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或缓解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制剂,由土大黄、大风子等中药组成,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制备成各种外用剂型。该药物组合物对于皮肤病尤其是肥厚角化性皮肤病具有非常优异的治疗或缓解作用。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指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常见的皮肤病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疤痕、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秃、脱发、鸡眼、雀斑、汗疱疹、螨虫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脱毛、黄褐斑等。由于多数皮肤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尚未清楚,目前皮肤病的治疗均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还不能根治或防止复发。皮肤病中有一类疾病以表皮增生肥厚、过度角化为特征,统称为肥厚角化性皮肤病,例如鸡眼、顽癣痞块、灰指甲,各种癣、锯痕症和脚垫等。其中,鸡眼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抗体受到挤压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质层,形如圆锥体,嵌入皮内,尖顶突入真皮中,压迫神经末梢,局部一旦受压或受挤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圆锥的底在皮肤表面为一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质硬的斑,境界清楚一般如黄豆大小。由于成人运动量大,故多发于青壮年。有人认为,鸡眼发生与微生物感染有关,因为同寝室学生有交叉感染现象。治疗鸡眼一般用鸡眼膏敷贴,鸡眼膏是采用石碳酸腐蚀的原理,每天都要进行腐蚀层清理,费时费力,患者难以坚持,所以效果不好。也有报道采用纯酒精治疗,纯酒精使细胞脱水、硬化、坏死,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但需要严格控制酒精剂量,否则容易引起坏死、液化或化脓。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因患者恐惧而不愿接受此治疗方法。另外,手足癣是手癣和足癣的总称。手癣是指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足癣是指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足癣是皮肤癣菌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成人,全世界流行。在足癣发病中,缺乏皮脂腺和穿着封闭性鞋子造成的湿润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断发毛癣菌。足癣极少引起严重的疾病或死亡,但可以作为细菌入侵的门户而引起细菌性蜂窝织炎,趾间型足癣具有最高危险性,其次甲癣,再次是足跖部足癣。灰指甲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灰指甲。是甲最常患的疾患,占甲病的半数以上。指趾甲均可发病,趾甲更易罹患。成人出现甲真菌病的比例约为6-8%。由于皮肤病严重影响暴露在外的手足美观,且非常顽固,非常影响患者的生活与自信。西医对该病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化学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较差,且停药易复发,甚至因此而症状加重。中 医一般认为皮肤病的病机为血热毒盛,气血虚风燥等引起,文献报导治疗该病的治法与处方也较多,但也多为临时缓解症状,且需要长期服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药物组合物,可有效缓解甚至根治皮肤病。本发明用于肥厚角化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更佳。该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土大黄30-120份、大风子30-120份、凤仙透骨草10-70份、鸦胆子10-70份、露蜂房10-70份、鲜凤仙花10_70份、紫硇砂40-250份、白及100-650份、藤黄(制)50-350份。优选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土大黄45-90份、大风子45-90份、凤仙透骨草20-50份、鸦胆子20-50份、露蜂房20-50份、鲜凤仙花20-50份、紫硇砂70-180 份、白及 220-500 份、藤黄(制)120-150 份。最优选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土大黄60份、大风子60份、凤仙透骨草30份、鸦胆子30份、露蜂房30份、鲜凤仙花30份、紫硇砂120份、白及350份、藤黄(制)I份。另外,在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基础上还可以酌情增加如下任一类或两类中药组合物。一类为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类中药,尤其是动物或虫类中药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份,即在上述方剂基础上可增加下述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份:蜈蚣5-40份、斑蝥(制)5-40份、穿山甲(制)5-40份、全蝎5-40份;所述增加组份的优选重量配比为:蜈蚣15份、斑蝥(制)15份、穿山甲(制)15份、全蝎15份。另一类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类中药,即在上文所述药物组合物基础上可增加下述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份:闹洋花10-50份、川乌(制)5-30份、草乌(制)5-30份、马钱子(制)10-50份;所述增加组份的优选重量配比为:闹洋花30份、川乌(制)15份、草乌(制)15份、马钱子(制)30份。其次,在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基础上还可以酌情增加如下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中药组合物,即增加如下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中药组份:皂角刺10-70份、百部10-70份、白果10-70份、苦杏仁10-70份;优选的重量配比为:皂角刺30份、百部30份、白果30份、苦杏仁30份。再次,在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如下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两种组份,可以提升药效,如下:轻粉50-350份、红丹1000-3500份;优选的重量配比为:轻粉170份、红丹2700份。