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5125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俗称“缠腰龙”、“蛇串疮”、“蜘蛛疮”。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此病毒为嗜神经性,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发生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疱疹消退、形成皮损3 6个月以后带状疱疹的区域内仍有持续顽固性疼痛超过I个月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皮肤科门诊和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 -7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超敏的治疗非常困难,给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带来巨大、长期的伤害。有些严重的 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轻的刺激即可引起疼痛发作,有的患者为减少衣服刺激,不敢穿衣服。这种痛觉超敏反应,还可表现为自发性的疼痛,即没有刺激碰触也时常发生痛疼。还有的患者因长期疼痛而情绪过度紧张,有的精神抑郁绝望。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于病毒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正气内虚、邪毒滞留、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络道滞阻则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再加患者多是年老和体弱者,久病不愈,气血虚衰,不养脉络,造成了 “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目前常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病毒药、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阿片类药(缓释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静药;神经阻滞;神经毁损疗法等。而中医常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等方法加以治疗。但大部分传统镇痛药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且治疗成本及设备条件较高。使得医生长期以来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感到棘手。这种疼痛有“不死的癌症”之恶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基于中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认识和治则,采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等功效的中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提供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制备和使用简单、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皂角刺10 25份、三七3 9份、菊花3 6份、紫苏叶3 6份、地骨皮3 15份、苦杏仁3 9份、升麻3 6份、赤芍3 15份、蟾蜍3 15份、龙胆草3 6份、蝉蜕I 3份、煅珍珠母10 30份、紫草3 9份、天南星3 9份、当归3 12份、地骨皮3 15份、苦参3 15份、当归3 9份、细辛I 3份、延胡索3 9份、半边莲3 9份、薄荷I 3份、秦皮3 15份、黄柏3 15份、冰片O. 5 1. O份。其中,优选配方为皂角刺15份、三七6份、菊花3份、紫苏叶3份、地骨皮9份、苦杏仁9份、升麻6份、赤芍9份、蟾蜍9份、龙胆草6份、蝉蜕3份、煅珍珠母20份、紫草6份、天南星3份、当归6份、地骨皮9份、苦参9份、当归6份、细辛3份、延胡索6份、半边莲6份、薄荷3份、秦皮9份、黄柏9份、冰片I份。优选剂型为适合临床应用的油剂、膏剂、涂膜剂、酊剂或凝胶剂等外用剂型,最优选为由植物油浸提制成的油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上述原料按配比粉碎成细粉过200目筛,将过筛后的细粉置于6倍体积的50°C植物油中浸泡5小时,过滤取油,冷却,得目标产品。所述植物油为麻油、花生油、豆油、红花籽油。如需制成其他外用剂型,可通过浸提有效成分后按常规方法制成需要的剂型。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可为取适量外涂患处。相对于现有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及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药均是国家药典中记载的常用中药,容易从中医药店购买;且制备方法简单。本发明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外用治疗非常有效,该中药组合物根据中医的理法方药整体性原则组方,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以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抑制复发,此外,还具有具有止痛作用起效快而持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疗程短、用药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经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观察,止痛的平均起效时间为25分钟,痊愈率为72%,总有效率92%,复发率为5%。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阜角刺15份、二七6份、菊花3份、紫苏叶3份、地骨皮9份、苦杏仁9份、升麻6份、赤芍9份、蟾蜍9份、龙胆草6份、蝉蜕3份、煅珍珠母20份、紫草6份、天南星3份、当归6份、地骨皮9份、苦参9份、当归6份、细辛3份、延胡索6份、半边莲6份、薄荷3份、秦皮9份、黄柏9份、冰片I份。将上述原料按配比粉碎成细粉过200目筛,将过筛后的细粉置于6倍体积的50°C麻油中浸泡5小时,过滤取油,冷却,得目标广品。外用中药组合物用于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1、一般资料治疗组120例,男 76例,女44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3岁,平均66. 5岁;病程最短65天,最长62个月,病变位于头面部38例,上肢18例,腰背胸腹64例。入选患者皮损均已痊愈,无开放性伤口,均自述皮损处疼痛难以忍受。而且在治疗前均接受过多种综合治疗。
2、病例选择2.1入选标准临床符合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带状疱疹诊断标准之皮损消退后4周局部仍留有疼痛者。2. 2排除标准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等。3、治疗方法沿疱疹疼痛带涂药,每天3次,剧烈疼痛者每隔4小时涂药I次,15天为I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4、观察指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根据疼痛、睡目民、日常生活状况及每次涂药后疼痛消失时间等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痊愈疼痛基本消失,睡眠正常,日常生活状况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日常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好转疼痛减轻,睡眠、日常生活状况稍有改善;无效疼痛未改善,睡眠、日常生活状况差。以痊愈、显效和好转计入有效率。并统计涂药后平均疼痛消失时间。5、不良反应及预后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后I年复诊及电话随访以观察患者预后。6、治疗结果120例患者经2个疗程结束时,痊愈86例;显效14 ;好转10例;无效10例。痊愈率为72%,总有效率92%。每次涂药后疼痛消失时间为25分钟。在治疗中,有I例出现可逆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皮肤轻度的红斑、灼热感,发生在治疗第3天,减少涂药次数未作特殊处理,3天后自行消退,继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I年,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5%,但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继续用药症状可很快缓解。实验证明上述组 合物以花生油、豆油、红花籽油等植物油浸提仍然具有较好的疗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皂角刺10 25份、三七3 9份、菊花3 6份、紫苏叶3 6份、地骨皮3 15份、苦杏仁3 9份、升麻3 6份、赤芍3 15份、蟾蜍3 15份、龙胆草3 6份、蝉蜕I 3份、煅珍珠母10 30份、紫草3 9份、天南星3 9份、当归3 12份、地骨皮3 15份、苦参3 15份、当归3 9份、细辛I 3份、延胡索3 9份、半边莲3 9份、薄荷I 3份、秦皮3 15份、黄柏3 15份、冰片O. 5 1. O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皂角刺15份、三七6份、菊花3份、紫苏叶3份、地骨皮9份、苦杏仁9份、升麻6份、赤芍9份、蟾蜍9份、龙胆草6份、蝉蜕3份、煅珍珠母20份、紫草6份、天南星3份、当归6份、地骨皮9份、苦参9份、当归6份、细辛3份、延胡索6份、半边莲6份、薄荷3份、秦皮9份、黄柏9份、冰片I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的剂型为外用油剂、膏剂、涂膜剂、酊剂或凝胶剂。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原料按配比粉碎成细粉过200目筛,将过筛后的细粉置于6倍体积的50°C植物油中浸泡5小时,过滤取油,冷却,得目标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为麻油、花生油、豆油或红花籽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皂角刺10~25份、三七3~9份、菊花3~6份、紫苏叶3~6份、地骨皮3~15份、苦杏仁3~9份、升麻3~6份、赤芍3~15份、蟾蜍3~15份、龙胆草3~6份、蝉蜕1~3份、煅珍珠母10~30份、紫草3~9份、天南星3~9份、当归3~12份、地骨皮3~15份、苦参3~15份、当归3~9份、细辛1~3份、延胡索3~9份、半边莲3~9份、薄荷1~3份、秦皮3~15份、黄柏3~15份、冰片0.5~1.0份。将上述原料制细粉,于植物油中温浸,过滤取油,即得。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疗程短、用药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3055069SQ2013100348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李沛波, 苏薇薇, 王永刚, 彭维, 吴忠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