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1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椎间孔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盘手术中的椎间孔镜,包括器械通道、光学通道、两个液体通道,分为镜台、镜管两部分,所述镜台比镜管粗,镜台上方设有带有冷光源加载接口的目镜,以120°夹角与光学通道连接,冷光源接口位于目镜的前下端略向前侧方成角与目镜近乎平行;镜台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体连接口分别与对应的液体通道连接,镜台尾部设有封水套槽,镜台尾端呈圆凹面;所述的各工作通道管呈“不倒翁形”彼此独立套装贯通于镜管,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器械通道在“不倒翁形”的下部贯通镜管、镜台两部分,镜管前端设有向下呈30°的斜面。本发明长度短,清晰度高,镜下器械长度短易插入,手术操作简单、精准度和稳定性高,30°的视向角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大,符合关节镜的操作习惯,手术难度和风险低。
【专利说明】椎间孔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用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可视的、微创的手术器械,简称椎间孔镜。
【背景技术】
[0002]椎间孔镜是一个集照明、观察、手术操作通道于一体的脊柱内窥镜。椎间孔镜从病人身体侧后方以约60°夹角进入椎间孔内硬膜囊前,通过图像系统显视,经器械通道使用各类镜下手术器械摘除已染色突出的髓核组织、去除骨质、射频电极消融髓核、封堵破损纤维环。它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较小、效果较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柱内窥镜。但目前使用的椎间孔镜其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冷光源接口独立且垂直设在镜台上镜台较长,在椎间孔镜与身体较小夹角旋转操作时,垂直镜台且距离镜管较近的冷光源光纤容易碰撞身体阻碍椎间孔镜旋转操作;镜尾目镜与器械通道为30° -45°夹角,目镜在器械通道中轴线上投影距离长,目镜对器械通道内的器械操作影响距离大;器械通道为圆形,外径与器械通道内径相差较小的镜下器械钳夹椎间盘髓核组织纵径增大后,通过器械通道困难,手术操作繁杂;椎间孔镜尾端另外加设器械通道球水封装置,增加了器械通道长度和器械插入难度;细长的镜下器械、繁杂手术操作降低了其精准度和稳定性,加大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导致操作学习曲线陡峭。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综合效果更好的椎间孔镜,以解决上述椎间孔镜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
[000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椎间盘手术中的椎间孔镜。包括器械通道、光学通道、两个液体通道,分为镜台、镜管两部分,所述镜台比镜管粗,镜台上方设有带有冷光源加载接口的目镜,以120°夹角与光学通道连接,冷光源接口位于目镜的前下端略向前侧方成角与目镜近乎平行;镜台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体连接口分别与对应的液体通道连接;镜台尾部设有封水套槽,尾端呈圆凹面;所述的各工作通道管呈“不倒翁”彼此独立套装贯通于镜管,呈不规则椭圆形的器械通道在“不倒翁形”的下部贯通镜管、镜台两部分,所述镜管前端设有向下呈30°的斜面。
[0006]本发明由于将冷光源加载在目镜上、封水套槽设在镜台尾部,镜台尾端呈圆凹面,缩短了镜台长度,既不增加器械通道长度又提高了镜下器械易插度;器械通道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加大了器械通道横径,外径与器械通道内径相差较小的镜下器械,钳夹椎间盘髓核组织纵径增大后,旋转90°即可通过横径较大的不规则椭圆形器械通道,简化了手术操作;目镜与镜尾器械通道夹角增大为60°,目镜在器械通道中轴线上投影距离短,缩短了目镜对镜下器械操作的影响距离;冷光源接口位于目镜的前下端略向前侧方成角与目镜近乎平行,避免了垂直镜台的冷光源光纤手术旋转到最低位触碰身体影响手术操作,冷光源接口与目镜之间微小的夹角方便光纤接插。[0007]本发明长度短,清晰度高,镜管旋转无障碍,镜下器械长度短易插入,手术操作简单、精准度和稳定性高,30°的视向角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大,符合关节镜的操作习惯,手术难度和风险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发明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发明镜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镜管,2.