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584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胃痛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等。多因外邪侵袭,恼怒过度,饮食不节,器具失宜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成。西医治疗胃痛一般采用西药进行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这种人工周期疗法虽然见效明显,但也只能解决暂时问题。而且西药对肝、胆、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凝血机制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认为,胃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胃痛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西药治疗胃痛治标不治本及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10-30份、炒白术10-40份、苍术10-25份、陈皮5-20份、升麻4-10份、柴胡4-10份、党参10-30份、炙甘草5_15份、当归10-25份、桑螵蛸5-15份、地龙5-15份、坤草20-50份、附子20-50份、藕节10-40份、炮姜10-20份、砂仁5-15份、石菖蒲10-40份、淫羊藿10-30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20份、炒白术30份、苍术15份、陈皮10份、升麻6份、柴胡6份、党参20份、炙甘草10份、当归15份、桑螵蛸10份、地龙10份、坤草40份、附子40份、藕节30份、炮姜15份、砂仁10份、石菖蒲30份、淫羊藿2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肺健脾、敛汗固脱、驱风运毒的功效;炒白术具有燥湿行水、益气、健脾胃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升麻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桑螵蛸具有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的功效;地龙具有清热息风、清肺定喘、利尿通淋、通行经络的功效;坤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藕节具有止血散瘀的功效;炮姜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石菖蒲具有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的功效;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舒肝理气、温中止痛、化湿开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对胃痛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0%,治愈率70%。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20g、炒白术30g、苍术15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党参20g、炙甘草10g、当归15g、桑螵蛸10g、地龙10g、坤草40g、附子40g、藕节30g、炮姜15g、砂仁10g、石菖蒲30g、淫羊藿20g。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log、炒白术25g、苍术20g、陈皮5g、升麻10g、柴胡8g、党参30g 、炙甘草15g、当归25g、桑螵蛸15g、地龙5g、坤草50g、附子20g、藕节10g、炮姜20g、砂仁5g、石菖蒲40g、淫羊藿10g。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15g、炒白术40g、苍术10g、陈皮15g、升麻8g、柴胡4g、党参10g、炙甘草12g、当归15g、桑螵蛸5g、地龙8g、坤草20g、附子30g、藕节40g、炮姜10g、砂仁15g、石菖蒲10g、淫羊藿30g。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30g、炒白术10g、苍术25g、陈皮12g、升麻5g、柴胡10g、党参25g、炙甘草5g、当归20g、桑螵蛸12g、地龙12g、坤草30g、附子25g、藕节20g、炮姜12g、砂仁12g、石菖蒲20g、淫羊藿25g。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25g、炒白术20g、苍术12g、陈皮20g、升麻4g、柴胡5g、党参15g、炙甘草12g、当归10g、桑螵蛸Sg、地龙15g、坤草25g、附子50g、藕节25g、炮姜15g、砂仁8g、石菖蒲35g、淫羊藿15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年龄15 70岁。二、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酌情增减。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好转;
(3)有效:症状和体征一部分好转;
(4)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状如前。四、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I 一 3个疗程,痊愈70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崔某,男,32岁。就诊时自诉:半年来胃脘胀满疼痛,饭后加重,自服兰索拉唑、六味安消等药物症状稍好转。常胃脘胀满,饭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症状明 显好转,偶有胃脘部不适,继续服用I个疗程,治愈。病例2:
韩某,女,52岁。自述:胃痛,无食欲,后背痛,反胃,倒酸口水。诊断为胃溃疡。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I个疗程,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病例3:
曹某,男,65岁。自述患有胃病10余年,胃脘部疼痛,痛处固定且拒按,疼痛发作时有针刺性感觉。曾服用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等药物,症状稍好转,停药一段时间即复发。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症状消失,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10-30份、炒白术10-40份、苍术10-25份、陈皮5-20份、升麻4_10份、柴胡4_10份、党参10-30份、炙甘草5-15份、当归10-25份、桑螵蛸5-15份、地龙5_15份、坤草20-50份、附子20-50份、藕节10-40份、炮姜10-20份、砂仁5-15份、石菖蒲10-40份、淫羊藿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20份、炒白术30份、苍术15份、陈皮10份、升麻6份、柴胡6份、党参20份、炙甘草10份、当归15份、桑螵蛸10份、地龙10份、坤草40份、附子40份、藕节30份、炮姜15份、砂仁10份、 石菖蒲30份、淫羊藿2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10-30份、炒白术10-40份、苍术10-25份、陈皮5-20份、升麻4-10份、柴胡4-10份、党参10-30份、炙甘草5-15份、当归10-25份、桑螵蛸5-15份、地龙5-15份、坤草20-50份、附子20-50份、藕节10-40份、炮姜10-20份、砂仁5-15份、石菖蒲10-40份、淫羊藿10-3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舒肝理气、温中止痛、化湿开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其治疗胃痛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191381SQ20131005836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5日
发明者孙胜波 申请人:孙胜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