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动识别方法、设备及胎儿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45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胎动识别方法、设备及胎儿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动识别的方法、设备及胎儿监护仪。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胎儿监护仪胎动检测的主要手段是靠孕妇凭主观感觉用胎动计数器打标。临床表明,采用胎动计数器标定胎动的方法受孕妇性格、敏感程度、工作性质、羊水量、腹壁厚度、胎盘位置、药物、胎儿活动量及宫缩等因素影响,并与孕妇的注意程度相关,有明显的主观性,会产生漏打和错打的现象。近年来,为了解决上述胎动计数方法的缺陷,研究人员对自动检测胎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自动检测胎动的方法为:首先利用压力传感器从母亲腹部提取胎动信号并经采样至计算机(即包 括计算设备和存储设备的装置)内;然后采用数字低通滤波和微分、积分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经分析后提取其特征参量;最后,根据特征参量进行胎动识别。这种根据宫缩信号提取胎动信号进而识别胎动的方法,提取出的胎动信号成份比较复杂,用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进行分析,数据计算量较大并且检测准确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胎动识别方法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胎动识别的方法、设备以及胎儿监护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胎动识别的方法,其中,获取胎动曲线,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根据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以及所述胎动阈值识别是否存在胎动。进一步,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q;
B、判断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S;若是,执行步骤C ;
C、判断所述幅度值q是否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若是,则所述幅度值q为所述胎动阈值。进一步,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按公式p*q计算。进一步,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还包括:在设定胎动阈值后,若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连续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阈值H达到ml时间,则按照步骤A至C重新设定胎动阈值。进一步,获取胎动曲线,包括:
a、对采集的信号按照预设时间长度进行分段得到序列M(n),再对序列M(n)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得到序列m(n);
b、对序列m(n)求方差或者均方差得到序列u;
C、对序列u进行平滑滤波得到胎动曲线。
进一步,所述采集的信号为超声多普勒信号。进一步,根据所述胎动阈值以及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识别是否存在胎动,包括:若持续存在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大于所述胎动阈值且所述持续的时间大于等于m2时,则认为存在有效胎动。进一步,若相邻两次有效胎动时间间隔小于m3时,计为一次有效胎动。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胎动识别的设备,其中,包括用于获取胎动曲线的胎动曲线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的胎动阈值产生模块以及胎动判断模块,所述胎动判断模块根据 所述胎动阈值以及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判断是否存在胎动。进一步,所述胎动阈值产生模块包括幅度值获得单元、阈值判断单元和阈值设定单元,所述幅度值获得单元用于获取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q ;所述阈值判断单元与所述幅度值获得单元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S和判断所述幅度值q是否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 ;所述阈值设定单元用于在所述阈值判断单元同时判断为是时,将所述幅度值q设定为所述胎动阈值。进一步,还包括面积计算单元,所述面积计算单元分别与所述幅度值获得单元和阈值判断单元连接,用于根据公式P*q计算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进一步,还包括分别与胎动阈值产生模块和胎动曲线获取模块连接的胎动阈值重置模块,所述胎动阈值重置模块用于在设定胎动阈值后,若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值连续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阈值H达到ml时间,则控制所述胎动阈值产生模块重新设定胎动阈值。进一步,所述胎动曲线获取模块包括分段及预处理单元、方差或均方差计算单元以及平滑滤波单元;所述分段及预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的信号按照预设时间长度进行分段得到序列M (n),再对序列M (n)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得到序列m(n);所述方差或均方差计算单元用于对序列m(n)求方差或者均方差得到序列u ;所述平滑滤波单元用于对序列u进行平滑滤波,得到胎动曲线。进一步,所述胎动判断模块用于:若持续存在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大于所述胎动阈值且所述持续的时间大于等于m2时,则认为存在有效胎动。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胎儿监护仪,其中,包括上述的胎动识别的设备。