧看到的作为一次性穿戴物品的一个实施例的尿布的透视图。
[0012]图2为从该尿布的一侧看到的透视图。
[0013]图3为从该尿布的面向皮肤侧看到的展开平面图。
[0014]图4为从该尿布的非面向皮肤侧看到的展开平面图。
[0015]图5为沿着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0016]图6为与图5对应的处于穿戴状态中的示意图。
[0017]图7为沿着图3的VI1-VII线的剖视图。
[0018]图8为与图7对应的处于穿戴状态中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至图5和图7,尿布I包括面向皮肤侧和与面向皮肤侧相反的非面向皮肤侧、前腰部区域2、后腰部区域3和在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2、3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
4。尿布I在展开的平面图中包括将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平分的假想纵向中心线P-P和将在纵向方向Y上的尺寸平分的假想横向中心线Q-Q,并且关于假想纵向中心线P-P对称。在图3、4中,各个弹性件被示出为克服其收缩力处于拉伸状态。
[0020]尿布I还包括限定出前腰部区域2的前腰部嵌片20、限定出后腰部区域3的后腰部嵌片30以及限定出胯部区域4并且延伸至前腰部区域2和后腰部区域3的胯部嵌片40。前腰部嵌片20包括沿着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的折线21折叠的前腰部片材22和附接在折叠的前腰部片材22之间的前腰 部弹性件23。前腰部弹性件23沿着横向方向X延伸并且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以便使得前腰部嵌片20沿着横向方向X具有弹性。通过已知的粘接手段(例如热熔融粘接剂)经由前腰部弹性件23将折叠的前腰部片材22彼此附接。
[0021]后腰部嵌片30包括沿着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的折线31折叠的后腰部片材32和附接在折叠的后腰部片材32之间的后腰部弹性件33。后腰部弹性件33沿着横向方向X延伸并且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以便使得后腰部嵌片30沿着横向方向X具有弹性。通过已知的粘接手段(例如热熔融粘接剂)经由后腰部弹性件33将折叠的后腰部片材32彼此附接。
[0022]这些前后腰部嵌片20、30通过沿着侧缘20c、30c的一系列接缝5呈环形连接,由此形成腰部开口。
[0023]对于前后腰部片材22、32,可以采用例如单位面积质量为约10至约40g/m2、优选约11至约20g/m2的纺粘无纺织物或纺粘-熔融喷吹-纺粘(SMS)无纺织物。对于前、后腰部弹性件,可以采用多个线、绳或股的弹性件。例如,为约400至约1200dtex的弹性件沿着纵向方向Y以约4至约12mm的间距设置,以便以约1.7至约3.5的拉伸比附接。
[0024]胯部嵌片40包括:附接至芯部41的吸收侧上的体侧衬里42 ;附接至芯部41的底侧上的防漏片材43 ;包括芯部41和覆盖芯部41的覆盖片材49的吸收结构;以及衬片44,用来覆盖体侧衬里42和防漏片材43并且限定胯部嵌片40的外形。体侧衬里42、防漏片材43和衬片44在纵向方向Y上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从而限定出胯部嵌片40沿着横向方向X延伸的前后端部边缘40a、40b。芯部41和覆盖片材49在纵向方向Y上的尺寸小于防漏片材43、体侧衬里42、防漏片材43和衬片44在纵向方向Y上的尺寸。芯部41的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的前后端部边缘41a、41b和覆盖片材49的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的前后端部边缘49a、49b比胯部嵌片40的前后端部边缘40a、40b在纵向方向Y上更向内设置。
[0025]衬片44在芯部41的底侧上附接至防漏片材43,并延伸到芯部41的侧缘41c外部,并且沿着在纵向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折线45朝着假想纵向中心线P-P折叠,以便形成在横向方向X上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第一翻边(衬垫翻边)46。另外,衬片44在要与芯部41重叠的位置处沿着在纵向方向Y上延伸的第二折线47在横向方向X上向外折叠,由此形成在横向方向X上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第二翻边48。在第一翻边46中,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衬垫弹性件51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衬片44通过已知的连接手段(例如热熔融粘接剂)(未示出)在第一翻边46中相互附接。第一翻边46主要能够与穿戴者的腿部保持紧密接触,而第二翻边48在第一翻边46内侧主要能够与穿戴者的腹股沟区域或其附近区域保持紧密接触,由此分别防止排泄物侧漏。
