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580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
背景技术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胭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现,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常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瘙痒是其主要的症状,如全身皮肤有较明显损害者,又称之为弥漫性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现代医学理论对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刺激因素、疾病因素有关,如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紧张、焦虑、恐怖或神经衰弱、过饮醇酒咖啡等辛热兴奋剂,或服用某些用于神经系统的药丸,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等诱发。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此病主要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绪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治疗神经性皮炎,应当针对风湿热毒蕴蒸皮肤、热入营血蕴而成毒、汗出风邪客于肌肤、辛热客于肌腠化热成毒、湿热入营外感毒邪等致病机理,选用清热凉血、利湿解毒、除湿止痒、散风祛邪的中药材组方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具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除湿止痒、散风祛邪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性皮肤炎症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制成所述药丸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70 95份兀参60 85份白蘇皮55 75份龙胆草50 70份生地45 65份银花40 55份车前子35 50份牛蒡子32 46份白芨28 40份连翘22 36份蛇床子18 30份鸡内金15 25份赤芍12 20份蝉蜕8 16份四季青5 15份半枝莲3 12份制成所述药丸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82份元参70份白藓皮62份龙胆草58份生地52份银花45份车前子40份牛蒡子37份白芨32份连翘27份蛇床子23份鸡内金18份赤芍15份蝉蜕10份四季青9份半枝莲7份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I)将蝉蜕粉碎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2)将鸡内金用文火略炒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3)将甘草、白藓皮、龙胆草、生地、银花、车前子、牛蒡子、白芨、连翘、蛇床子、四季青、半枝莲放入容器中,加入十倍量的水,煮沸后继续浸泡7 9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六倍量的水,煮沸后继续浸泡5 7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15 1.20的药膏,备用。(4)将元参、赤芍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即墨老酒,煮沸后继续浸泡3 5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两倍量的即墨老酒,煮沸后继续浸泡I 2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10 1.15的药膏,备用。(5)将步骤(I)、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制得的药膏混合,加入凡士林和炼蜜后搅拌均匀,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1.2 1.6g/粒的丸剂产品。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丸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元参:味甘;苦;咸;性微寒。 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日华子本草》载:“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止健忘,消肿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元参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能扩张血管、强心,此外还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白藓皮:味苦;咸;性寒。入脾;肺;小肠;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药性论》载:“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藓皮对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加心肌张力,此外还有显著的抗癌、解痉、解毒等作用。龙胆草:味苦;性寒。入心;肺;胃;大肠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肺热咳喘;痨嗽痰血;黄疸;痢疾;便血;小便不利;疳积;疮疡;肿毒;烧烫伤;蛇咬伤。《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清热,除湿,解毒,止痛,健胃。治药毒,发痧肚痛,腰痛,黄疸,胃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龙胆草能促进胃液和胃酸分泌,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利尿、镇痛、镇静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生地: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日华子本草》载:“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紐,助筋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地是有效的免疫增强齐U,包含对人体有好处的多类氨基酸、糖类,并且有强心、利尿、降压、降糖、保肝、抑菌、升高血细胞等药理作用。银花: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行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本草通玄》载:“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临床医学研究表明,银花具有显著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流感病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车前子: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肝;肾;膀胱经。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日华子本草》载:“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车前子有显著利尿作用,能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稀释痰液,并对各种杆菌和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药品化义》载:“解热毒,清火,疏风,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牛蒡子可抑制尿蛋白排泄,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血糖,对子宫及肠管有抑制作用,所含的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白芨:味苦;甘M ;性微寒。入肺;肝;胃经。止咳祛痰;活血止血。主治咳嗽痰多;咳血;乳腺炎。《日华子本草》载:“止^(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芨富含胶质、淀粉、挥发油等,有效抵抗杆菌,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外伤出血。连翘:味苦;性微寒。入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风热感冒;温病;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神农本草经》载:“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含的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及降血压作用,维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此外还有抗炎、镇吐、抗肝损伤作用。蛇床子: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脾;肾经。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主治阴痒肿痛;风湿痹痛;湿疮疥癣。《本草经疏》载:“温中下气,除湿散寒,润肾,益脾,除一切虚寒湿所生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蛇床子含多种挥发油、蛇床酚、香柑内酯、蛇床子素、香豆类成分及棕榈酸等,浸膏具有性激素样作用,有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抗微生物、寄生虫、杀灭阴道滴虫、抑制絮状表皮癣菌,以及局部麻醉作用,能明显抗变态反应,平衡体内环核苷酸和前列腺素水平,延缓衰老,补肾强体,此外还有平喘、祛疾、催眠等作用。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肾;膀胱经。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癥化石。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癥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本草纲目》载:“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现代医学临床证实,鸡内金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胆结石、膀胱炎、膀胱结石、口腔溃疡、遗精遗尿、胃癌、肝硬化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症瘕腹痛;痈肿疮疡。