除此之外,根据患者个体的辨证差异,还可以对上述组方进行一些灵活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增加或减轻部分或全部组方用量;删减部分组分;增加或替换一些活血化坚、解毒散结、杀虫止痒、破瘀生新中药。毫无疑问,这些调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之内。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制备为各种外用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剂型 膏剂、搽剂、溶液、丹剂、软膏剂、乳膏剂、贴剂、油剂、洗剂、凝胶剂、涂膜剂和霜剂,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优选的剂型为膏剂,制备方法较为简单,服用方便,药物利用率较高。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紫硇砂、白及、藤黄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药味粉碎后与麻油和桐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继续高温加热,制成药油。另取松香及上述紫硇砂几味药粉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冷水中七天 ,再将膏加热熔化至适当温度,搓成条状,即得。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摊于布或厚纸上,外贴患处或将膏药加温软化后直接敷于患处。
本发明内容还包括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改善皮肤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为制备治疗或缓解肥厚角化性皮肤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组方:土大黄30g、大风子45g、凤仙透骨草30g、鸦胆子30g、蜂房50g、鲜凤仙花50g、紫硇砂180g、白及500g、藤黄(制)350g。制法及使用:紫硇砂、白及、藤黄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药味粉碎后与麻油和桐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继续高温加热,制成药油。另取松香及上述紫硇砂几味药粉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冷水中七天,再将膏加热熔化至适当温度,搓成条状,即得。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摊于布或厚纸上,外贴患处或将膏药加温软化后直接敷于患处。实施例2组方:土大黄45g、大风子60g、凤仙透骨草20g、鸦胆子20g、蜂房20g、鲜凤仙花30g、紫硇砂120g、白及220g、藤黄(制)5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3组方:土大黄120g、大风子120g、凤仙透骨草50g、鸦胆子10g、蜂房70g、鲜凤仙花20g、紫硇砂40g、白及100g、藤黄(制)12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4组方:土大黄60g、大风子90g、凤仙透骨草10g、鸦胆子70g、蜂房10g、鲜凤仙花10g、紫硇砂70g、白及350g、藤黄(制)25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5组方:土大黄90g、大风子30g、凤仙透骨草70g、鸦胆子50g、蜂房30g、鲜凤仙花70g、紫硇砂250g、白及650g、藤黄(制)17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6组方:土大黄60g、大风子60g、凤仙透骨草30g、鸦胆子30g、蜂房30g、鲜凤仙花30g、紫硇砂120g、白及350g、藤黄(制)17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7组方:土大黄30g、大风子45g、凤仙透骨草30g、鸦胆子50g、蜂房70g、鲜凤仙花30g、紫硇砂gl20、白及220g、藤黄(制)50g、蜈蚣15g、穿山甲(制)40g、全蝎15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8组方:土大黄45g、大风子60g、凤仙透骨草50g、鸦胆子70g、蜂房10g、鲜凤仙花10g、紫硇砂180g、白及350g、 藤黄(制)350g、蜈虫公5g、斑蝥(制)40g、穿山甲(制)5g、全蝎5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9组方:土大黄60g、大风子90g、凤仙透骨草70g、鸦胆子10g、蜂房20g、鲜凤仙花20g、紫硇砂250g、白及100g、藤黄(制)170g、蜈蚣40g、斑蝥(制)5g、穿山甲(制)15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0组方:土大黄90g、大风子120g、凤仙透骨草10g、鸦胆子20g、蜂房30g、鲜凤仙花50g、紫硇砂70g、白及650g、藤黄(制)120g、全蝎4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1组方:土大黄120g、大风子30g、凤仙透骨草20g、鸦胆子30g、蜂房50g、鲜凤仙花70g、紫硇砂40g、白及500g、藤黄(制)250g、斑蝥(制)15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2组方:·土大黄30g、大风子45g、凤仙透骨草30g、鸦胆子30g、蜂房50g、鲜凤仙花50g、紫硇砂180g、白及500g、藤黄(制)350g、穿山甲(制)15。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3组方:土大黄45g、大风子60g、凤仙透骨草20g、鸦胆子20g、蜂房20g、鲜凤仙花30g、紫硇砂120g、白及220g、藤黄(制)50g、闹洋花3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4组方:土大黄120g、大风子120g、凤仙透骨草50g、鸦胆子10g、蜂房70g、鲜凤仙花20g、紫硇砂40g、白及100g、藤黄(制)120g、闹洋花50g、马钱子(制)1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5组方:土大黄60g、大风子90g、凤仙透骨草10g、鸦胆子70g、蜂房10g、鲜凤仙花10g、紫硇砂70g、白及350g、藤黄(制)250g、川乌(制)30g、草乌(制)30g、马钱子(制)3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6组方:土大黄90g、大风子30g、凤仙透骨草70g、鸦胆子50g、蜂房30g、鲜凤仙花70g、紫硇砂250g、白及650g、藤黄(制)170g、闹洋花10g、川乌(制)5g、马钱子(制)5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7组方:土大黄60g、大风子60g、凤仙透骨草30g、鸦胆子30g、蜂房30g、鲜凤仙花30g、紫硇砂120g、白及350g、藤黄(制)170g、草乌(制)15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