[0026]衬垫弹性件51按照这样的方式附接,从而前端部分51a与前腰部区域2重叠并且与前腰部弹性件23相交,而后端部分51b与后腰部区域3重叠并且与后腰部弹性件33相交。前后端部分51a、51b与前后腰部弹性件23、33相交这个事实意味着,它们经由待相交的前后腰部片材22、32和衬片44间接地重叠。对于衬垫弹性件51,前后端部5la、5Ib的位置比芯部41的前后端部边缘41a、41b在纵向方向Y上更向内,也就是说它们位于假想横向中心线Q-Q侧上。至少在衬垫弹性件51的后端部51b处,芯部41的后端部边缘41b在纵向方向Y上的尺寸为约5至约20mm,优选为约7至约15mm。
[0027]第二翻边48具有在其前后端部分处与体侧衬里42连接的近端边缘部分48a和不与体侧衬里42连接以便与其间隔开的远端边缘部分48b。在远端边缘部分48b中,在纵向方向Y上延伸的远端弹性件52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
[0028]对于芯部4 1,可以采用木材短纤桨、超吸湿聚合物颗粒或其混合物。对于覆盖片材49,可以采用可透液体片材和液体分散片材例如绵纸或类似物。例如,可以采用单位面积质量为约10至约30g/m2的水刺无纺织物。可以通过采用已知的连接手段(例如热熔融粘接剂)(未示出)将芯部41和覆盖片材49相互连接。
[0029]对于体侧衬里42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其单位面积质量为约15至约35g/m2、优选为约18至约23g/m2的纺粘无纺织物或点粘无纺织物。对于防漏片材43,可以采用可透气并且不透液体的塑料膜或者薄膜和无纺织物的层叠件。
[0030]对于衬片44,例如可以采用单位面积质量为约10至约30g/m2的SMS无纺或纺粘无纺织物。对于衬垫弹性件51,具有约400至约1200dteX的线、股或绳的弹性件可以按照约2.0至约3.0的拉伸比附接。对于远端弹性件52,具有约400至约1200dtex的线、股或绳的弹性件可以按照约2.0至约3.0的拉伸比附接。
[0031]对于上述的胯部嵌片40而言,前端边缘40a位于前腰部嵌片20的面向皮肤侧上,并且衬片44通过已知的连接手段(例如热熔融粘接剂)(未示出)连接至前腰部片材22。这时,芯部41的前端边缘41a也如此位于前腰部区域2中,从而芯部41的一部分与前腰部嵌片20重叠。芯部41在纵向方向Y上与前腰部嵌片20重叠的尺寸为约50至约90mm。在如上所述其中芯部41被重叠的区域中,形成其中没有设置前腰部弹性件23的非弹性区域61。另外,可以通过不设置任何前腰部弹性件23来形成非弹性区域61。另外,非弹性区域可以在将连续的前腰部弹性件23附接在前腰部嵌片20的侧缘20c之间之后形成,在与芯部41重叠的区域中将弹性件切断,从而弹性件回缩并且不施加弹力。[0032]在非弹性区域61在横向方向X上的外部,按照这样的方式形成第一弹性区域62,从而前腰部弹性件23的弹力施加在第一弹性区域上。第一弹性区域62与芯部41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前腰部弹性件23的一部分按照与芯部41的侧缘41c重叠的方式附接,其中在横向方向X上的重叠区域的尺寸为约15至约35mm。因此,前腰部弹性件23的收缩力施加在芯部41的侧缘41c处。
[0033]在非弹性区域61在纵向方向Y上的外部,按照这样的方式形成第二弹性区域63,从而前腰部弹性件23的弹力施加在第二弹性区域上。第二弹性区域63由在前腰部嵌片20的侧缘20c之间连续的前腰部弹性件23形成。
[0034]基本上在除了上述芯部41的侧缘41c之外的整个区域中,前腰部弹性件23的收缩力没有施加在芯部41上,因此芯部41不会在横向方向X上收缩。由于在芯部41上没有形成任何聚集部,所以与穿戴者皮肤接触的区域不会减小。
[0035]胯部嵌片40的后端部边缘40b位于后腰部嵌片30的面向皮肤侧上,并且衬片44通过已知的连接手段(例如热熔融粘接剂)(未示出)与后腰部片材32连接。这时,芯部41的后端部边缘41b如此位于后腰部区域3中,从而芯部41的一部分与后腰部嵌片30重叠。芯部41在纵向方向Y上与后腰部嵌片30重叠的尺寸为约20至约50mm,其小于芯部41在纵向方向Y上与前腰部嵌片20重叠的尺寸。在如上所述其中芯部41重叠的区域中,形成其中没有设置后腰部弹性件33的非弹性区域64。
[0036]在非弹性区域64在横向区域X上的外部,第一弹性区域65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从而后腰部弹性件33的弹力施加在第一弹性区域上。第一弹性区域65构成为与芯部41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后腰部弹性件33的一部分按照与芯部41的侧缘41c重叠的方式附接。更具体地说,其中它们在横向方向X上重叠的区域的尺寸为约5至约20_。因此,后腰部弹性件33的收缩力施加在芯部41的侧缘41c处。但是,其中后腰部弹性件33在后腰部区域3中与芯部41的侧缘41c重叠的区域小于前腰部区域2中的相应区域。
`[0037]如图6所示,基本上在位于后腰部区域3中的芯部41的除了侧缘41c之外的整个区域中,由于后腰部弹性件33的收缩力没有作用在芯部41上,所以芯部41不会沿着横向方向X收缩,由此能够面对皮肤的区域从不会减小。因此,可以防止由面对皮肤的区域的减小而引起的吸湿能力降低。在第一弹性区域65通过收缩力与穿戴者皮肤紧密接触时,非弹性区域64不与皮肤紧密接触,其中它以侧缘41c作为基点弯曲以便与穿戴者的皮肤间隔开。具体地说,由于在芯部41的侧缘41c处后腰部弹性件33重叠并且连接,所以其刚性在侧缘41c附近比在其它区域中更大,从而它更容易在具有低刚度的芯部41的中央在与皮肤间隔开的方向上弯曲。在前腰部区域2中,由于其中前腰部弹性件23与侧缘41c重叠的区域相对较大,所以芯部41在弹性件的收缩力作用下被朝着穿戴者皮肤推压,因此它不会与穿戴者皮肤间隔开。
