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05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
背景技术
: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目前,国内外治疗肺癌普遍使用放化疗,而放化疗会严重的损伤人体造血系统,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多。也存在一些治疗肺癌的药物,但是疗效都不明显。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它具有疗效明显的优点。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石仙桃13-17、沙参8-12、红参4-8、地蚕草1-5、菱角壳13-17、翻白草1_5、青皮8_12、猫爪草4_8、前胡13-17、白英6-10、桃仁13-17、野葡萄根13-17、延胡索8-12,白术6-10、草豆蘧8-12、山药13-17、绞股蓝8-12、路路通6-10、仙茅4-8、芍药8_12、半边莲6_10、长春花4_8、木香6_10、姜石13-17、柏子仁6-10、莱菔子13-17、泽泻1-5、枳实13-17、厚朴8_12。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石仙桃15、沙参10、红参6、地蚕草3、菱角壳15、翻白草3、青皮10、猫爪草6、前胡15、白英8、桃仁15、野葡萄根15、延胡索10、白术8、草豆蘧10、山药15、绞股蓝10、路路通8、仙茅6、芍药10、半边莲8、长春花6、木香8、姜石15、柏子仁8、莱菔子15、泽泻3、枳实15、厚朴10。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药利用标本兼治的原理,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行气活血、大补元气等中药原料,提高病人免疫能力,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小石仙桃15、沙参10、红参6、地蚕草3、菱角壳15、翻白草3、青皮10、猫爪草6、前胡15、白英8、桃仁15、野葡萄根15、延胡索
10、白术8、草豆蘧10、山药15、绞股蓝10、路路通8、仙茅6、芍药10、半边莲8、长春花6、木香8、姜石15、柏子仁8、莱菔子15、泽泻3、枳实15、厚朴10。称取以上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每天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方某,男,76岁。2009 年8月重感冒后出现咳嗽症状。服用咳嗽药,无效果。咳嗽一直持续3个月,后来偶尔咳痰中带有血丝,体重日渐消瘦,至医院经CT检查确诊“肺癌”。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服用一个月后,咳嗽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两个月,患者体重增加;一直服用至今,患者病情稳定。病例二:
李某,男,75岁。2010年10月来诊,咳嗽三个月,偶尔咳痰带有血丝,并且还伴有气喘、乏力、精神不济等症状。外院确诊为右肺中心型肺癌。医院给予化疗治疗,不见好转。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服用一月后,气喘、乏力等症状有所好转;继续服用I个月,咳嗽明显好转;连续服用三个月,患者体重增加;一直服用至今,患者病情稳定。病例三:
张某,女,62岁。患者 年轻时开始抽烟、喝酒。经常有咳嗽等症状。2009年10月开始,患者的咳痰中开始出现血丝,并且伴有低热等症状,形体逐渐消瘦。至医院CT及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肺癌。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服用一周,低热开始消退;继续服用一个月,精神好转,咳嗽明显好转,患者开始增加;一直服用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石仙桃13-17、沙参8-12、红参4-8、地蚕草1-5、菱角壳13-17、翻白草1_5、青皮8_12、猫爪草4_8、前胡13-17、白英6-10、桃仁13-17、野葡萄根13-17、延胡索8-12,白术6-10、草豆蘧8-12、山药13-17、绞股蓝8-12、路路通6-10、仙茅4-8、芍药8-12、半边莲6-10、长春花4-8、木香6-10、姜石13-17、柏子仁6-10、莱菔子13-17、泽泻1_5、枳实13-17、厚朴8_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石仙桃15、沙参10、红参6、地蚕草3、菱角壳15、翻白草3、青皮10、猫爪草6、前胡15、白英8、桃仁15、野葡萄根15、延胡索10、白术8、草豆蘧10、山药15、绞股蓝10、路路通8、仙茅6、芍药1 0、半边 莲8、长春花6、木香8、姜石15、柏子仁8、莱菔子15、泽泻3、枳实15、厚朴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小石仙桃13-17、沙参8-12、红参4-8、地蚕草1-5、菱角壳13-17、翻白草1-5、青皮8-12、猫爪草4-8、前胡13-17、白英6-10、桃仁13-17、野葡萄根13-17、延胡索8-12、白术6-10、草豆蔻8-12、山药13-17、绞股蓝8-12、路路通6-10、仙茅4-8、芍药8-12、半边莲6-10、长春花4-8、木香6-10、姜石13-17、柏子仁6-10、莱菔子13-17、泽泻1-5、枳实13-17、厚朴8-12。本发明中药利用标本兼治的原理,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行气活血、大补元气等中药原料,提高病人免疫能力,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3071100SQ20131000181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杨干波, 马长林, 郭兴来 申请人:杨干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