实施例18组方:土大黄45g、大风子60g、凤仙透骨草20g、鸦胆子20g、蜂房20g、鲜凤仙花30g、紫硇砂120g、白及220g、藤黄(制)50g、川乌(制)15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19组方:土大黄120g、大风子120g、凤仙透骨草50g、鸦胆子10g、蜂房70g、鲜凤仙花20g、紫硇砂40g、白及100g、藤黄(制)120g、蜈虫公15g、斑蝥(制)15g、穿山甲(制)15g、全蝎15g、闹洋花30g、川乌(制)15g、草乌(制)15g、马钱子(制)3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1。实施例20组方:土大黄60g、大风子90g、凤仙透骨草10g、鸦胆子70g、蜂房10g、鲜凤仙花10g、紫硇砂70g、白及350g、藤黄(制)250g、蜈蚣5g、斑蝥(制)40g、穿山甲(制)15g、全蝎40g、闹洋花10g、 川乌(制)5g、草乌(制)5g、马钱子(制)10g、轻粉50g、红丹3500g。制法及使用:紫硇砂、白及、藤黄、轻松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药味除红丹外粉碎后与麻油和桐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继续高温加热,制成药油。另取红丹、松香及上述紫硇砂几味药粉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冷水中七天,再将膏加热熔化至适当温度,搓成条状,即得。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摊于布或厚纸上,外贴患处或将膏药加温软化后直接敷于患处。实施例21组方:土大黄90g、大风子30g、凤仙透骨草70g、鸦胆子50g、蜂房30g、鲜凤仙花70g、紫硇砂250g、白及650g、藤黄(制)170g、蜈蚣40g、斑蝥(制)5g、穿山甲(制)5g、全蝎5g、闹洋花50g、川乌(制)30g、草乌(制)30g、马钱子(制)50g、阜角刺30g、百部30g、苦杏仁30g、轻粉350g、红丹1000g。制法及使用:紫硇砂、白及、藤黄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药味粉碎后与麻油和桐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继续高温加热,制成药油。另取松香及上述紫硇砂几味药粉加入油内,加入一定量水,加热搅匀,得到洗液,用于患处的冲洗与药浴。实施例22组方:土大黄60g、大风子60g、凤仙透骨草30g、鸦胆子30g、蜂房30g、鲜凤仙花30g、紫硇砂120g、白及350g、藤黄(制)170g、蜈蚣15g、斑蝥(制)15g、穿山甲(制)40g、全蝎15g、闹洋花30g、川乌(制)15g、草乌(制)15g、马钱子(制)30g、阜角刺30g、白果30g、轻粉170g、红丹2700g。制法及使用:同实施例20。实施例23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1-22中制备的药物组合物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对肥厚角化性皮肤病有着非常优异的治疗效果。1、本发明制剂对鸡眼的临床疗效观察526例患者,分为23组。其中,男320例,女206例,年龄20 70岁,平均35岁。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治疗学》确定诊断。先将患部以热水浸泡,用刀刮去表皮的角质层,然后对照组采用鸡眼膏治疗,其余治疗组采用实施例1-22中的制剂直接贴在患部或足浴。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局部疼痛、硬结基本消失。好转: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硬结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无效:局部疼痛不减,硬结最大直径未缩小,或治疗好转I个月后又复发。总有效率=(临床治愈+好转)/nX 10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 土大黄30-120份、大风子30-120份、凤仙透骨草10_70份、鸦胆子10-70份、露蜂房10-70份、鲜凤仙花10-70份、紫硇砂40-250份、白及100-650份、藤黄(制)50-350份。
2.如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 土大黄45-90份、大风子45-90份、凤仙透骨草20-50份、鸦胆子20-50份、露蜂房20-50份、鲜凤仙花20-50份、紫硇砂70-180份、白及220-500份、藤黄(制)120-150份。
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 土大黄60份、大风子60份、凤仙透骨草30份、鸦胆子30份、露蜂房30份、鲜凤仙花30份、紫硇砂120份、白及350份、藤黄(制)I份。
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方中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蜈虫公5-40份、斑蝥(制)5-40份、穿山甲(制)5-40份、全蝎5_40份。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增加的药物组份的优选重量配比为蜈蚣15份、斑蝥(制)15份、穿山甲(制)15份、全蝎15份。
6.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方中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闹洋花10-50份、川乌(制)5-30份、草乌(制)5-30份、马钱子(制)10-50份。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增加的药物组份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闹洋花30份、川乌(制)15份、草乌(制)15份、马钱子(制)30份。
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方中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皂角刺10-70份、百部10-70份、白果10-70份、苦杏仁10-70份。
9.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增加的药物组份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皂角刺30份、百部30份、白果30份、苦杏仁30份。
10.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方中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轻粉50-350份、红丹1000-350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或缓解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制剂,由土大黄、大风子等中药组成,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制备成各种外用剂型。该药物组合物对于皮肤病尤其是肥厚角化性皮肤病具有非常优异的治疗或缓解作用。
文档编号A61K33/24GK103251805SQ2013100809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周立娟 申请人: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