[0038]参照图4、图7和图8,非弹性区域64在纵向方向Y上的外部形成第二弹性区域66,以便施加后腰部弹性件33的弹力。第二弹性区域66由在后腰部嵌片30的侧缘30c之间连续的后腰部弹性件33限定。在芯部41的后端部边缘41b和第二弹性区域66中最靠近胯部区域4侧的多个后腰部弹性件33中的一个之间沿着纵向方向Y的尺寸为约5至约20mm,优选为约7至约15mm。
[0039]由于在芯部41的后端部边缘41b和位于其外部的后腰部弹性件33之间在纵向方向Y上的距离如上限定,所以如图8所示,当后腰部嵌片30沿着横向方向X收缩时,第二弹性区域66与穿戴者紧密接触,同时芯部41从后腰部嵌片30浮起。在芯部41的后端部边缘41b处,从后腰部嵌片30的空间中形成刚度差,因此在与后端部边缘41b连接的后腰部嵌片30中形成台阶部分。具体地说,由于沿着纵向方向Y延伸的衬垫弹性件51至少与部分后腰部弹性件33重叠,所以胯部嵌片40沿着纵向方向Y收缩,由此在后腰部嵌片30中更容易产生台阶部。
[0040]芯部41在横向方向X上朝着与穿戴者的皮肤间隔开的方向弯曲,并且在后端部边缘41b处通过后腰部嵌片30形成台阶部。因此,芯部41和后腰部嵌片30形成凹部70以保持排泄物,例如粪便或类似物。排泄物暂时保持在凹部70中,并且之后流体可以由芯部41吸收。因此具体地说,可以防止含水量高的软便从腰部开口泄漏。通过形成凹部70,使得芯部41与穿戴者皮肤如此间隔开,从而可以防止芯部41经由体侧衬里42保持与穿戴者皮肤紧密接触,该紧密接触引起潮湿或尿疹。
[0041]前后腰部嵌片20、30的第二弹性区域63、66在覆盖片材49的外部沿着纵向方向Y相互间隔开。更具体地说,附接在第二弹性区域63、66中的前后腰部弹性件23、33不会与覆盖片材49的前后端部边缘49a、49b重叠。前后端部边缘49a、49b比前后腰部弹性件
23、33在纵向方向Y上位于更内侧。当采用其中纤维被机械地缠结的无纺织物或类似物作为覆盖片材49时,它可以为具有相对较大的弯曲刚度的片材,并且该片材甚至在弹性件的收缩力作用下也难以收缩。但是,由于前后腰部弹性件23、33不与覆盖片材49重叠,所以可以确保前后腰部嵌片20、30收缩并且使它们保持与穿戴者身体紧密接触。另外,在后腰部嵌片30中,确保第二弹性区域66收缩,因此可以很容易形成凹部70。
[0042]前后腰部嵌片20、30包括通过将一张片材折叠而形成的双折片材。在胯部嵌片40的前后端部边缘40a、40b处 ,只有体侧衬里42、防漏片材43和衬片44重叠。因此,在其中这些前后腰部嵌片20、30和胯部嵌片40的前后端部边缘40a、40b重叠的区域中,相对数量较少的片材(总共五片)重叠。由于重叠片材数量少,所以在该部分中的刚度也相对较小,确保了前后腰部嵌片20、30在前后腰部弹性件23、33的收缩力作用下收缩。
[0043]在该实施方案中,前后腰部弹性件23、33不位于非弹性区域61、64中。但是,如果其弹力小于第一弹性区域62、65的弹力从而不会使得芯部41收缩,则可以附接弹性件。
[0044]可以如此在其中央部分和两侧部分之间产生刚度,从而芯部41很容易沿着横向方向X弯曲。例如,在横向方向X上芯部41的中央部分中的单位面积质量可以与在两侧部分上的单位面积质量不同,从而获得刚度差。芯部41可以包括其中不存在任何或存在很少芯部材料的区域(一个或多个)。另外,芯部41可以在中央部分中或在两侧部分上经受挤压作用以便获得刚度差。还有,在芯部41中可以形成有在纵向方向Y或横向方向X上延伸的狭缝,以便使得其刚度部分地降低。
[0045]胯部嵌片40附接有远端弹性件52,远端弹性件使得第二翻边48沿着纵向方向Y收缩。与第二翻边48沿着纵向方向Y收缩一起,整个胯部嵌片40沿着纵向方向Y收缩。芯部41的后端部边缘41b附近也沿着纵向方向Y收缩,由此更容易形成凹部70。在该实施方案中,凹部70形成在后腰部区域3中,但是它可以形成在前腰部区域2或者前后腰部区域
2、3 中。
[0046]上述本发明可以布置呈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0047](i)—种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包括:
[0048]面向皮肤侧和与所述面向皮肤侧相反的非面向皮肤侧;
[0049]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
[0050]在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
[0051]第一腰部嵌片,第一腰部嵌片限定出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一个并且可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弹性收缩;
[0052]第二腰部嵌片,第二腰部嵌片限定出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另一个并且可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弹性收缩;
[0053]胯部嵌片,胯部嵌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腰部嵌片之间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以限定胯部区域;以及