镜台,3.两个液体连接口,4.目镜,5.冷光源接口,6.镜尾封水套槽,7.镜尾端凹面,8.目镜与器械通道60°夹角,9.镜前端30°斜面,10.镜管外径,11.器械通道内径,12.光学通道内径,13.进、出液通道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椎间孔镜是一个集照明、观察、手术操作通道于一体的脊柱内窥镜,与相应配套的照明、图像系统和镜下手术器械等共同组成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手术时将椎间孔镜与液体、冷光源、图像系统连接,穿刺扩张置放工作通道理想后,椎间孔镜沿工作通道置放到椎间孔内硬膜囊前,通过图像系统显视,经器械通道使用各类镜下手术器械摘除已染色突出的髓核组织、去除骨质、射频电极消融髓核、封堵破损纤维环。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图2、图3中,一种椎间盘手术中的椎间孔镜。包括器械通道11、光学通道12、两个液体通道13,分为镜台2、镜管I两部分,所述镜台2比镜管I粗,镜台2上方设有带有冷光源加载接口 5的目镜4,以120°夹角12与光学通道8连接,冷光源接口 5位于目镜4的前下端略向前侧方成角与目镜4近乎平行;镜台2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体连接口 3分别与对应的液体通道13连接;镜台尾部设有封水套槽6,尾端呈圆凹面7 ;所述的各工作通道管呈“不倒翁形”彼此独立套装贯通于镜管I,器械通道11在“不倒翁形”的下部贯通镜管1、镜台2两部分,所述镜管前端设有向下呈30°的斜面9。
[0015]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于将冷光源接口 5加载在目镜4上、封水套槽6设在镜台尾部,镜台尾端呈圆凹面7,缩短了镜台2长度,既不增加器械通道11长度又提高了镜下器械易插度;器械通道11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加大了器械通道横径,外径与器械通道内径相差较小的镜下器械,钳夹椎间盘髓核组织纵径增大后,旋转90°即可通过横径较大的不规则椭圆形器械通道11,简化了手术操作;目镜4与镜尾器械通道11夹角8增大为60°,目镜4在器械通道11中轴线上投影距离短,缩短了目镜4对镜下器械操作的影响距离;冷光源接口 5位于目镜4的前下端略向前侧方成角与目镜近乎平行,冷光源接口 5与目镜4之间微小的夹角方便光纤接插,目镜4与镜管120°夹角和镜管I插入身体侧后方约60°的夹角互成补角,目镜4和近乎平行的冷光源接口 5手术旋转到最低位时,任然与身体表面大约平行,避免了垂直镜台的冷光源光纤手术旋转到最低位触碰身体影响手术操作。 [0016]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椎间盘手术中的椎间孔镜。包括器械通道、光学通道、两个液体通道,分为镜台、镜管两部分,所述镜台比镜管粗,镜台上方设有带有冷光源加载接口的目镜,以120°夹角与光学通道连接,冷光源接口位于目镜的前下端略向前侧方成角与目镜近乎平行;镜台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体连接口分别与对应的液体通道连接;镜台尾部设有封水套槽,尾端呈圆凹面;所述的各工作通道管呈“不倒翁形”彼此独立套装贯通于镜管,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器械通道在“不倒翁形”的下部贯通镜管、镜台两部分,所述镜管前端设有向下呈30°的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其特征是,所述贯通镜管、镜台两部分在“不倒翁形”下部的器械通道,呈不规则的椭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其特征是,所述镜台上方设有目镜,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体连接口,尾部设有封水套槽,尾端呈圆凹面。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其特征是,所述目镜在镜台上方带有冷光源加载接口以120°夹角与光学通道连接。
5.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椎间孔镜,其特征是,所述冷光源接口位于目镜的前下端略向前侧方成角与目镜近乎平行。
【文档编号】A61B1/317GK103932672SQ20131001918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宋文生 申请人:宋文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