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文档序号:125332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方配比和制造工艺,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复方制剂,43%~97%丹参,1.5%~48%三七,1.5%~48%冰片,经乙醇或其他适当的溶剂热提得到的提取物制备而成的复方制剂。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中药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用途。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指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利用特殊提取方法经过特定工艺制成的胶囊,商品名为心脉络通胶囊。
【背景技术】
[0002]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缺血性心脏病病,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介入手术如冠脉搭桥术、经皮冠脉内成形术、溶栓术等,可重新恢复血流,以改善病人心肌供血供氧,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迅速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远期疗效,从而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挽救了许多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行支架植入后,虽然冠脉血流得到了恢复,心肌缺血得到改善,但病人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1n injury,MIRI)是在心脏缺血恢复血流后,其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因此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径。据WHO统计,到2020年急性冠状动脉梗阻性疾病将是世界上的主要致死原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将会是一个重大的临床问题,这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0003]丹参在我国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甚广。传统医学记载,丹参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丹参能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称“一味丹参抵四物。”常用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心舒片、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可治疗心肌梗塞、心肌炎,可改善急性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0004]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块根和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三七具有促进造血、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免疫调节等功效。三七中的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在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和抗缺血性休克等。
[0005]穿山龙(D1scoreanipponica Makino)为薯菌科薯菌属多年生藤本植物穿龙薯菌的根茎,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穿山龙具改善心血管功能,镇咳平喘,祛痰等多种药理作用。穿山龙总皂苷可以改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保护缺血心肌,防治动脉硬化,其中以穿山龙水溶性皂苷活性最好。
[0006]心脉络通方是由丹参、三七、穿山龙三味药组合成的复方,此组合及组合后的适应症尚未在研究中报道过。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高效地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脉络通方复方制剂。
[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心脉络通方的个成分配比。
[0009]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配比制备本发明药物的方法。
[0010]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施。
[0011]本发明药物,其配方配比为(以重量百分含量计):
[0012]丹参43% ~97%
[0013]三七1.5%~48%
[0014]穿山龙1.5%~48%
[0015]本发明药物优选配方配比为(以重量百分含量计):
[0016]丹参58% ~90%
[0017]三七2.5%~30%
[0018]穿山龙2.5%~30 %
[0019]本发明药物优选配方配比为(以重量百分含量计):
[0020]丹参70.3%~85.1%
[0021]三七5.05% ~18.4%
[0022]穿山龙5.05%~18.4%
[0023]本发明药物最佳配方配比为(以重量百分含量计):
[0024]丹参77.89%
[0025]三七11.05%
[0026]穿山龙11.05%
[0027]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取经粉碎的丹参、三七、穿山龙药材,加乙醇,加热提取2~4次,滤过,合并滤液,并将滤液浓缩或进一步纯化,得到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
[0028]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0029]1、发现了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中药复方。
[0030]2、该发明药物在保护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效果突出,优于复方丹参片。
[0031]下面通过对心脉络通动物实验研究的阐述,说明本发明在制药学领域应用的有益效果
[0032]实验例1:对麻醉大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0033]观察新脉络通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影响,通过生化指标及心肌梗死范围的变化,探讨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理作用。
[0034]1.方法
[0035]1.1实验分组与给药:91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MIR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通心络胶囊300mg/kg)、复方丹参片(300mg/kg)、心脉络通低剂量组(100mg/kg)、心脉络通中剂量组(300mg/kg)、心脉络通高剂量组(900mg/kg),以上各组均灌胃给药,给药容量均为lmL/100g体重量,连续给药7天,每天一次,末次给药后Ih造模。以上药物均经精密称量后,用蒸馏水配置为悬浮液使用。
[0036]1.2实验方法:大鼠用2%的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位固定,连接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大鼠II导联心电图,颈部正中切开,行气管插管术(直径为2mmPE导管),连接呼吸机(潮气量70Ml/kg,呼吸比1.5: 1,频率70次/min),于大鼠左胸去毛切开,暴露肋骨,分尚3~5肋间肌打开胸腔,使心脏充分暴露,打开心包膜,肺动脉圆锥左缘与左心耳下缘2mm处以5/0无损伤缝线进针穿过浅层心肌(深度约1mm,宽度1.5-2_),活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心电图T波高尖或ST段抬高为缺血标志),造成左室前壁心肌缺血,将心脏放回胸腔并迅速关闭。缺血30min后打开胸腔,松开丝线,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只进针穿过浅层心肌,不结扎。再灌注6h后腹主动脉取血5mL,置于促凝管,3000r/min、4°C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备用。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0037]再灌注6h后打开胸腔,剪下心脏,剪去心耳及血管,用冰冷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置于-20°C。冰冻Ih后取出,切片,置于硝基四氮唑兰染液中染色,测量每片心肌双侧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的面积,计算梗死区占心室的重量百分比。
[0038]实验结果各组先进行方差齐性分析即F检验。若方差齐(F < 0.05),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若方差不齐(F > 0.05),则用SPSS13.0进行非参数检验。
[0039]2.结果
[0040](I)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心脉络通能抑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引起的LDH、AST活性升高;能提高SOD的活性,见表1.1。
[0041](2)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心脉络通能明显减少梗死区,见表1.2。
[0042](3)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病理组织的影响,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心脉络通组减轻心肌纤维肿胀,减轻 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核相对于缺血再灌注组大小均一,分布较均匀,见图6。
[0043](4)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心脉络通组均能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见表1.3。
[0044]结论:实验证明,心脉络通具有明显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的作用,抑制心肌受损时血清LDH、AST的溢出,降低血清LDH、AST的活性,提高SOD的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病理损伤,减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0045]表1.1心脉络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SOD、LDH、AST的影响(i±s,η = 8)
[0046]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丹参43%~97% 三七1.5%~48% 穿山龙 1.5%~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丹参58%~90% 三七2.5%~30% 穿山龙 2.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丹参70.3%~85.1% 三七5.05%~18.4% 穿山龙 5.05%~18.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丹参77.89% 三七11.05% 穿山龙 11.05%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取经粉碎的丹参、三七、穿山龙药材,加乙醇,加热提取2~4次,滤过,合并滤液,并将滤液浓缩或进一步纯化,得到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提取的温度为60~100°C。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醇的量为3~9倍的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的乙醇的浓度为65%~9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化方法可以是任何一种中药化学所说的分离精制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可以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胶囊剂。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制备的缺血性心脏病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心肌炎以及由心肌缺血导致的其他心脏病。
【文档编号】A61K36/8945GK104027525SQ201310069825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王升启, 洪婷, 郑冰清, 曲新艳, 任秋霞, 任磊, 于小芳, 王亚男, 周喆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