[0054]位于所述胯部嵌片中的体液吸收结构,其中:
[0055]所述体液吸收结构包括吸液芯部和覆盖着所述芯部的可透过液体的覆盖片,
[0056]所述胯部嵌片设有第一和第二嵌片端部边缘,这些嵌片端部边缘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腰部嵌片的面向皮肤侧,并且
[0057]所述芯部设有第一和第二芯部端部边缘,每个芯部端部边缘都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且至少其第二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腰部嵌片重叠,
[0058]所述第二腰部嵌片设有限定在待与所述芯部重叠的区域中的非弹性区域,其中,在所述非弹性区域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外部形成第一弹性区域,并且在所述非弹性区域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外部形成第二弹性区域,以及
[0059]所述第二弹性区域和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至20mm。
[0060]在上面项目(i)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包括至少以下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可以单独或相互组合地实施:
[0061](ii)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区域通过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纵向方向相互间隔开的多个腰部弹性件来限定。
[0062](iii)所述胯部嵌片包括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芯部侧缘外部的一对衬垫翻边,其中
[0063]每个衬垫翻边设有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的衬垫弹性件,并且
[0064]所述衬垫弹性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区域重叠。
[0065](iv)所述衬垫弹性件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比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更向内设置,并且在所述衬垫弹性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之间沿着纵向方向的距离为5至20_。
[0066](V)在与所述第二腰部嵌片重叠的区域中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形成芯部中的刚度差。
[0067](Vi)所述第一弹性区域与所述芯部的侧缘分别部分地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的尺寸为15至35mm。
[0068](Vii)所述第二弹性区域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向外与所述覆盖片材间隔开。
[0069]所述的各个方面和/或实施方案提供了以下作用中的一个或多个。
[0070]在第二腰部嵌片 中,在与所述芯部重叠的区域中形成非弹性区域;在其两侧部分上形成第一弹性区域;在非弹性区域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外部形成第二弹性区域;并且在所述第二弹性区域和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至20mm。通过这种布置,在其中芯部没有重叠的区域中,所述第二腰部嵌片与穿戴者身体紧密接触,而在其中芯部重叠的区域中,第二腰部嵌片可以与穿戴者身体间隔开,并且可以在第二芯部端部边缘附近形成凹部。由于排泄物保持在凹部中,所以可以防止这些排泄物从穿戴物品中泄漏出。
[0071]在尿布I的每个部件中,除了在说明书中所述的材料之外,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在相关领域中所通常采用的各种已知材料。尿布I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使用,从而前腰部区域2、后腰部区域3和胯部区域4连续地形成。
[0072]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第一”和“第二”只是用来区分具有类似名称的部件、位置或类似物。另外,术语“第一腰部区域”指的是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一个,并且“第二腰部区域”指的是另一个。