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通过采用三步法、并运用幅度值与胎动阈值比较完成胎动的识别,具有简单、运算量少、准确度高等优点。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儿监护仪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基本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阈值设定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的基本结构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的详细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获取的一胎动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儿监护仪的结构框图。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儿监护仪包括电源2、探头4、参数板6、主板8、显示屏10和壳体及按键12。该电源2用于给探头4、参数板6、主板8、显示屏10以及按键(板)供电,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的能源供应。该探头4 一般包括胎心率探头(一般为超声多普勒探头)和宫缩压探头。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探头4也可包括ECG电极,用于采集母亲及胎儿的心电信号。该参数板6与该探头4相对应设置(例如有胎心率探头,则就有胎心率探头参数板),用于对探头4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分段、滤波等处理。主板8上具有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或者处理模块等等,例如具有包括E⑶、MCU等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模块或者单元。主板8与参数板6及显示器10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工作,将处理好的数据给显示器10进行显示。壳体用于将除探头4以外零部件进行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该探头4位于壳体外,与壳体中的相应接口(一般为参数板6的接口)连接在一起。按键为用户提供了人机交互,让用户对机器进行操作。一般胎儿监护仪大都具有胎动监测功能,该功能大多是通过胎动识别的设备来实现的,该胎动识别的设备通过宫缩压探头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胎动信息,诚如背景技术里面所说,这种处理具有计算量大、复杂以及准确率低的缺点。本实施例的胎儿监护仪的胎动监测功能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来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处理来自超声多普勒探头的数据进而实现胎动监测功能。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也可以处理来自诸如宫缩压探头等的数据实现胎动检测功能。具体的实现方法和设备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基本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阈值设定的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包括步骤:
S2、获取胎动曲线。本实施例的胎动曲线的原始数据来自超声多普勒探头的采集。胎动曲线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胎动的识别,是胎动识别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采用通过方差或者均方差的处理手段获取胎动曲线,具有处理简单、快速、运算量少、胎动曲线品质高以及胎动曲线易于识别等优点。该获取胎动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
S210、对采集的信号按照预设时间长度进行分段得到序列M(n)。超声多普勒探头获得的数据一般包括胎心率信号的数据、胎动信号的数据以及母亲运动干扰的数据等等。该预设时间一般根据临床要求而设置,例如可以100ms,也可以为500ms,或者300ms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为200ms。因此,IS超声多普勒探头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成五段序列M(n),M(1)、M(2)、M(3)、M(4)、M(5)。分段序列(M(I)至M(5))都包含若干数据,即每段序列包含200ms的数据。S220、再对序列M(n)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得到序列m(n)。通过高通滤波一般就可以去除胎心率信号的数据、母亲运动干扰的数据等等干扰数据,获得“较干净”的带有胎动信号的数据。所以,利用高通滤波对每个序列M(n)进行滤波,就可以获得“较干净”的带有胎动信号的序列m(n)。S230、对每个序列m(n)求方差或者均方差得到Ui,进而获得以Ui组成的序列。对每个序列m(n)进行方差或者均方差运算(本实施例优选方差运算,下面也以方差运算进行描述)获得W。例如,对序列m(l)进行方差运算就以得到U1,对序列m(2)进行方差运算就以得到U2,对序列m(n)进行方差运算就以得到IV这样以Ul、u2、U3……Un组成序列U。S240、对序列u进行平滑滤波,得到胎动曲线。平滑滤波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术语在此就不赘述。S4、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请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阈值设定包括如下步骤:
S410、获取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q。本步骤的实现一般可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对胎动曲线上的每个点进行判断幅度值是否大于第一幅度阈值H ;若大于,进行连续大计数,并将该幅度值进入步骤S420、S430和S440运算或者判断,同时清零连续小计数(以便此之后重新连续小计数);若小于,则将连续大计数清零(以便此之后重新连续大计数),并进行连续小计数。例如,先判断胎动曲线上的第一个点的幅度值是否大于H,若是,则进行连续大计数(即记该第一个点为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I个胎动曲线上的点),进而获取该第一个点的幅度值Q1 ;若否,清零连续大计数,并进行连续小计数(即记该第一个点为连续小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I个胎动曲线上的点)。假设第一个点的幅度值q1大于H,则该第一个点的幅度值Q1进入步骤S420、S430和S440运算或者判断。该第一点的幅度值q:后续步骤判断不满足要求,则判断第二点幅度值是否大于H ;若是,进行连续大计数(即记该第二点为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2个胎动曲线上的点),进而获取该第二个点的幅度值q2;若否,清零连续大计数(即将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胎动曲线上的点的计数清零),并进行连续小计数(即该第二点计连续小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I个胎动曲线上的点)。假设第二个点的幅度值小于H,则进行连续小计数,并进入下一点的判断。判断第三点的幅度值是否大于H ;若是,则进行连续大计数(即该第三点计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I个胎动曲线上的点),同时清零连续小计数;若否,则进行连续小计数(即该第三点计连续小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2个胎动曲线上的点),同时清零连续大计数。按照这种方式获取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q以及获取连续小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胎动曲线上的点个数。该第一幅值阈值H根据临床需要设置,一般取值区间在2至15。
S420、判断该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S。本步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寻求大于面积阈值S的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第p个点。若是在非实时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10可以将整个采集到的数据分成若干连续大的数据段以及连续小的数据段,本步骤就针对每个连续大的段中的点进行面积比较判断,若结果为否,则对该点的下一个点进行判断,若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430。若是在实时处理的情况下,只要存在有连续大计数的点情况下,对该点进行面积判断。本实施例优选该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按公式P*q计算,这样计算量少、简单并且较为准确。该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只是为了描述方便,并不是指特定个数的点或者特定的点,可以是2、3、4、5、6、7…….中任何一个。该第P个表示:该连续的I至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刚好能满足大于面积阈值S。该面积阈值S —般也是根据临床要就而设置,大概范围为60至120。一般是先判断连续第I个点所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若否,返回步骤S410,获取连续第2个点幅度值或者下一个连续第I点的幅度值;若是,执行步骤S430。在第I点所形成的面积小于面积阈值S的情况下,执行完步骤S410获取连续第2点幅度值后再次执行本步骤,判断连续2个点所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S,若是,执行步骤S430。若否,返回步骤S410,获取连续第3个点幅度值或者下一个连续第I点的幅度值。直到获取这样的第P个连续大于该H的胎动曲线上的点,进入步骤S430,否则返回步骤S410寻求合适的点。该第p个点满足:该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大于面积阈值S。S430、判断所述幅度值q是否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 ;若是,执行步骤S440 ;若否,返回步骤S410,获取连续下一个点的幅度值或者下一个连续的第I点的幅度值。第二幅值阈值B大小一般也是根据临床要求而设置,一般为5到20。本步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寻求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的点。 一般要求该第p个点为满足步骤S420及步骤S430的要求的第一个点。步骤S410至S430的目的在于:寻找一个合适的曲线上的点,该合适的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可以被设定为该胎动阈值,该合适的曲线上的点满足如下条件:
(1)是某个连续大曲线段上的点;该胎动曲线一般包括连续大曲线段、连续小曲线段及散点;该连续大曲线段是指该曲线段上的点的幅度值都大于该第一幅值阈值H ;
(2)该连续大曲线段的起始点到该点之间的曲线与坐标轴之间形成的面积大于该面积阈值S ;
(3)该点的幅度值大于该第二幅度阈值B。S440、将该幅度值q设定为该胎动阈值。设定胎动阈值后,针对当前连续大曲线段不再进行步骤S410至S440。S450、在设定胎动阈值后,判断连续小计数点的时间是否大于ml时间(连续小计数的点的个数是否达到足够的数量),若否,保持当前胎动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460。该ml大小一般也是根据临床要求而设置,一般为0.2s到1.2s。S460、按照步骤S410至S440重新设定胎动阈值。该步骤保证了胎动阈值处于自学习的状态,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S6、根据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以及所述胎动阈值识别是否存在胎动。一般是根据设定胎动阈值后的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与该胎动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进而识别是否存在胎动。具体步骤如下:
S610、获取胎动曲线W(n)持续大于该胎动阈值q的时间tl。该时间tl为胎动曲线W(n)上幅度值持续大于该胎动阈值q的点所累积的时间。S620、判断该时间tl是否大于等于m2,若否,返回步骤S610,获取下一持续大于该胎动阈值q的时间tl (若下一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满足大于胎动阈值q的条件,则下一持续大于该胎动阈值q的时间tl=tl + l ;若下一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不满足大于胎动阈值q的条件,则下一持续大于该胎动阈值q的时间tl就需要清零并重新计算);若是,执行步骤S630。该m2 —般根据临床要求设置,一般为8至25s。
S630、则认为存在一次有效胎动。完成胎动的识别。一般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640至S691,下面对这些步骤进行说明。S640、该次有效胎动后,获取胎动曲线W(n)持续小于胎动阈值q的时间t2。S650、判断时间t2是否大于m3 若是执行步骤S660,若否返回步骤S640。该m3一般根据临床要求设置,m3的时间一般与ml的时间相同。S660、该次胎动结束。 S670、获取该次胎动与上次胎动间隔的间隔时间t3。S680、判断间隔时间t3是否小于ml。若是,执行步骤S690 ;若否,执行步骤S691。S691、记为一次有效胎动。S690、记为两次有效胎动。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通过三步法、并采用阈值比较,完成胎动的识别,具有简单、运算量少、准确度高等优点。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的基本结构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的详细结构图。请参照图5、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包括用于获取胎动曲线的胎动曲线获取模块100、用于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的胎动阈值产生模块200以及胎动判断模块300,该胎动判断模块300根据所述胎动阈值以及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判断是否存在胎动。该胎动识别的设备还包括分别与胎动阈值产生模块200和胎动曲线获取模块100连接的胎动阈值重置模块400,该胎动阈值重置模块400用于在设定胎动阈值后,若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值连续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阈值H达到ml时间,则控制所述胎动阈值产生模块200重新设定胎动阈值。该胎动识别的设备与本发明上述胎动识别的方法相对应,有不清楚之处,可以参照上述胎动识别的方法部分的描述。该胎动曲线获取模块100包括分段及预处理单元110、方差或均方差计算单元130以及平滑滤波单元150 ;所述分段及预处理单元110用于对采集的信号按照预设时间长度进行分段得到序列M (n),在对序列M (n)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得到序列m(n);所述方差或均方差计算单元130用于对序列m(n)求方差或者均方差得到序列u ;所述平滑滤波单元150用于对序列u进行平滑滤波,得到胎动曲线W(n)。该胎动阈值产生模块200包括幅度值获得单元220、阈值判断单元240、阈值设定单元260和面积计算单元280,该幅度值获得单元220用于获取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q ;该阈值判断单元240与该幅度值获得单元220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S和判断所述幅度值q是否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 ;所述阈值设定单元260用于在所述阈值判断单元同时判断为是时,将所述幅度值q设定为所述胎动阈值。该面积计算单元280分别与所述幅度值获得单元220和阈值判断单元240连接,用于根据公式p*q计算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该胎动判断模块300用于:若持续存在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大于所述胎动阈值且所述持续的时间大于等于m2时,则认为存在有效胎动。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设备获取的一胎动曲线示意图。下面参照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方法和设备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7中所示,该胎动曲线W(n)在Xl至X3这段中的幅度值始终小于第一幅值阈值H,该段中的连续大计数始终为0,因而不进入面积计算及比较(S420)。X3至X5 (不包括X5)这段,该段中的连续大计数为正值,因而进入面积计算及比较(S420),但是该段中的点所形成的面积不合格(即该面积小于面积阈值S),因而不进入幅度值比较(S430)。在X5处,X5的幅度值q5大于H,且X3至X5为连续大于H的段,所以计算X5至X3间的点形成的面积,该面积刚好大于面积阈值S (S420),进而进入幅度值比较(S430),经比较发现,该q5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所以q5被认为是胎动阈值,完成胎动阈值的设定。此时,对以后的点进行胎动识别(即步骤S610至S691),经过比较发现X5至X15之间,识别了两次有效胎动,但由于该两次有效胎动的间隔时间t3小于ml,所以该两次有效胎动记为一次胎动。由于X15至X16段连续小于H且时间超过了 ml,因此,需要对胎动阈值进行重新设定。按照上述描述可以得知新胎动阈值为点X17处的幅度值ql7,而后继续进行胎动识别,可以发现X17至X19间具有一次有效胎动。本次有效胎动与上次有效胎动的间隔时间大于ml,所以,该两次有效胎动记为2次有效胎动。通过上面描述可以发现,q5与ql7的大小并不一致,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胎动阈值是会根据胎动曲线进行自学习,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提高了胎动识别的准确性。