《神农本草经》载:“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赤芍对高黏滞血冠心病患者有改变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可使全血黏度比及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能通过影响钙代谢拮抗动脉粥样硬化,水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及止痛效果,能轻度提高胃液的酸度。蝉蜕:味甘;咸;性凉。入肺;肝经。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顽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抽搐。《纲目》载:“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瘤,失音,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蝉蜕具有明显的抗惊厥、镇静作用,能阻断颈上副交感神经的传导,广泛应用于治疗破伤风、慢性荨麻诊、化脓性中耳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此外还有止咳嗽,特别是喉痒之咳的作用。四季青:味苦;涩;性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烧烫伤;热毒痈肿;下肢溃疡;麻风溃疡;湿疹;冻疮;皲裂。《本草拾遗》载:“微酸性热,主生肌,敛疮,活血,止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四季青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产碱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能促进创面消肿,形成保护性痂膜,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所含的儿茶酸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此外还有抑制肿瘤的功效。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泉州本草》载:“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半枝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此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降血脂的作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选用药材符合君臣左使之理,针对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致病因对症下药,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除湿止痒、散风祛邪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神经性皮肤炎症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发明药丸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甘草90g元参80g白藓皮70g龙胆草65g生地60g银花50g车前子47g牛蒡子44g白芨38g连翘33g蛇床子29g鸡内金23g赤苟18g蝶脱14g四季青12g半枝莲IOg本发明药丸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I)将蝉蜕粉碎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2)将鸡内金用文火略炒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3)将甘草、白藓皮、龙胆草、生地、银花、车前子、牛蒡子、白芨、连翘、蛇床子、四季青、半枝莲放入容器中,加入十倍量的水,煮沸后继续浸泡7 9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六倍量的水,煮沸后继续浸泡5 7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15 1.20的药膏,备用。(4)将元参、赤芍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即墨老酒,煮沸后继续浸泡3 5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两倍量的即墨老酒,煮沸后继续浸泡I 2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10 1.15的药膏,备用。(5)将步骤(I)、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制得的药膏混合,加入凡士林和炼蜜后搅拌均匀,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1.2 1.6g/粒的丸剂产品。用法用量:成人每日3次,每次I丸,饭后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重症患者每日加服I次,每次I丸,饭后一小时以温黄酒送服。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I 2个疗程起效,重症患者2 3个疗程起效。实施例2本发明药丸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甘草82g元参70g白藓皮62g龙胆草58g生地52g银花45g车前子40g牛蒡子37g白芨32g连翘27g蛇床子23g鸡内金18g赤苟15g蝶脱IOg四季青9g半枝莲7g本实施例的药丸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及外院确诊的神经性皮肤炎症患者1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 55岁,平均年龄31.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4 59岁,平均年龄32.4岁。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丸,成人每日3次,每次I丸,7天为一个疗程,通常I 2个疗程有效,顽症需2 3个疗程起效。对照组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日3次,涂抹于皮肤患处,9天为一个疗程。3、疗效判定:(I)痊愈:皮肤瘙痒症状消失,肉眼可见的屑状、藓状表皮脱落。(2)好转: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肉眼可见的屑状、藓状表皮减少。(3)无效:症状与治疗前诊断症状无明显可见的好转。4、结果服用本发明药丸的治疗组中,治愈4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84%,总有效率 96%。对照组中治愈11例,好转14例,无效25例,治愈率22 %,总有效率5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典型病例举例:1、郑XX,男,17岁,中学生。患者自述在一场足球赛中遇雨后,皮肤开始瘙痒,怎么挠都挠不透,用类固醇药膏外用涂抹,数天之后症状略有减轻但仍感相当不适,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I个疗程后,瘙痒症状全部消退,已愈。
2、王X X,女,32岁,白领。患者自述2010年股市投资失败后,面部及颈部皮肤开始出现红肿现象,带有丘疹状的斑点,瘙痒难忍。内服消炎西药及外用类固醇药膏后,症状缓解,不久再次复发。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2个疗程后,患处丘疹状突起消失,继续涂抹2个疗程后,患处皮 肤已恢复原状且有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丸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甘草70 95份兀参60 85份白蘇皮55 75份龙胆草50 70份 生地45 65份银花40 55份车前子35 50份牛蒡子32 46份 白芨28 40份连翘22 36份蛇床子18 30份鸡内金15 25份 赤芍12 20份蝉蜕8 16份四季青5 15份半枝莲3 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丸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甘草82份元参70份白藓 皮62份龙胆草58份 生地52份银花45份车前子40份牛蒡子37份 白芨32份连翘27份蛇床子23份鸡内金18份 赤芍15份蝉蜕10份四季青9份半枝莲7份。
3.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蝉蜕粉碎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2)将鸡内金用文火略炒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3)将甘草、白藓皮、龙胆草、生地、银花、车前子、牛蒡子、白芨、连翘、蛇床子、四季青、半枝莲放入容器中,加入十倍量的水,煮沸后继续浸泡7 9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六倍量的水,煮沸后继续浸泡5 7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15 1.20的药膏,备用。
(4)将元参、赤芍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即墨老酒,煮沸后继续浸泡3 5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两倍量的即墨老酒,煮沸后继续浸泡I 2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50°C环境下相对密度1.10 1.15的药膏,备用。
(5 )将步骤(I)、步骤(2 )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 )、步骤(4)制得的药膏混合,加入凡士林和炼蜜后搅拌均匀,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1.2 1.6g/粒的丸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药丸,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丸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70~95份、元参60~85份、白藓皮55~75份、龙胆草50~70份、生地45~65份、银花40~55份、车前子35~50份、牛蒡子32~46份、白芨28~40份、连翘22~36份、蛇床子18~30份、鸡内金15~25份、赤芍12~20份、蝉蜕8~16份、四季青5~15份、半枝莲3~12份。本发明选用药材符合君臣左使之理,针对神经性皮肤炎症的致病因对症下药,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除湿止痒、散风祛邪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神经性皮肤炎症治愈率较高。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3083552SQ2013100561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友灿, 叶桂莲 申请人:张友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