[0073]本申请要求了日本专利申请N0.2011-21805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包括在本文 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穿戴物品,所述一次性穿戴物品在展开的平面视图中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所述一次性穿戴物品包括: 面向皮肤侧和与所述面向皮肤侧相反的非面向皮肤侧; 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 在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 第一腰部嵌片,所述第一腰部嵌片限定出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一个并且沿着所述横向方向能弹性地收缩; 第二腰部嵌片,所述第二腰部嵌片限定出所述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中的另一个并且沿着所述横向方向能弹性地收缩; 胯部嵌片,所述胯部嵌片在所述第一腰部嵌片和第二腰部嵌片之间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以限定出胯部区域;以及 位于所述胯部嵌片中的体液吸收结构,其中: 所述体液吸收结构包括吸液芯部和覆盖着所述吸液芯部的可透过液体的覆盖片材, 所述胯部嵌片设有第一嵌片端部边缘和第二嵌片端部边缘,所述第一嵌片端部边缘和第二嵌片端部边缘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腰部嵌片和第二腰部嵌片的面向皮肤侧上,以及 所述吸液芯部设有第一芯部端部边缘和第二芯部端部边缘,第一芯部端部边缘和第二芯部端部边缘的每个都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且至少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腰部嵌片重叠, 所述第二腰部嵌片设有限定在与所述吸液芯部重叠的区域中的非弹性区域,其中在所述非弹性区域的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外部形成有第一弹性区域,并且在所述非弹性区域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外部形成有第二弹性区域;以及 所述第二弹性区域和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至2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区域和第二弹性区域通过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多个腰部弹性件来限定,所述多个腰部弹性件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纵向方向相互间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其中所述胯部嵌片包括一对衬垫翻边,所述一对衬垫翻边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沿所述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吸液芯部的侧缘的外部,其中, 每个衬垫翻边设有衬垫弹性件,所述衬垫弹性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拉伸状态中可收缩地附接,以及 所述衬垫弹性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区域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其中所述衬垫弹性件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比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更向内设置,并且在所述衬垫弹性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端部边缘之间在纵向方向上的距离为5至20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其中在与所述第二腰部嵌片重叠的区域中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形成吸液芯部中的刚度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区域与所述吸液芯部的侧缘分别部分地重叠,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的尺寸为15至35mm。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区域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向外与所述 覆盖片材间隔开。
【文档编号】A61F13/496GK103826588SQ201280047491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吉冈稔泰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