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胎动识别的方法、设备以及胎儿监护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 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胎动曲线,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根据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以及所述胎动阈值识别是否存在胎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q; B、判断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S;若是,执行步骤C ; C、判断所述幅度值q是否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若是,则所述幅度值q为所述胎动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按公式P*q计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还包括:在设定胎动阈值后,若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连续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阈值H达到ml时间,则按照步骤A至C重新设定胎动阈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胎动曲线,包括: a、对采集的信号按照预设时间长度进行分段得到序列M(n),再对序列M(n)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得到序列m(n); b、对序列m(n)求方差或者均方差得到序列u; C、对序列u进行平滑滤波得到胎动曲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的信号为超声多普勒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胎动阈值以及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识别是否存在胎动,包括:若持续存在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大于所述胎动阈值且所述持续的时间大于等于m2时,则认为存在有效胎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动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相邻两次有效胎动时间间隔小于m3时,计为一次有效胎动。
9.一种胎动识别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获取胎动曲线的胎动曲线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的胎动阈值产生模块以及胎动判断模块,所述胎动判断模块根据所述胎动阈值以及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判断是否存在胎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动识别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动阈值产生模块包括幅度值获得单元、阈值判断单元和阈值设定单元,所述幅度值获得单元用于获取连续大于第一幅值阈值H的第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q ;所述阈值判断单元与所述幅度值获得单元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S和判断所述幅度值q是否大于第二幅值阈值B ;所述阈值设定单元用于在所述阈值判断单元同时判断为是时,将所述幅度值q设定为所述胎动阈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胎动识别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积计算单元,所述面积计算单元分别与所述幅度值获得单元和阈值判断单元连接,用于根据公式p*q计算所述连续P个胎动曲线上的点与坐标轴形成的面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动识别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胎动阈值产生模块和胎动曲线获取模块连接的胎动阈值重置模块,所述胎动阈值重置模块用于在设定胎动阈值后,若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值连续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阈值H达到ml时间,则控制所述胎动阈值产生模块重新设定胎动阈值。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动识别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动曲线获取模块包括分段及预处理单元、方差或均方差计算单元以及平滑滤波单元;所述分段及预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的信号按照预设时间长度进行分段得到序列M(n),再对序列M(n)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得到序列m(n);所述方差或均方差计算单元用于对序列m(n)求方差或者均方差得到序列u ;所述平滑滤波单元用于对序列u进行平滑滤波,得到胎动曲线。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动识别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动判断模块用于:若持续存在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大于所述胎动阈值且所述持续的时间大于等于m2时,则认为存在有效胎动。
15.一种胎儿监护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胎动识别的设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胎动识别的方法、设备以及胎儿监护仪。该胎动识别的方法,包括获取胎动曲线,根据所述胎动曲线设定胎动阈值,根据胎动曲线上的点的幅度值以及所述胎动阈值识别是否存在胎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胎动识别的方法通过采用三步法、并运用幅度值与胎动阈值比较完成胎动的识别,具有简单、运算量少、准确度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B5/11GK103190913SQ2013101293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尹丽妍, 李德东, 洪洁新 申请人: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